儿童色素减退型蕈样肉芽肿1例

2021-04-09 11:18卢柳君张娇黄钰淇朱磊黄雪沂陈永锋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肉芽肿丘疹免疫组化

卢柳君,张娇,黄钰淇,朱磊,黄雪沂,陈永锋

1.广东医科大学,广东 湛江 524000;2.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 广州 510091;3.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4岁,全身散发绿豆大小色素减退斑半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9年11月至我院就诊。患儿半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右前臂内侧出现点滴红斑,微高于皮面,后皮损区皮肤稍变黑、变硬,表皮脱落,形成边界清晰的绿豆大小色素减退斑。皮损逐渐加重泛发全身,呈圆形、椭圆形色素减退斑,直径均约0.5 cm,部分上覆细小鳞屑。患儿平素体健,否认家族中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心、肺、腹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颈部、胸、背及四肢可见多发类圆形或圆形色素减退斑,境界清楚,未见融合,部分白斑中央见暗红色丘疹及斑片,表面干燥,覆盖少许白色鳞屑,左手背有两颗高于皮面黑色斑丘疹(图1A、1B)。Auspitz征阴性。全身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皮肤镜检查:镜下呈红褐色背景,皮损呈不规则增生,可见点状血管,皮损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活检:表皮灶性角化不全,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淋巴样细胞进入表皮内,少许核扭曲,见空晕,真皮浅层较多淋巴组织细胞苔藓样浸润,少许细胞轻异性(图2A、2B)。免疫组化示(3A~3D):CD20(-)、CD79a(-)、CD3(+)、CD4少许(+)、CD5(+)、CD7(+)、CD8(+)、CD4与CD8比例为1 ∶4;CD30约30%细胞(+)、CD68散在少量细胞(+)、TIA-1(+)、Ki-67约30%(+)。EBER原位杂交:(-)。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诊断为色素减退型蕈样肉芽肿,予盐酸氮芥溶液治疗,目前失访。

图1 全身泛发多发类圆形或圆形色素减退斑,部分白斑中央见暗红色丘疹及斑片(1A),左手背有两颗高于皮面黑色斑丘疹(1B)

图2 皮损组织病理:表皮灶性角化不全,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淋巴样细胞进入表皮内,少许核扭曲,见空晕,真皮浅层较多淋巴组织细胞苔藓样浸润,少许细胞轻异性(HE,2A:10×,2B:20×)

2 讨论

色素减退型蕈样肉芽肿(hypopigmented mycosis fungoides,HMF)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蕈样肉芽肿的一种亚型。而HMF细胞是一种惰性细胞,根据蕈样肉芽肿临床分期,很少超过斑块期。HMF通常好发于儿童。最早于1973年由Ryan等[1]首次报道,在已报道的病例中年龄最小的仅10个月[2],深色皮肤人群和亚洲人患病较多[3-4]。目前尚不清楚色素减退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本病可引起黑色素细胞变性、黑素生成异常和黑素小体转移障碍等[1]。

色素减退型蕈样肉芽肿的皮肤镜表现主要为皮纹明显,见白色糠秕状鳞屑,橙黄色斑片状区域,可见网格状或波点状色素减退无结构区域,可见点状、短细状的血管。本例患儿皮肤镜可见红褐色背景下点状血管,与报道[5]相符。

图3 皮损免疫组化(20×) 3A:CD4少量细胞(+);3B:CD8表达阳性,呈棕褐色;3C:CD7表达阳性,呈棕黄色;3D:CD30阳性

Rodney等[6]收集的12个HMF病例的组织病理片,有以下共同特征:浅表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基底核排列不规则、凹陷或小脑状,呈不典型淋巴细胞。这些非典型淋巴细胞单独或成群分布,形成Pautrier’s微脓肿。组织病理中以CD8为主浸润7例(58.3%),CD4占优势3例(25%),CD4/CD8混合浸润2例(16.7%)。在所有病例中,CD7染色部分或完全丢失。Castano等[7]收集的20例儿童HMF 免疫组化均提示CD7+细胞减少,与经典的MF 淋巴细胞CD4高阳性不同,HMF患者主要表现为CD8+增多,CD4 ∶CD8比例在1 ∶1~1 ∶8不等,少许可见CD30少许增多。

HMF患者通常有长时间的色素减退型病变,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常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类圆形色素减退斑、色素脱失斑,可覆于稀疏鳞屑,主要分布于躯干及四肢近端,特别是臀部和下肢,也可出现在面颈部,大多无自觉症状,也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临床上需与白色糠疹、白癜风和副银屑病等鉴别。HMF病理表现主要为基底细胞空泡样变性、黑素细胞部分缺失、真皮乳头淋巴细胞浸润;白癜风表现为基底细胞膜局灶性增厚,黑色颗粒完全缺失及乳头层散在淋巴细胞,且其皮肤镜及wood灯可观察到瓷白色荧光;点滴状副银屑病红斑、丘疹消退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斑片[8]。本例患儿色素减退斑曾出现过红斑丘疹样皮损,完善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后可排除炎症后色素减退斑,且点滴状副银屑病无淋巴细胞亲表皮现象,由此可排除该病。本病临床特异性差异不大,发病至诊断间隔大约在7个月~24年(平均5.3年)[6]。

本患者病理检查并未发现MF特征性表现——Pautrier’s微脓肿,未能明确鉴别及诊断,故行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示CD8明显(+),且CD4与CD8比例为1 ∶4,故可诊断为HMF。

在治疗方面,HMF患者并没有建立固定的治疗模式。国内外多个报道均以NB-UVB、PUVA、氮芥、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手段为主,效果良好,有个别病例达到了痊愈[9],但这些治疗后期的复发率较高,消退期在2个月到数年不等。Castano等[7]对35例HMF患儿分别给予NB-UVB、PUVA、糖皮质激素治疗,仅5例达到治愈,7例在停止治疗后复发。大多数患者需要重复光疗来维持和控制病变。对于局限性斑块患者,氮芥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佳,但广泛斑块疾病患者通常需要光疗。建议结合患者年龄及皮疹分布形态部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10]。

猜你喜欢
肉芽肿丘疹免疫组化
吡美莫司乳膏外用治疗早期蕈样肉芽肿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花露水治蚊虫叮咬?治标不治本!
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临床病理分析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
抗生素在脐窝的局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