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刘家华 韩光鹤
[摘 要]在我国大力开展教育改革的环境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三农”和“乡村振兴”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高等农业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分析高等农业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教育观念滞后、课程设置偏差、教资匮乏、实践教学平台不健全等因素阻碍了双创型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进程,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如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搭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等,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1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初,教育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规划纲要》强调要全面提升我国教育教学水平,创新我国人才培养体制,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1]。同一发展阶段,教育部针对创新和创业方面的教育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了创新和创业方面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健全教育实践体系、提高学生就业率,对高等院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单位优化培养模式、结合专业特色、打造社会适应型培养方案对于创新当代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经济管理类专业主要包括农业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会计、金融、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能为企业、事业单位培养创新意识强、专业技术能力强、基础知识强的“三强”应用复合型人才。但是,随着高等农业院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2 高等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育观念不适应社会需求
一名合格的经济经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增强自身在专业基础知识、创新意识、市场洞察能力、创业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尤其是高等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将来要为我国“三农”事业奋斗,更需要学习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然而,高等农业院校的经管类专业的教学主要依赖课程基础知识讲授,虽然融入了案例分析方式,但比例较小,深入实际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较少,培养的学生不符合社会的需求。
2.2 课程设置存在偏差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型经管类人才,需要高校整合全部的教师和教学资源,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但当前高等农业院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多以讲座形式的职业规划、创业大赛等方式为主,即使开设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也存在课程开设随意性大、教学方式单一、缺少专业教材、考核标准不严格等问题。
2.3 教师团队和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师团队和教学资源非常匮乏。承担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主要有3种:一是教授“毛概”“思修”的公共课教师;二是本院系的辅导员;三是本校行政岗位的工作人员。这些教师所学的专业与创新创业不相关,即使接受过短期培训,仍存在知识体系不健全、缺乏实践经历等问题,根本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需求。
2.4 实践教学平台不完善
经管类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高等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平台内容单一,无法与更细化的专业有效联系;仅对课本知识进行验证,与实际脱节;教学目标广泛,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科学性。此外,高等农业院校缺乏丰富的企业、政府等实践教学平台,且没有与之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在现有模式下,高校为企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经管类人才,但并未将企业资源引入高校,所以很难制订完善的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人才培养方案。
3 高等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途径
基于上述讨论,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农业院校和经管类专业的实际情况,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模式如图1所示。
3.1 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等院校必须承担的时代使命。高等农业院校要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满足乡村振兴需求、符合行业从业要求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经管类人才,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院校在宏观层面上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规划,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多种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要评价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不断优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经管类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
3.2 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选修和实践课程应均占有一定的学分,强制学生学习,并要求经管类专业的学生4年中需要修够一定学分才能毕业。其次,课程设置要从通识课、知识课、能力课3个方面开设。采用团队式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等现代教学方法,丰富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形式。在经管类专业的市场营销、销售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课中增加创新创业的案例,使实践教育融入理论讲授。根据专业特色,开设互联网创新创业等课程,此类课程可聘请校外企事业专家参与设计和讲授。
3.3 构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第一,丰富高等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师的实践经历,不仅要求他们深入企业了解经管类的专业实践内容,还要深入农村、考察农场,了解与农业有关的实践内容,为培养创新创业型经管类人才奠定基础。第二,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一方面,高等农业院校要有计划地培养校内有潜力的教师,为培养创新创业型经管类人才增添助力。另一方面,聘用成功企业中优秀的管理人员来校兼职,定期开展包含丰富实践案例的讲座,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此外,高等农业院校还要派遣对创新创业实践感兴趣的经管类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使经管类专业知识更好地与实践连接,为培养创新创业型经管类人才增添活力。
3.4 搭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想要制订高等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高校从搭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围绕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实验室建设以及实习基地建设3个方面开展。其中,实验教学内容设计要贴近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不能仅围绕书本知识点进行实验教学;还要考虑经管类专业的专业需求,以提高实验教学的专业化程度;针对市场营销、农业经济管理等细化专业,内容设计应多元化,而非千篇一律。建设实习基地有助于提高高等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设立时既要考虑经管类专业的专业性需求,还应遵从农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在寻找优秀企业进行合作的同时,还要与当地政府和农场洽谈合作,开展长效紧密的“校企合作”“政校合作”和“校农合作”,与本校毕业生、校友多交流,把握合作机会,实现多方共赢。
4 结 语
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各大高校纷纷积极响应并有计划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高等农业院校秉承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努力为“三农”培养优秀人才,同时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但毕业生无法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迫使高等农业院校不断优化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其中,高等农业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是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发展的必要举措,是培养双创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趋势[3]。
注:韩光鹤,通信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2010.
[3]杨辉,李翠霞,张永强.论高等农业院校工商管理專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