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霞 尤婉清
深度数学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表层知识所蕴含的内在含义与数学逻辑。深度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质疑争辩、独立思考、合理迁移以及信息联结等一系列方式,提高自己思考、辨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一、基础练习精选素材,深入交流中唤醒学生思维
数学课堂承载的远非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思维训练。学习素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平台。数学课堂中教师精选有深度的学习素材,引领学生步步深入学习,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让他们学会深度思考,拓宽思维空间。
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时,笔者出示基础练习的题目:笑笑参加演讲比赛,演讲时的平均语速为每分钟215个字,需要演讲15分钟,笑笑准备了3000字的稿子,够吗?学生思考并解题后,生1首先回答:“我用竖式计算215×15=3225(字),3225>3000,笑笑准备3000字够了。”教师追问:“竖式计算中,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结合题目意思说说看。”(学生反馈略)生2:“215×15≈200×15=3000(字),把215估小,已经是3000字了,而准确结果一定比3000大,215×15>3000,所以我认为够。”生3:“215×15≈200×20=4000(字),4000>3000,所以够。”笔者:“看来用估算的方法也能解决问题。第三个同学的估算能说明问题吗?”生4:“不能,把215估小成200,把15估大成20,4000有可能比准确的结果大,也有可能比准确的结果小。”笔者追问:“对比第二种方法的估算和第一种方法的精算,哪种办法会更快解决问题呢?”生5:“估算比较合理,会更快捷省时,精算的办法也可以,就是需要细心计算,比较慢。”
在上述片段教学中,看似一道简单的练习,笔者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思考方法去解题;同时,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空间,每个学生在这样一个自主思考、深度交流、对比辨析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自己的“战利品”,还有令自己意外的“果实”。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会主动观察数字的特点,开始思量不同方法的优劣,思维得到了提升。
二、提高练习串点成线,深度学习中引发数学思考
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建立在已有旧知之上,多数学生会运用已知经验来学习当前的知识,懂得意会却不懂表达出来。教师在课堂中,应对学生存在的这种混沌的思维加以点拨、引领,沟通前后认知的联系,促进学生新旧知识意义同化的发生,形成有意义的学习。
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的提高练习中,笔者设计了以下组串练习:13×2,13×12,138×12。这三道题,数字虽小,但数位逐渐增加。笔者先引导学生逐题地口头表达算法,如第一题中,学生列完竖式说:先算2×3得到6个一,再算2×10得到2个十,最后把6个一和2个十合并起来是 26。笔者此时结合课件适时出现横式“2×3=6,2×10=20,13×2=26”。学生以同样方法口头表达出第二题和第三题的算法,在充分完整表达算法的过程中,深度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笔者顺势追问:“同学们猜想一下,接下去会是几位数乘几位数呢?”学生纷纷举手,有说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也有说四位数乘三位数的,还有说五位数乘四位数的。笔者趁热打铁,借助课件适时出现没有数字、只有方框的四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算式(图1),追问:“这样的四位数乘三位数会算吗?”学生略微思考后,再一次完整表达算法:先算个位得到几个一,再算十位得到几个十,再算百位得到几个百,最后全部合起来。
以上练习,笔者用三道计算题引导学生完整表达算法,让学生对原本零碎的计算方法建立起联系。一节课,不应只局限于本节课、本单元的知识,更应让学生懂得建立以前、现在、未来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揭示乘法计算的本质。这样的教学,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眼光放得更远,也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拓展练习串线成网,意义建联中构筑知识体系
深度学习应是教师教会学生透过表面和浅层的现象,看到更深层次的规律,以寻求数学本质,让数学越学越简单。四则运算,即加、减、乘、除各有其不同运算算理,在二年级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加与乘、减与除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第一次沟通,学生初步感知四种运算两两间的连接点。而加、减、乘、除这四者在计算时,其算法又有何联系呢?课堂上,笔者借助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它们各自在计算中每一步的意义,发现其本质是一样的,构筑完整的计算体系图。
在拓展练习中,笔者借助课件展示方框图(图2),并引导学生想一想:整数乘法计算有“先分后合”的原理,加法呢,减法呢,除法呢?
有学生观察后回答:“加法,先分开算,个位得到几个一,十位得到几个十,百位得到几个百,再全部合起来。”随后,又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减法,也是先分开算,得到几个一、几个十、几个百,再全部合起来。”笔者追问:“除法呢?”学生面面相觑,有个学生低声说:“除法是从最高位算起的。”笔者接着说:“咱们一起来看一下,除法从高位起,先算百位上除以一个数得到什么,接着呢?”学生回答道:“再算十位上除以一个数得到几个十,个位上除以一个数得到几个一,最后把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全部合起来。”此时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笔者随之引导学生看看四个列式,看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后得出:加、减、乘、除计算写法不同,但本质是统一的,都是先分开算,得到几个一、几个十、几个百,最后全部合起来。笔者再引导学生比较:“哪种运算比较特殊一点?”學生发现:“除法,得从高位算起。”笔者最后总结:“瞧,四则运算原来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有人总结说‘计算计算,就是记一记、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计数单位,有道理吧!”
在这样逐步递进、层层深入的交流中,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行一一剖析,通过对比发现,形成完整的四则运算知识体系,揭示数学本质,让书本越学越薄。
总之,深度学习涉及学生的多层次、多感官和多维度思考,是一种系统性的学习,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推进教育变革的有效策略。教师应不断对自身的教学加以思考,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从而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