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治勇
所有的课程里,语文课程是最“尴尬”的。我们似乎可以不用上语文课,学生似乎都懂。所有的评课里,语文学科是最“亲民”的。我们的语文课,谁都可以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课丧失了尊严!语文课的尊严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通过语文课赢得一个语文教师的尊严?有人说,什么时候,我们让其他科目的老师听不懂我们的语文课,我们的语文就有了自身的尊严与价值。这看似荒谬,却道出了语文学科的专业性。庖丁解牛之道谁都熟悉,但并非谁都能如庖丁。语文教师最为关键之处就是做一个庖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让他们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体悟语文的本色。
学者孙绍振如是说:“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在学生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但又读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孙先生的话足以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警句。潘新和先生的得意门生、大理大学汲安庆教授如是说:“我告诫自己,只靠一本教参、一本教案、一本复习资料就行走于神圣的讲台,这种典型的教痞、无赖、懦夫行径,永远不要染指。那简直是不可饶恕的罪孽和耻辱!”汲老师之言如巨石崩裂,惊涛拍岸,万千芒刺如劲箭,纷纷飞来,刺痛了也将继续鞭策无数语文教师。汲老师的话应该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座右铭、醒魂钟,我们应该思考语文课该教什么?
站立在语文的课堂上,每位语文老师都该是独一的“我”。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倘若能带领学生读出“一望而知”下的“一无所知”来,我们的語文老师如果远离汲老师笔下的“教痞、无赖、懦夫行径”,那么,我们就已经走在具有尊严的语文路上了。
如果说“怎么教”是“技”的层面,那么“教什么”则是“道”的层面,后者永远比前者重要!大道无形,大技可乎?相对于语文,其他科目的“教什么”是确定的,唯有语文“教什么”是未定的。语文是一个没有边际的圆。这是语文的迷茫所在,这更是语文的魅力所在!这路很难,但这路必须行经。
语文的课堂,除了分数,还有情怀,更须有精神的底色。我想,后者更是每一位有良知的语文教师该追求的。我们的语文课就是在不断的反复中,让学生将“举一反三”四字内化成自身因子,流淌在自己的血液中,以不变应万变,与文字共舞,从而体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否则,认识再多的字,阅读再多的文,那也只能是两脚书橱,无法走入文本的桃源深处。倘若不能透过文字进入桃源,那还要我们的语文课干什么?
(摘自《语文的本色》,福建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有改动;原文刊发于2017年10月25日《余杭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