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率提升研究:算法、理论与实践

2021-04-08 15:07王倩汤二子
新世纪图书馆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

王倩 汤二子

摘 要 论文先简要介绍中国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状况与省际分布,再说明与馆藏资源利用率算法相关的注意事项,接着探讨成本收益分析、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对馆藏资源管理的可借鉴之处,最后从管理实践角度来研究高校图书馆提升館藏资源利用率的各种机制。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资源利用率 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library resource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explains some notes i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library resources utilization rate, then analyzes th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rom the theory of cost benefit analysis,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tc. Taking these analysis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it expounds the impact factors of increas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practice.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Talents cultivation. Higher education.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是因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对于高等教育如何发展,习近平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共十九大之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全会上指出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等教育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但据新闻媒体报道,在校大学生学习热情相当不足。例如,大量的图书文献资源储备在高校图书馆里,但学生利用这些图书资源的频率却很不理想,即阅读量不足。

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越来越高的趋势下,高校为图书馆拨付使用的经费数额越来越大,图书馆积累的馆藏资源也越来越多。这些花费大量财政资金所购置的文献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的话,就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因而高校图书馆应该考虑如何提升资源利用率。对于提升利用率的具体举措,朱华平从加强馆藏建设、完善检索系统等五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应该要改进的地方[1]。还有研究指出,某些高校图书馆对图书资料的分类标引存在较严重的不一致问题[2],从而对资源利用率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让读者能够快速地搜寻图书馆资料,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图书馆数字化馆藏建设显得愈发重要[3-4],等等。

高校图书馆为了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会采取一些只在数字上增加利用率的举措。比如在预算资金固定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大量购买价格极为高昂的图书以降低馆藏量,这虽然会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但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具有不利影响。再比如,高校图书馆大量购买武侠或言情小说,这也会带来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但却挤占了原本用于采购具有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功能的学术著作的经费,因而不利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简言之,任何不考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只追求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的建议,都是片面的。因此,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作为约束条件来研究高校图书馆如何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才有理论与政策意义。

1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状况

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源是否充足是影响高校学生阅读的因素之一。依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7》所提供的信息,在2017年,属于学校产权的中国高校图书总量达到了260 505.13万册,非学校产权中独立使用的图书总量达到了6261.09万册,这一图书总量是相当惊人的。从增长幅度来看,中国高校图书总量的增长相当巨大,比如2017年共计增加了11 880.6万册属于学校产权的图书,非学校产权中独立使用的图书增长量也达到了780.85万册。表1记录了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在2017年的图书总量与新增图书情况。通过表1看出,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对图书资料建设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在普通高校中,由学校拥有产权的图书资料所占的比重极大,达到了99.12%,同时在2017年的新增图书中,超过96.32%是属于学校产权的图书。对于成人高校来说,学校拥有产权的图书量低于非学校产权中独立使用的图书量,学校拥有产权的图书占比仅有43.07%,并且2017年新增图书中的80.14%属于非学校产权中独立使用的图书。因此,不同高等教育机构因其所属类别差异,会通过不同途径增加图书资料总量以便满足在校学生的阅读需求。

由于图书资料的范围过于广阔,单个高校图书馆无法收藏全部服务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图书资料。现在交通相当便捷,在校大学生跨校查阅纸质图书资料并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高等院校图书馆之间的相互合作显得很有发展前景,这能部分消除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在地域上的差异。图1依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7》中的数据,按照省级地区绘制了普通高校2017年拥有产权的图书总量及新增数量。通过图1可以看出,中国不同地区普通高校中的图书总量存在较大差异。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区普通高校数量的不同,比如发达的东部地区高等教育机构数量远高于西藏等西部地区,因而整个地区的图书总量必然会更高。因此,从省级地区中的普通高校平均拥有的图书总量以及平均新增量来考察图书资源分布上的差异会更有意义。

在2017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总数为2631个,普通高校在2017年平均拥有的学校产权图书量为97.87万册,平均增加量为4.48万册。依据图1所包含的2017年各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拥有产权的图书总量与新增量的数据,加上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7》中所找出的不同地区在2017年的普通高校数量,计算出不同地区普通高校平均图书数量与平均图书增量,如图2所示。

通过图2看出,在普通高校平均图书拥有量方面,不同省级地区所存在的差异确实不及图书总量差异那样明显。不过,即便在平均意义上,不同地区中普通高校平均所拥有的图书量还是有差别的,并且平均拥有更多图书量的地区在2017年平均增加的图书量也相对较多,因而平均图书量的分布差异也有扩大趋势。尽管高校中的图书资料不全典藏在高校图书馆之中,比如科研人员利用经费购买的某些不入库的图书会被看成高校拥有产权的图书资料,但这些图书并没有典藏在图书馆之中。然而,高校拥有产权的绝大部分图书资料是储藏在图书馆之中的,因而图1与图2所显示的地域差异可近似估计不同地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分布差异。因此高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管理中,应该充分重视这种资源分布的差异性,通过协作来提升馆藏资源利用。

2 馆藏资源利用率的计算方法

高校图书馆所典藏的资源范围很广,包含了纸质图书资源与电子资源等;有些图书馆资源甚至还会以服务的形态来呈现,如定期邀请专家与学者到图书馆做学术报告等。因此,计算馆藏资源利用率的分母即资源总量这一数值,很难通过直接加总图书馆所有资源来获得。一个变通方法是用花费在图书馆资源上的总经费来近似估计图书馆的资源总量。举个例子来说,某些经典的学术专著已经出版了很多版本,由于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读者希望去借阅与使用最新版本的专著。但在没有最新版本图书的情况下,旧版本图书依然会得到读者关注。在确定馆藏资源总量时,如果直接按照图书馆采购这些图书时的价格进行经费加总的话,就很有可能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偏差,因为完全忽视了学术专著再版所导致的新、旧版本对读者吸引力的自然差别。学术专著再版是极为常见的现象,比如国外经典教材《经济学》的作者保罗·萨缪尔森以及国内经典教材《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编撰者高鸿业均已逝世多年,但其著作依然被其他合作者继续完善并出版了新的版本。解决这种新旧版本图书自然更替的办法之一是考虑折旧,让旧版本专著被赋予的用于计算资源总量的数值通过折旧而降低。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资源作为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中,确实会对其进行折旧处理,只不过这种折旧的办法更多地关注财务,在知识更新换代等图书情报方面的考量相对较少,但可用这种折旧办法来估算纸质图书资源存量。

高校图书馆按照年度进行付费而采购的电子资源,一般不存在折旧。因此,在固定年度内计算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可直接将某个年度内用于电子资源的经费进行加总,无需考虑以前年度内所支付的电子资源经费。假设某个图书馆在连续N年里用于纸质图书资源建设的总经费为F1,F2,…,FN,同时纸质图书的折旧率为s,在第N年用于电子资源的经费总量为D,用于图书馆邀请专家进行学术报告等图书情报服务的经费为E,那么图书馆在第N年里用经费数值近似估算的馆藏资源总量Y为: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的分子即资源使用量的计算方法更加复杂。对于电子资源来说,可以通过统计不同数据库在某个年度中的点击量与下载量来计算其使用量。然而,把电子资源1次下载量与1次点击量看成同样的1次使用量是不准确的,因为下载应该比简单的点击更能对读者产生作用。因此,从使用效果来看,下载量与点击量之间应该要分配不同权重来加权汇总成使用量。同时,下载量本身也很可能包含在点击量之中,所以在计算使用量时应该避免重复计算,不妨认为通过加权计算出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在某个年度内的使用总量为X1。对于图书馆所举办的讲座等服务来说,可以通过统计参加讲座的总人数来确定使用量,假定为X2。

最难衡量的馆藏资源使用量是纸质图书资源使用量,因为很多读者只是前来图书馆阅读纸质图书而不借阅,对比只能通過借阅手续登记确定部分使用量。某些高校图书馆对某些纸质资源如学术期刊或较有典藏价值的书目,只允许读者前来阅读,不允许借阅。因此如何测算读者仅在图书馆区域内阅读而非借阅的图书资源使用量,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管理中较为重要的课题。如果图书馆的馆藏书架与阅览室是分开的,任何读者拿着任何书籍离开馆藏室去阅览室均需登记,那么就能较为容易地统计出对纸质资源不借阅仅阅读的使用量。对馆藏书架与阅览室合在一起的图书馆来说,只能通过估算来统计这类使用量。例如,可在某个年份内随机抽取几天,对来馆读者随机发放问卷,调查其来馆是否会查阅相关纸质图书资源而不去借阅图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估计来馆人员中仅阅读纸质图书资源的比例,再根据可以统计的进馆总人数来计算总人次,据此来估计仅阅读而不借出的纸质资源使用量。高校图书馆不能像公共图书馆那样通过统计进馆总人次来估算对纸质图书资源的使用量,因为高校中的很多学生只把图书馆当做自学场地,进入了图书馆但根本没有使用任何馆藏图书资源。简言之,借阅纸质资源所产生的使用量与现场阅读所产生的使用量进行相加时,也应该分别对其赋予权重。不妨认为图书馆计算出纸质图书资源的使用量为X3。

对于馆藏资源使用总量来说,不能简单地通过X1+X2+X3来测算,因为其对读者所产生的影响不同,比如纸质图书资源被借阅并被认真地阅读一天与听图书馆所举办的讲座一小时是不可同等看待的,从而X1、X2与X3也需要赋予权重来加总,假定三者权重分别为k1、k2与k3,那么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使用总量X为:k1X1+k2X2+k3X3。

在分别估算出馆藏资源总量与使用总量以后,馆藏资源利用率就是X/Y。然而在实践中,这一算法可能还无法用于具体计算,其主要价值体现在能为馆藏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借鉴,帮助图书馆管理人员思考如何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

3 馆藏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

3.1 成本收益分析理论

在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管理中,成本收益分析可以为很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中国,绝大多数的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于属于公共资源的财政资金,政府部门会从多个方面来权衡经费的分配方案,比如政府会在公共医疗与高等教育之间权衡究竟是提高教育经费还是公共卫生支出。如果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所带来的收益超过成本,其中这里的成本包含因增加高等教育经费而降低其它公共支出所产生的机会成本,那么有理由相信政府会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换言之,成本收益分析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权衡高等教育经费究竟应不应该增加。在高等教育经费充足的情况下,高等院校才有机会对图书馆投入更多资金用于馆藏资源建设。

高等院校得到政府或主管部门所划拨的经费以后,也可利用成本收益分析理论来决定这些经费如何分配。对于高校来说,年度收支预算平衡一般是其遵循的基本财务原则。如果高校对于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投入更多经费,那么势必会降低在其它领域所支出的经费。如果增加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经费所带来的收益超过因此所产生的包括机会成本在内的所有成本的话,那么学校就应该增加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如何计算增加馆藏资源建设经费所带来的收益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总体利用率X/Y这一指标。如果该指标较低的话,则表明该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相对于该校师生需求来说存在着闲置,因而为此增加经费所带来的收益就相对较小,根据成本收益分析理论,高校管理者可能拒绝增加馆藏资源建设经费。正因为如此,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才有动力去提高资源利用率以便获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在这一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不顾及人才培养目标而片面追求资源利用率的情形,高校管理者应该警惕这类情况。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在得到学校划拨的用于馆藏资源建设的经费以后,一般需要按照财务规定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更改经费用途,比如不能用采购馆藏资源的经费来购买日常办公用品。不过,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决定如何分配这些经费去采购不同的馆藏资源,例如图书馆可以决策是增加电子数据资源的采购还是纸质资源的购置,其决策原则依然可以用成本收益分析理论,即只要该行为带来的收益超过其成本时,就应该增加对这种资源的购买。计算这类收益,还是要依赖于不同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3.2 物流与供应链理论

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典藏资源特别是纸质图书资源来说,需要图书馆向相关机构报价并进行采购。尽管某些图书馆及其所隶属的高等教育机构自身也会出版图书或杂志,但对于庞大的馆藏资源来说,图书馆必然要依靠大量的对外采购。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资料的终端消费者,纸质图书这一“实物”的流动过程管理其实是相当重要的。高校图书馆要建立专有的物流渠道,尽量避免图书资料在运输途中出现损坏等情况的发生。图书资料一旦从供应商到达高校以后,就会被认定为高校的固定资产。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清查通过物流派送而来的图书数量、质量等情况,协同相关部门做好入库等程序。要确保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具有较高利用率,图书资料的出版质量是决定因素之一,监控图书资料从供应机构到高校图书馆的物流,是馆藏资源管理所应重视的领域之一。

高校图书馆中有价值的典藏资源数量应该多多益善。然而,馆藏资源利用率与馆藏数量之间有时需要作出权衡取舍,因为作为计算利用率分母的馆藏数量增加可能会降低资源利用率。因此在图书馆所处的图书资料供应链中,管理者追求以相对更低的价格购买同等质量的图书资源,以便提高典藏资源数量,其中供应链理论可提供一些借鉴。高校图书馆应该尽量缩短图书资料的供应链长度,减少因中间商提升图书价格而带来的成本。在图书出版与发行供应链中,高校图书馆如果能够直接与出版社达成采购协议,那么就能回避处于供应链中间的发行商。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实践中会与某些较大的出版社达成直接采购协议,比如高校图书馆较为青睐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达成合作协议,因为该社是经管领域中最大的本土出版者之一。不过,由于中国的出版社数量极为庞大,高校图书馆无法与所有出版社均达成采购协议。

总的来说,相对于新兴的电子商务图书采购渠道来说,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价格要高一些。在馆藏资源管理中,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这种图书采购方式。不过,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方式采购纸质图书资源存在着某些限制,比如很多高校的财务制度规定超出一定金额的采购必须通过政府采购渠道,在江苏省的某些高校中这一金额仅限定在200元,但是高校图书馆采购纸质图书资料所花费的金额相当高,整个年度内甚至达到百万元之多。同时,当前用于政府采购渠道的电子商务公司更倾向于销售办公用品或机器设备等商品,很少涉及到纸质图书资源。这些因素决定了高校图书馆难以大批量地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采购图书以满足馆藏资源建设,但可成为图书馆小额采购图书的一种办法。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该优化采购流程,合理利用能够为其提供图书资源的各种供应链,以求以较低价格采购到图书资源,这亦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管理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

3.3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在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是最为常见的主题。首先,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图书情报领域中打造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团队,以便让图书馆在规划馆藏资源时可以紧盯知识发展的前沿领域。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国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远不如服务于教学与科研的教职工团队。以员工学历为例,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中很少有博士学位,一些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員的学历以本科为主,一流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可能稍高一些,但还是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当前,普通本科院校在引进服务于教学与科研的教职工时,基本上都要求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可能更加重视经验积累而非高学历、高学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图书情报专业技术人才难以持续更新。例如,高校图书馆中的很多工作人员来自于退出一线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本校人员,还有一些来自对教师家属等人员的工作安排,导致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缺乏专业性,馆员缺乏必要的馆藏资源管理技术知识。在馆藏资源利用率的计算方法中,某些重要的参数和权重需要具备图书情报专业技术知识的管理人员在长期的图书馆工作实践中才能确定,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使图书馆难以准确估计馆藏资源利用率,进而不利于馆藏资源管理。由于高校图书馆的人事决策权一般掌握在本校人事部门手中,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问题,需要校级层面领导出面协调处理。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是比较大的,有些高校图书馆甚至24小时开放来服务在校师生,这意味着图书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根据需求层次理论,高校图书馆既要考虑工作人员的物质生活与职业发展需要,也要关注其受尊重乃至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当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把自身需要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时,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便于馆藏资源管理的顺利推动与发展。另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诸如公平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影响决定论等经典理论对于图书馆的团队建设也有参考意义。图书馆管理层应该充分借鉴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经典理论,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尽可能弥补高校图书馆在人力资源建设与选拔上相对其它教学与科研部门的不利地位,比如鼓励与资助不具备图书情报专业背景的员工多参与图情领域的学术交流以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等。高校图书馆只有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才有可能实现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有效管理。

对于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管理来说,其本身属于一个管理实践问题,但某些经典的管理学理论对其具有指导意义。简要地从成本收益分析理论、物流与供应链理论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三个方面去阐述高校图书馆如何从事馆藏资源管理,是从实践层面阐述如何提升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的理论基础。

4 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对策

4.1 确定适当的馆藏规模

如果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不足的话,学生就会去竞争这些图书资源。尽管这样能够提升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但却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利于人才培养。但是高校图书馆稀缺的财政资金决定了图书馆资源不可能无限制扩大,而是学生所用于阅读的时间有限,因为所有人的时间禀赋都是每天24小时。对于业已饱和的馆藏资源来说,投入更多资源既不能对学生的阅读需求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又会对馆藏资源利用率产生消极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达到何种程度,因为知识发展而更新图书馆中的某些资源是必要的。馆藏资源的新旧更替不同于馆藏资源数量的简单相加,因而在统计馆藏规模时应该考虑这种变更。当前,中国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相对于庞大的学生数量来说,基本上还处于需要不断补充的状态。在实践中,应该根据学生阅读需要来确定合适的馆藏资源规模,过多或过少的馆藏资源均不利于馆藏资源管理。

4.2 对已毕业学生适当开放

在终身教育理念下,某些高校宣布业已毕业的学生依然可以回到本校图书馆查询并借阅图书资料。对于整个国家的社会人力资本建设来说,高校这种拓展人才培养职能边界的行为可为社会作出贡献。对于办学历史悠久的高等院校来说,其毕业生数量远远高于在校生人数。允许毕业生与在校生享有同样的馆藏资源使用权,只要不对在校生产生严重的负外部影响,即只要不存在大量已毕业学生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而挤占在校生对馆藏资源的使用这种情况,就能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

4.3 实施某些可行的激励措施

为了更好地吸引在校生前去图书馆使用馆藏资源,应该实施一些激励措施。例如营造更加舒适温馨的图书馆阅读环境、升级图书馆阅读场所、给予借阅量相对较高学生一些奖励、注重工作人员服务中的细节等,都有可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图书馆优美的阅读环境肯定要比拥挤与脏乱的环境更加吸引学生前来使用资料,这既是图书馆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一大表征,也激励更多在校生使用馆藏资源,有利于人才培养。然而,图书馆环境建设与优化并非是“免费的午餐”,需要投入数量不菲的财政资源。如果把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环境与服务建设,势必挤占资源购置方面的支出。图书资源购置量下降、前来图书馆的学生人数增加,尽管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但可能无法满足学生对馆藏资源的使用需求。因此,只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度改善图书馆的整体环境、场所与设施,才能在确保人才培养的前提下提高资源利用率。

4.4 做好采购、分类与借阅安排

高校图书馆采购图书资料时,要把人才培养目标放在首位,其次才能考虑资源使用率问题。如果本末倒置地进行采购,就容易出现问题,正如前文所述,高校图书馆大量购入武侠小说或者都市言情小说会大大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但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产生的作用微乎其微。同样,如果高校图书馆大量购入本校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或者参考书,也能够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但还是不利于人才培养,因为教学参考书所传播的前沿与原创知识非常之少。高校图书馆不能只把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当做唯一目的,进而作出不符合高等教育政策导向的采购决策。此外,高校图书馆对于入库的图书资源,应该进行有序分类并按时上架,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查阅到这些资料。中国本土各大图书馆所采用的中图分类号就是对图书资源进行有效分类的制度性安排。高校图书馆会依据自身情况制定借阅期限,比如学生最多只能借阅5本图书并要求应在一个月内归还是当前各大高校图书馆所普遍采用的借阅制度。如果学生借走图书且长时间闲置不用,既会影响其他同学的使用需求,在数据测算上也让人错误地认为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居高不下。因此,充分考虑这些不利情形,进而制定出适当的借阅制度,是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且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的制度性安排。

4.5 權衡好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

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中的电子数据资源占比越来越大。对校园内的所有成员来说,电子资源相对纸质图书资料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争性。在校生使用电子数据资源不会受到图书馆馆内环境、场所以及图书馆与其居住地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尽管电子数据资源在使用上存在这些便利,但其所花费的成本也相当高昂。对于中国本土数据库来说,“中国知网”是最为权威的数据库,几乎所有普通高等院校都会购买,但其价格一直以来都是合作双方谈判的焦点。而国外一些数据库资源的价格更是达到惊人的程度,比如Elesiver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等,每年使用所需的成本高达数百万元之多。电子数据库出版商对高校如何使用其数据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构成典型的卖方垄断市场。总之,电子数据资源对于馆藏资源管理来说也是有利有弊。

高校图书馆在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支出上存在最优平衡点,在理论上就是花在两者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相等。量化测算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收益是难以实现的,而更为可行的办法是同时监测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利用率。除了必不可少的电子数据资源以外,其它资源年度下载量或使用量较低的话,高校图书馆应该及时终止双方的合作协议。权衡好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的占比,是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时代需要作出的重要决策,以便使利用率高的资源成为馆藏资源建设的重点,方便在校师生借阅。

4.6 增强与其它机构的合作

在某些地区,有些高校图书馆之间结成了图书馆联盟,即所在高校的学生只要申请加入这个联盟,就能免费在这一联盟中的所有图书馆中查阅甚至借用相关图书资料。馆藏资源充裕的图书馆可能不愿意和资源稀缺的图书馆形成联盟,因而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出面协调。当前所结成的高校图书馆联盟一般只局限在地级市层面,省级层面的高校图书馆之间都难以形成联盟,遑论在全国所有地区形成图书馆联盟。形成高校图书馆联盟以后,有些高校图书馆可能想搭便车,不愿意再为供联盟所有成员共享的图书资源追加经费。某些原本资源相对充足的高校图书馆因为加入联盟而吸引大量外来学生,尽管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却可能对自己学校的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公共图书馆面向全体社会公众,高校图书馆可以与公共图书馆形成合作。在中国文化建设体系中,公共图书馆所占据的地位非常重要,為推进文化自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5]。高校图书馆一般不会对社会公众开放,但在校学生作为社会公众的一员,可以享受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图书情报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加专注于公共图书馆所不能提供的前沿科学文化知识资料的建设,公共图书馆中已存在的致力于服务社会大众的图书资料,高校图书馆可相应地减少其采购数量。高校图书馆馆藏的一些前沿数据文献资料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无法满足在校师生的学术研究需要,但对社会公众的阅读来说依然有效。对于尘封于仓库中的废旧图书资料,高校图书馆应该及时处理。在事业单位财务与资产管理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可以把这类资料转移给公共图书馆。如果这些图书资料能够转移到贫困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对这些地区民众的阅读会有更为积极的意义,因为西北贫困地区的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严重不足[6]。

在商业化时代,大型的盈利性书店尝试进入到高等院校之中,如江苏省南京市先锋书店进入到某些高校中,得到所在院校师生的好评。尽管商业化书店以盈利为主,但其能满足在校生的某些特殊需求。例如,某些学生只愿意使用自己购买的图书,而非盈利性的高校图书馆无法提供图书销售服务,商业性书店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失。盈利性书店所销售的图书资料一般更为大众化、普及化,高校图书馆可以调研这些书店中的图书储备情况,以求在采购图书资源时与其形成优势互补。然而,必须强调高等院校只能把商业化外来书店当做一种辅助与补充,图书馆的基本服务不能完全让位于盈利性书店,否则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商业化书店可能会做出有损于学生利益的垄断行为。

5 结论

在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中,服务于教学与研究的高校图书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首先,高校图书馆会占据所在学校相当大的建筑面积以及楼层,因为阅览室及藏书室等馆舍需要较多的物理空间;其次,高校图书馆中的馆藏资源需要花费公共财政资金去采购,某些不占据任何物理空间的电子资源所花费的代价甚至更多;最后,高校图书馆会投入一定量的人力资源来整合这些资源,以求为在校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图书情报服务。高校图书馆中的馆藏资源必须得到充分利用,否则就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在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管理中,资源利用率确实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高校图书馆不能把资源利用率当做馆藏资源管理的唯一目标,而应该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作为约束条件。高校图书馆管理层应该了解馆藏资源利用率算法中所包含的与管理议题相关的注意事项,并且要充分利用某些管理理论对馆藏资源管理进行借鉴与指导,以求在实践中寻求合理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的各种措施,最终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朱华平.提高高校图书馆藏书利用率路径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6(1):94-96.

樊肖虹.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分类标引一致性问题探讨[J].图书馆杂志,2015(8):51-56.

赵雪松.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构建初探[J].情报科学,2007(12):1786-1789.

陈寿.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馆藏建设策略及原则[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7):56-59.

王倩,汤二子,彭冲.中国公共图书馆增强文化自信之地位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9):11-15.

王倩,彭冲,汤二子.中国公共图书馆资源省际分布差异性的测度[J].图书馆,2018(10):38-44.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