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
丁志平,是丽江党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华坪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革命志士。他是云南早期党员之一,在“4·12”反革命的白色恐怖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两次与党组织失联,三次入狱,为革命奔走于云南、贵州、四川、陕西、江苏、重庆等多个省份,为党的事业终其一生。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就来回顾这位为信仰而战斗的革命志士的壮阔生涯……
一
丁志平,原名丁志宽,参军入伍后曾用名丁治平、丁佩生。1910年,丁志平出生于华坪县县城旧衙坪一个叫“丁家塘儿”的地方。在丁志平读小学时,与同学陈永贵一起认识了在昆明读中学的同乡严英武,受严英武带回华坪的具有进步思想的图书的影响,丁志平与陈永贵在学校反对读经书,小学还未毕业,便被学校开除学籍。失学后的丁志平,受进步青年周杰的影响,便与陈永贵一起,在1927年的一个夜晚,跟在一支马帮的后面,离开华坪县城,光着脚板走到昆明,开始去闯世界。在同乡的介绍下,丁志平进入昆明官印局当印刷学徒,陈永贵进入靴店学皮匠手艺,谋得寄身之所。
这个时候,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昆明也一片混乱。有一天,丁志平接到一本小册子的印刷任务,是《广东农民讲习所教材》,便和陈永贵一起偷偷看起来。陈永贵常与严英武交往,经严英武等人介绍,加入了党组织,担任一些联络工作。不久,丁志平也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仅17岁。1928年,昆明开始“清党”,一时革命的天空乌云密布。不久,被叛徒出卖,丁志平被国民党特务抓捕,经过严刑逼供,丁志平被判处三年徒刑,关押在昆明的云南省模范监狱。
铁窗三载,黑夜沉沉。
1931年暮春,丁志平出狱了。丁志平想与陈永贵、严英武取得联系,但三年牢狱,与世隔绝,完全断绝联系,连党组织也失联了。丁志平完全不知道,陈永贵在1930年也被捕入狱,同样关押在省模范监狱,同在一监。丁志平出狱后,陈永贵还在里面呢。而严英武化名李义山在文山创建了第一个党支部,任党支部书记,但依然没有逃过国民党特务的眼睛,被捕后判刑8年。这一时期,云南党组织的负责人王德三、刘平阶、李国柱等人已经英勇就义。1926年入党的严英俊,遭到通缉,化妆成赶马人取道西康盐边县隐姓埋名。
二
1931年冬,云南高原寒流滚滚。丁志平得到推荐,入龙云部教导队受训,听说了江西苏区的事,便和五个学员踏上奔向江西苏区的征程。到了贵州安顺,囊中已没有分文,两名同伴染疾在身,只好终止行程,谋业待时。丁志平便进黔军当兵,磨炼自身素质。不久,丁志平因表现较好,1933年提升排长。别人眼里的丁志平看似苦尽甘来,但他深知党的旗帜下才是自己的归宿。1935年,红军长征入黔,丁志平结识李光廷,找到了党组织。经李光廷介绍,见到了贵州省党组织负责人秦天真,经秦天真和李光廷介绍,丁志平重新宣誓,二次入党,并在黔军中搞军火运输,伺机组织革命暴动。1935年7月,由秦天真策划、丁志平组织实施的昂巴暴动宣告成功,丁志平开始了进深山打游击的艰苦岁月。丁志平的黔西游击队,在贵州靠近云南的安南、盘县一带山区活动,采取游击战,指向地霸和地方政府武装。在一次游击活动中,丁志平的部队遭到国民党54师和滇军包围,部队牺牲数十人,部下的邓飞趁机带着一部分人叛变投敌,丁志平负伤昏迷,被丢弃在山沟麦地里。苏醒时,荒芜之地没有人迹,便到山洞暂避豺狼。1938年底,丁志平从贵州送新兵到汉口,顺便到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被介绍到晋东南抗大一分校学习军事指挥技能。五个月后,丁志平被分派到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任团通讯参谋开赴抗战前线。“皖南事变”后,丁志平随部南下编入新四军六支队,在淝河、浍河一带战斗。在一次四人巡查河防的行动中,与国民党骑兵连发生误会,被困负伤后遭到俘虏,被关进西安青年劳动营监狱。1941年冬,丁志平借助一个隐蔽的出水洞,趁着夜色出逃,越狱成功。四处流浪,丁志平决定往重庆,寻找南方局的党组织。沿着铁路到宝鸡,在汉中被“抓壮丁”,又当了一个多月的兵,出逃到广元,到了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联系到了党内同志,得到董必武接见,并得到了周恩来讲话精神指示,由董必武安排路费回华坪,按照“三勤”交友原则和“十六字”工作方针,开展工作。
丁志平于1942年夏回到了阔别16年之久的华坪老家。
三
回到华坪的丁志平,很快联系到了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陈永贵和严英武。丁志平向二位告知了党组织派自己回华坪的意图,得到二位的支持。因丁志平家里的童养媳肖远芬已成年嫁人,丁志平结识乡绅李可治之女李怀英,二人喜结良缘。1946年春,丁志平身边团结了一批进步人士:马冠军、刘显武、和视远等,加上原来的陈永贵、严英武,成立知行读书会,发展会员40余人。在茶馆教唱《茶馆小调》,抒发百姓疾苦,在学校传播马列著作,编印《火花杂志》,演出小品剧《农家苦》《抓壮丁》等剧目。1947年7月,改知行读书会为知行学社,在索罗飞来寺成立知行学社,发展社员70多人。撰写了《知行学社章程》,开始进一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解放战争的形式,秘密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丁志平当选为社长兼管组织工作,和视远为副社长兼管宣传工作,马冠军负责总务工作,刘显武负责武装。为了隐蔽,不使目标太大,严英武、陈永贵未在学校露面,但实际上知行学社的领导核心是丁志平、严英武、陈永贵、和视远4人。知行学社成立后,按照组织章程,定期开展活动,组织社员学习、讨论形势,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县城十字街开设一家茶馆作为知行学社的联络点,争取邮政代办所,利用有利时机加强宣传,扩大影响,以唤起人民群众的思想觉醒。到各地乡村了解情况时,丁志平结识了许多在乡村有正义感的退伍军人和同情劳苦大众思想倾向的民主进步地方士绅,加大了组织联络、发展组织成员的工作。1948年,华坪县旱情严重,土豪劣绅囤积居奇,抬高粮价。丁志平、严英武、陈永贵、和视远等人通过知行学社组织成员学习《新华日报》刊登的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文章,要求学社成员相机因势利导迎接革命新高潮的到来。组织人民为维护自己的生存条件,开展反饥饿、反内战的公开合法斗争,支持民众的反抗斗争。
1949年初,知行学社社员遍布华坪城乡。丁志平利用任建设科长职务之便,到福泉(今兴泉镇)、三阳(今属四川攀枝花市)、膏泽(今荣将镇)等地与知行学社骨干频繁联系,商议组织武装筹备起义问题。以各种形式组织秘密武装,筹集武器,训练武装斗争骨干,以知行学社成员为基础,通过合法身份,有计划、有目的的到乡镇政权去掌握一定武装。他还派人到周边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和西康省(今四川省)盐边县了解情况,与当地进步人士建立关系并取得联系,为开辟日后的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础,为1949年3月16日起义积蓄了力量。
四
1949年初,全国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丁志平、严英武、陈永贵认为在华坪举行武装起义条件已成熟,遂以“知行学社”社员为骨干,动员各族民众参加武装起义。经过两个多月的周密布署,决定3月16日举行武装起义。
16日丑时(凌晨四点),在丁志平的带领和内应的配合下,3•16起义打响了。起义士兵顺利进入川主庙(今粮食局),缴获了常备中队和保安团接兵人员的枪支、子弹、手榴弹等军备物资,释放了被关押的壮丁。继而与福泉镇(今兴泉镇)、膏泽镇(今荣将镇)赶来的起义队伍会合,集中力量围攻国民党县政府。在担任县政府警卫的“知行学社”成员里应外合下,起义队伍迅速冲进县政府大院,和国民党政府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此次武装起义击毙了负隅顽抗的县常务中队队长鄢荣泰,活捉县长田秋年,缴获大量武器装备。随后起义军打开牢门,释放被关押人员。在县城十字街头贴出《告全县父老同胞书》,阐明革命宗旨,号召全县人民团结起来,开展反对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斗争。动员广大青年报名参军,彻底推翻国民党政权统治,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并按照党的宗旨及建军思想整建部队,开展武装斗争,深受华坪各族人民拥戴。4月7日,国民党残余势力杨振寰纠集反革命武装势力围攻起义部队,丁志平率队迎击,于膏泽镇(今荣将镇)将敌击溃(后称简家垭口战斗);4月25日,袭击国民党24军驻三阳屯垦团,缴获大量武器,扩充了实力,起义部队与盐边县革命武装赵光洁部会合组成联军,强渡金沙江,攻打楚雄三县。
联军占领永仁后,联军总指挥部在永仁县城永定镇召开“永仁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的作战经验和教训,研究制定下一步行动方案。在“永仁会议”召开期间,对“联军”部队进行整编,部队番号改为“中国民主联军滇黔军区滇西纵队”。
会议决定除赵光洁、傅杰部(六纵队)按原计划夺取盐丰(今大姚县石羊镇)外,“联军”主力兵分两路,一路由丁志平率领五纵队主力进军元谋;一路由五纵队副司令陈杰民率领四个大队,在九纵队一部配合下进军大姚;九纵队主力则防守永仁;在攻克元谋、大姚、盐丰后,几路部队会师于禄丰,然后进军至昆明外围。同时派人寻找并联络中共滇桂黔边区党委领导的“滇桂黔边纵队”朱家璧部,争取得到中共云南地下党的领导和指挥。与此同时,“联军”总指挥部在永仁发布了《中国民主联军滇西纵队宣言》《中国民主联军滇西纵队告本军武装同志书》等重要文告。向各族各界各阶层人士公开申明“联军”的宗旨、政治主张及实行的政策,以及“联军”全体指战员都必须遵守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并以《宣言》《告武装同志书》为主要内容,对“联军”指战员进行政治教育和整顿军纪。并为“联军”全体指战员统一制作配发了布质白底红字的“民主联军”四个字的胸章符号。经过一段时期的休整后,根据“永仁会议”制定的行动计划,1949年5月7日,丁志平率“联军”第五纵队主力向元谋进军。
“联军”部队进入元谋境内的头一件事,就是宣传动员群众,壮大部队力量。发布告示和书写标语是向群众做宣传的主要形式,部队所到之处四处张贴“民主联军”布告,布告写到“民主联军是反对国民政府,解救穷苦人民的革命队伍。”号召人民群众起来反对国民党征粮、征兵、征税,推翻国民党政权。并将“打倒土豪劣绅”“打倒恶霸地主”“打富救贫”等标语写在街头巷尾。群众知道了民主联军是为穷苦老百姓的,纷纷报名参加部队,许多知识青年也积极投身到“联军”部队中来。很短时间里部队就扩充到七千多人,革命声势震动了千家万户,“攻下元谋城,活捉县长文泰和”成为家喻户晓的事。“联军”五纵队进入元谋境后,元谋县国民政府县长文泰和得知“联军”来势凶猛,永仁县长廖有伦不战弃城而逃,大姚县城被围,此时的元谋城内,官绅惊慌,人心浮动;作为一县之长,眼见蒋家王朝如日落西山,苟言残喘,败局已定,实无心抵抗,准备仿效永仁县长廖有伦弃城逃跑。
在丁志平率“联军”第五纵队进入元谋后,时任元谋县自卫大队大队长的朱淮,积极怂恿县长文泰和进行抵抗。朱淮早年在国民党军第三军(滇籍老三军)朱培德部担任过三十五旅旅长、十二师少将副师长等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率部在福建、江西革命根据地围剿过红军,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给他记大功一次。返乡后,于1947年当选国大代表,是元谋县四大恶霸之首。此人争强好斗、思想顽固,他积极为县长文泰和出主意,要文泰和大肆扩充组建自卫大队、常备队、政警队,又向云南省保安司令部报告“丁匪”所到之处,老百姓被抢劫一空,请求省主席卢汉火速派兵增援,并派出自卫大队和常备队到县城外围布防堵截“联军”。
“联军”第五纵队进入元谋坝子后,司令部驻扎牛街,离县城马街约10公里,部队则分驻红岗、你莫、石灰村一线;与朱淮率领的元谋地方武装自卫大队和常备队形成对峙交战状态。大平山位于县城北门外雷窝村北面,你莫村南面;双方枪战一天,未分胜负;第二天又展开激战,“联军”五纵队在正面进攻的同时,又兵分东西两路,从两侧迂回包抄朱淮部。朱淮见势不妙,将部队撤入县城内,四方城门紧关,龟缩不出。“联军”跟踪追击,直逼城边,把县城马街团团围住。朱淮部退守县城后,“联军”将司令部迁到离城较近的大塘子村,指挥继续攻城。
元谋县城马街四周筑有高高的城墙,城墙上设垛布防,居高临下,朱淮部踞守在城楼和城墙上,不断向城外“联军”攻城部队射击,攻城部队很难逼近城下。围城四天后,省主席卢汉派出增援元谋的云南保安第七团先头部队二营到达元谋,增强了元谋县城的城防力量,保七团增援部队的到来,更增加了“联军”攻城的困难。
“联军”五纵队围攻元谋县城十余日,曾想了很多办法,屡次向县城发起猛烈攻击,战士们非常勇敢,多次冲到城下,用手榴弹炸,步枪、机枪一齐直射城垛,曾击毙元谋县政警队副队长李茂生。攻城没有爆破器材,想办法找废炸弹壳装炸药到北城门墙外进行爆破,但未获成功。也曾设法引蛇出洞,将自卫大队和保安团引出城外消灭,但也没有奏效。
5月15日,省政府主席卢汉下令免去文泰和元谋县长职务,同时任命朱淮为元谋县县长,并授权由朱淮统一指挥保七团增援元谋部队。
5月19日,云南保安七团主力由昆明抵达元谋县境,丁志平接到报告后,将“联军”分散驻扎在元谋城郊的部队集中于西郊大塘子、新桥一带,准备迎战保七团。下午,保七团主力到达县城外围,与“联军”展开激战,傍晚保七团全部撤进县城,加固马街城防。次日,“联军”扩大包围圈,再次将元谋县城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团团围住。县长朱淮多次请保七团向城外出击,但保七团团长总是按兵不动,成为不战不和的局面。5月24日,丁志平部队撤退。6月9日后,敌众我寡,赵光洁部撤回盐边,丁志平部朝永仁退守。6月13日,丁志平部队离开永仁,回师华坪。6月21日,丁志平率部一举攻占华坪县城,部下多人牺牲。7月2日深夜,丁志平部队在华坪县城遭到国民党地方武装的连日围剿后,弹尽粮绝,决定朝东区福全镇方向突围。
五
在福泉镇(现兴泉镇)的干巴村,丁志平部队遭到了起义以来最大的一次惨重牺牲,史称“干巴村惨案”。干巴村是丽江市华坪县兴泉镇的一个小山村。历史上,从华坪出境四川的一条小路经过这里,深林沟箐之间,稀稀疏疏居住着几户土著。清代中后期,因官方在附近龙洞河、大锡厂开采煤矿,陆续有汉族到干巴村开荒落籍,成为汉夷杂处的偏远之地。民国时期,从大兴街往东经干巴村、翻冷卡垭口至三阳乡,再到四川,形成一条邮路。因土匪经常在这条邮路上抢劫,民国后期邮路绕道马上街、河门口再达三阳乡。解放后,省界与区划一再变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以干巴村为中心,以干巴村、大箐沟二地名各取一字,建干箐行政村。东面与四川攀枝花市沿山顶分水岭为界,南面与兴泉社区沿山脚为界,西面与新文村沿小尖山脊为界,北面与关塘村沿官朋梁子为界。
干巴村因地处山的脊背,两条大沟居侧,加上喀斯特地貌构造,使地表水下落而缺乏水源。只有寨子堡附近邓家水井等不多的取水点。旧社会的干巴村以种罂粟等作物为生存依托,较殷实的人家有冉姓,建有冉家大院,一般人家有罗、邓、王、陈等不多的几个姓。这样一个偏远宁静的山村,却因为解放前夕的一场惨烈战斗,被名载史册。
1949年7月2号,丁志平部队从县城突围,7月4日晚上住在大兴街倪家店召开会议。会议开到深夜,决定往干巴村、三阳方向行军。会议结束,凌晨三点半,当即出发,每人点一炷香,队伍一条线行走。天亮时分到达干巴村,部队分三部分在罗、冉、邓家院里做饭休整。早上九点左右,正准备吃饭,枪声突然大作,部队遭到王富学、贺天朋地霸武装突袭,火舌交织,丁志平部队受到重创。丁志平率人挖开屋后墙壁,借青纱帐的掩护撤离房子,安排王文超率30人组成敢死队,往北突围引开敌人,其他人往大箐沟撤离。
这场战斗,丁志平部队牺牲80多人,伤残100多人,史称“干巴村惨案”,这也是干巴村历史上最大的事件,干巴村与红色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2020年6月,这场战争过去了71年,干巴村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年见证了战争枪声的小孩子,如今已经是八旬老人。战争中作为敢死队突围成功的幸存者、95岁的殷发兴老人回到战场,讲起历历在目的生死存亡的虎口脱险经历,不觉泪目,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殷发兴作为当时丁志平部队的一个中队长,24岁的他成为敢死队里面的一员,负责吸引敌方重兵火力,确保部队主力顺利突围。殷发兴短暂看看手中不足一尺五寸的自制火枪,感觉人生的终点即将来临。瞬间敢死队进入火舌网。借助松林掩护,敢死队冲上了北坡高地,无奈早有埋伏,两杆三八步枪追着殷发兴到了悬崖绝壁。殷发兴望着足下嶙峋峭壁,迟疑之间,一颗子弹穿过手臂,殷发兴感觉一只手麻了。纵身下去,与碎石一起滚入深沟,沟中几丘田,一步进去陷入膝盖,出得水田,一双布鞋深陷泥潭。想回去抠出泥鞋,子弹已经射到身边。殷发兴只好光着脚跳进乱石密布的青杠林,脱险而去……
1949年8月,丁志平部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滇康边区纵队,丁志平任副司令员。丁志平部队三进华坪县城,重整旗鼓。受任华永联防剿匪司令的杨震寰部联合金沙江上游守备司令的诸葛世槐部共3000多人,大举出动,欲一举将丁志平部队剿灭在华坪。为避免革命力量的牺牲,加上丽江、鹤庆已经解放,丁志平接受将部队开往滇西的意见。9月13日,丁志平部队编入滇西民主自卫军。10月8日,鹤庆县松桂整编拉开序幕,丁志平按照要求,带队进入指定地点,编入边纵七支队35团1营,丁志平任营长。丁志平开始了他转战滇西的旅程。
六
1949年底,边纵七支队34团、35团开始拉开解放永胜、华坪、盐边的历史序幕。1950年2月,消灭华坪解放前夕最大的地霸武装杨震寰部后,华坪迎来解放。2月21日,华坪民众欢迎边纵七支队34、35团解放军战士进入县城,24日华坪宣布解放,25日选举了新人民政府领导班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坪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5月16日,丁志平调任华坪县玉鹿区主席,丁志平带领山区干部和人民开始了山区建设。可是好景不长,1950年7月29日,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丁志平被捕了。
在那个错综复杂的地方革命形势下,丁志平在狱中接受着种种调查,最后因为若干条“罪状”,丁志平在入狱一年多后被执行了枪决。1951年9月21日,丁志平同志结束了一个革命者高贵的生命。1987年,丁志平案件终于澄清,得以平反昭雪,组织恢复了丁志平生前的党籍,还原了历史本来面目,在丁志平骨灰安葬仪式上,千人送行,烈士骨灰盒进入华坪县中心烈士陵园。真是:
青山有幸埋忠骨,铁血铸就志士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