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革,王冬梅
〔重庆大学 法学院,重庆 400044〕
国际经济法是法学本科的核心课程,提高其教学质量不仅有利于完善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法学理论水平,还能有力推动我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经济领域合作。近年来,一些学校开展了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在厘定混合式教学模式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分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自身特点,探讨了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改革与实践运用,为促进国际经济法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优质涉外法律人才提供可行性参考。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渊源
在数字经济全面到来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迎来了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混合式教学模式”便是这次巨变下的新生产物,即将互联网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相结合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不仅实现了教学形式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的突破,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学内容取得了多层次的发展——在充分理解教学目标、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利用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的优势互补,多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深度与学习广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渊源为:SPOC、微课、翻转课堂、BOPPPS教学模式。
(1)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教学模式(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缩写为SPOC)。英国学者施恩伯格将SPOC定义为,在传统校园课堂采用MOOC(1)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自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2014年5月,中国教育部爱课程网和网易合作推出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MOOC平台中国大学MOOC。的讲座视频或者在线评价等辅助课堂教学,其目标是实现MOOC与校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1]陈然和杨成谈到,教师能从小规模的学习群体中分析学习者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习者进行有效指导,以此实现个性化的教学目标。[2]该教学模式的小众化特点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全过程,而且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的互动性。
(2)微课(Micro Lecture)。微课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模式,继承和发展了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多种教学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有学者认为,“微课是一种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3]该教学模式的重心在于自主学习,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强调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以学生视角制作的课程能最大化地改善课程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翻转课堂是指翻转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和主动权从教师手中转移至学生手中的新型教学模式。学者白东梅在对护理教学和混合式模式的改革研究中提到,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专注于项目的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4]翻转课堂、微课与混合式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均较为注重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互动性。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传统校园教学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正是借助互联网教学的优势,2020年新冠状肺炎疫情期间,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的教学任务,在线上教学平台才得以有效完成。
(4)BOPPPS教学模式。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可操作性强、教学目标可衡量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5]这种模式将一堂课的内容分解成六个单元,依次为课堂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Learning Objective)、课堂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课堂后测(Post Assessment)、总结(Summary)。目前BOPPPS教学模式主要应用于大学课程中专业性强、理论化程度高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切实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特点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区分的自我特色,突破了传统的垂直教学,转为双向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学形式的结合、知识渠道多样化、教学资源共享、学生本位以及课后反馈评价体系五个方面。
(1)教学形式注重“线上+线下”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最直接的特点是结合线上网络资源和线下课堂教学的两种教育模式。线上模式和线下模式相互结合具有很大的优势,线上模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对线下教学可以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充分利用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在“线上”教学的初步学习成果上开展“线下”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相结合的特点是混合式课程建设中的核心要素,基于两种模式结合的效能最大化原则,各取所长,提升教学质量,为更好地培养人才夯实基础。
(2)突破时空限制,知识渠道多样化。一方面,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唯一性和固定性,突破了时空限制,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的线下教学。另一方面,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学习方式有更多的可能性。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面授的线下课堂汲取知识,还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之上学生可以与教师面对面交流,聆听老师答疑解惑,攻克学术难题,提纲挈领地明确学习方向;课堂之下学生又能利用线上教学资源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享用多渠道的知识源泉,丰富学识,提升专业技能。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时代的衍生物,也是互联网时代给予人们提升自己的可能性渠道。现阶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时代的特色,是我国长远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局限于特定时间地点学习,最大化提升学习效率,理应内化为学生必备的技能。混合式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提供多样化的知识渠道来源,能够更好地促成全民学习、自主学习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3)教学资源共享,拓展教学广度和深度。在这个知识共享的时代,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将“线上”优质课程资源和“线下”高效课堂结合起来,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的多样性,满足教师的各项教学需求。SPOC、云课堂以及QQ直播等线上教学平台逐渐兴起,作业帮等线上答疑机构更似雨后春笋,多方位地推动了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实现知识共享。总体而言,混合式教学模式极大拓展了教学广度,延伸了教学深度,展现了更多的教学可能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运用和优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进步。东南大学的肖冰教授提到以QQ直播为主、SPOC和慕课堂为辅的“组合拳”模式,在QQ直播授课的同时,还能将课件PPT以截图形式在QQ群内同步发布。这种模式能够较好满足“云课堂”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机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于疫情造成的线下教学无法展开、师生不能面对面交流的遗憾。同时,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课后的思考题、拓展阅读文献及回放课程,实现了“课前预习、课中参与、课后复习”的线上网课模式。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开展贯彻落实了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的任务,线上开展教学、线下主动自学的方式可以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转危为机。疫情突然来袭,之所以没有击溃我国的教育体系,得益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早期的实践和运用。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共享的特质,大规模采用线上教学,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亦具有重要意义。
(4)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从“知识本位,教师讲授”转化为“学生本位,主动学习”,高校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反馈评价,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思维和思考学习能力。
从高校课堂教学的层面来看: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估要素,即把对知识的消化和运用程度的反馈视为该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高校的大部分课程理论性强,在专业课程之外需要学习其他课程或者语言作为先修课程,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课程学时有限,这也是传统课堂长期难以攻克的教学难题。因此,开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多元课堂为辅、“学生本位,主动学习”的混合式课程建设受到了广泛关注。
学生的反馈是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关注重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色在于既重视教师课堂的教学反馈,又十分关注线下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构建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培养循环递进系统。在混合式课程模式中,课堂延伸到了线上。首先,学生可以提前进行线上预习以弥补自己语言或者专业学习上的不足,预习过程中的疑难点可以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为线下课堂的高效教学、互动答疑奠定基础;其次,学生通过线上课堂及时复习,巩固知识,循环利用线上的教学资源,不断夯实基础。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对建设“学生本位,主动学习”的教学体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5)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体系化。在传统教学中,期末结课多以试卷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标尺,教师很难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获得及时、全面的教学效果反馈。传统课堂中,大部分课程只能在结课考试结束后,才可以明确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论运用程度,缺乏后续的应对处理之策。混合式教学模式引进了线上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评估不再局限于一次结课考试的卷面成绩,而是将评估反馈延伸到课程教学全程,并提供多样式的评估方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多样,考核成绩的参考要素亦多元全面。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色量身设计适合自己课程的评估体系,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布置学习任务,丰富考查学生学习的形式;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师生交流来综合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以此来达到线上线下教学的双重评估体系。该教学模式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统计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结合相对客观的信息数据加以综合评估,即通过线上线下数据的综合分析,对学生的考勤、知识掌握以及同学之间的团体协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了一个线上线下混合式暨螺旋上升的教学和评价体系,不仅能最大化提升“教与学”的质量,还可以降低教师评判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观性,使考核更具客观公正性。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是信息时代的新型模式,国际经济法的双语教学课程采用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高端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国际经济法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提前预习了解学习内容和重点,搜集资料准备课堂分组主题演讲,有效提高课堂讲授和主题演讲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及拓展知识,整体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实际学习效果。但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次教学改革,改革必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亦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1.采用新兴教学模式,教师授课压力剧增
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备课任务繁重。线上海量学习资源的筛选是教师备课的前提和基础,面临多重挑战。
(1)筛选线上优质学习资源的挑战。优质的教学方式需要将专业、高质的教学资源分享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再进行讨论和解决。混合式教学中若是放任学生自行线上学习,势必会出现学生水平差异拉大。在2020年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学生推迟开学,线上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并得到了大量的实践与运用。教师斟酌筛选对口的线上资源是优质、专业教学的必要前提,而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因此,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更需要对国内外教学资源加以运用,线上教学资源的筛选成为教师备课的重中之重。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设中,授课教师需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线上教学的准备工作之中。线上教学需要教师提前筛选优质教学资源,设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及时应对学生线上学习的疑难之处,任务繁重。但是目前高校仍是将教师所承担的传统课堂教学按学时计算[6],也就是说,线上教学的准备工作尚不属于教师薪资待遇的考量要素范畴。此外,大学授课教师身兼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难免压力倍增,或顾此失彼。
(2)语言、专业知识、网络技术三重挑战。国际经济法体系庞杂,内容涵盖广泛,运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授课提出了挑战。传统教学模式下,国际经济法的教师要具备流利的英语水平、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基础,对国际经济法相关的时事政治、国际局势均有较好的把握,还要有一定的涉外实践经验,才可以胜任培养涉外法律人才的工作。[7]而线上教学需要教师对海量线上国内外教学资源进行搜集、筛选,还要掌握制作教学视频等技术。但就目前高校现状而言,具备以上要求的国际经济法师资严重不足。虽然很多国际经济法的教师在专业知识上都具备了很深的造诣,却大多缺乏涉外实践经验,对于线上网络的资源运用仍需时间熟悉和强化。优质的师资力量是国际经济法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教师如何面临挑战、化危为机是国际经济法课程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面临的重要问题。
2.学生以往学习习惯与混合式教学模式之间冲突明显
对于在传统教育下成长的大部分学生而言,其学习习惯偏向于紧跟课堂教师的教学节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要学生提前预习,且要组建学习小组搜集资料,投入到课余时间的精力高于以往,短时间内要求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利用线上课堂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是较大的挑战,如果没有适度把握,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疲劳”,挫伤其学习积极性。[8]就学生本身而言,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的线上学习增大了课外学习的负担,尤其是英语较差的学生,更是压力倍增。[9]
(1)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学习线上课程,需要形成一定的正向激励导向,否则,被动学习的习惯容易造成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消极参与课堂互动。学生被动学习和对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的畏难心理,是应当解决的首要难题,寻求正向学习激励的教学方式,是解决目前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要素。
(2)线上配套教学资源尚不完备。教材是一门课程教学的入门工具,一本好的教材更是学科教学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要件。目前我国国际经济法的教学中,所用教材有国内学者编注和外国教材的直译两种渠道,缺乏高质量的教材是制约国际经济法教学的首要原因,高质量的线上教材更是稀缺资源。在传统课堂的教学中,教材、辅导资料以及案例是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必要元素。在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亦遇到难题,配套的教学资源尚不完备,缺乏高质量的电子教材、教辅资料及完备的国际法案例数据库。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框架下,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运用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增强互动交流和提升教学质量,对于国际经济法学生的实践运用具有重要作用。国际经济法是一门高度注重实践与应用的学科,对教师教学活动中引入案例学习讨论、建设配套国际经济法案例数据库的需求,是国际经济法运用研讨式教学的重要方向。从教学实践经验来看,案例教学是国际经济法教学最好的方式之一。但现阶段,我国的案例数据库尚未建立——不论是配套的案例电子书还是电子案例数据库,对于线上线下国际经济法的教学都尚不具备足够的规模。故此,现阶段国际经济法教学缺乏高质量的线上线下配套教学资源的现状,是国际经济法教学亟需攻克的难题。
3.缺乏针对性强的评价回馈体系
现有教学体系过于强调考试的作用,忽略了课程考核的反馈和引导作用[10],且针对性不强,考核局限于教材内容和教师课堂教授内容,重点仍然集中于期末考试,形式较为单一。线上线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体系,应当配套设计对线上学习、线下学习及时有效多元的评价和反馈体系,才可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带来了很多机遇和可能,对于提升改善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混合式教学模式本身能够提供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评估要素。但怎样将评估要素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结合,是现阶段基于评价体系所面临的问题。新型教学体系不仅需要更多更好的技术和平台,运用好多元化的评价要素,更需要设计出针对性较强的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这对促进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的混合式模式设计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也是现阶段教学模式运用中需克服的难关之一。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的运用中面临着教师、学生与线上技术运用等多重因素的挑战,还有高质量教材匮乏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本着创新学习模式、提升学习效果的理念,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对策:
1.建设课前、课中、课后阶段性的课程体系
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是法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课程内容丰富,难度较大,且采用中英双语教学,仅靠传统课堂讲授模式学生很难完整系统地理解掌握,因此,设计完备的课程体系十分重要。该教学模式应当以建设完备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双语教学模式体系为目标,结合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特点,通过强化师资力量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建立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体系
2.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由于教师备课任务重,应当适当提升教师线上教学的酬劳,对于其线上教学成果进行优酬优奖,充分考虑教师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折算成工作量,认可教师的付出。另一方面,国际经济法学科的任课教师,应当利用好出国交流、涉外实践等进修机会,保持对国际时事、涉外理论交流的关注与学习。
对于教学设备的选择、教学资料的线上搜集以及线上平台功能的运用,相关管理单位和部门应集中开展教师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线上教学实操能力,促进教师尽早熟练运用线上教学平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免费开放中国职业培训在线等培训平台提供线上培训与教育服务的通知》,要求人社部部属有关单位开发运营的在线培训平台免费向社会开放,支持各地开展职业技能,提升线上培训工作。教育部可以联合人社部协同开展教师专项技能培训,以提升教师对线上教学网络技术的运用,强化师资力量,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将线上教学平台运用于国际经济法的课程建设之中。
3.引导学生善用线上资源主动学习,丰富学习方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了多种学习方式的共同发展。在国际经济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课程建设完成后,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自行登陆测试系统进行测试,系统实时显示测试结果,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可以主动学习线上教学资源并进行自测,还可以自行学习教辅资料,接受教师辅导答疑,为课堂的学习夯实基础。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混合式教学模式方式更灵活,学习更高效。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互联网线上信息技术和线下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既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和监控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其线上教学的优势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课前阶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善用线上资源学习,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敏于行”的学习习惯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在国际经济法的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线上教学平台丰富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师生之间更多互动的可能性,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线上互动交流,能够使“教与学”形成良性互动,让学生敢于主动表达自己,能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学习习惯。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前阶段通过线上平台配备专业的电子教室,比如在钉钉平台或者慕课等线上教学平台在线发布国际经济法课程的学习任务清单,明确学习任务和线上学习的视频内容。学生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自主学习线上的教学资源,再完成教师制定的任务,记录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和疑惑,并利用线上平台将自主学习中的问题上传,教师可以在课前查看问题,形成一个完善的课前自主学习反馈系统。混合式课程建设体系给予学生高质量的线上学习资源和多种学习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交流学习,通过善用线上学习资源,打破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通过引导学生在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中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运用,在实践中进步。
4.深化课程教学中的研讨交流
线下课堂教学即课中阶段,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所遇到的普遍问题进行集体解答,对个别学生的问题亦可以进行点对点的单独辅导,线上教学平台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也可以集中于线下课堂来解决,既拓宽了线上教学中答疑解惑的交流渠道,也发挥了线下课堂查漏补缺的效用。
课中阶段另一个重点在于发布课堂学习任务。任务可以分为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两部分。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发布个人或小组学习任务清单,要求其通过ppt、案例研讨等方式来进行成果展示和学习交流。小组或者个人的案例研讨教学是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通过课堂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理论探讨分析以及实践对立辩论,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会有质的跨越。在国际经济法课堂之上展现小组或个人的课程学习成果,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可以实际反映学生对于国际经济法学习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5.建设专门的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数字资源库
完备的国际经济法数字资源库的形成和建设对于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数字资源库中应包括国际经济法的双语电子教材库、相关辅导资料库及配套国际经济法案例库等。国际经济法课程要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主导,结合线上学习资源和线下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的专门综合数字资源库。使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案例研讨式课堂作为国际经济法教学中的重要方式,通过小组对抗的互动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高效、深度地理解和运用国际经济法中的法律知识解决相关法律问题,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还可以根据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思和案例运用,不断完善国际经济法双语数字资源库的建设。
6.完善国际经济法线上线下双语课程建设评价体系
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教学中的反馈评价是推动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动力。构建评价反馈体系更应当注重评价标准的主体多元化、内容全面性和过程动态化等特征。当课堂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评价与教学的界限开始模糊甚至消失,评价将成为一种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习动力的强有力工具。[11]在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构建评价体系应当注重过程和成果两方面,以此为主框架加以延伸,对学生课程到课率、参与程度、成果展示和团结协作能力、法律专业知识掌握能力等均应有对应设计,具体如下面表1所示:
表1 国际经济法线上线下教学质量评价回馈表
根据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运用,评价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两个部分。[12]综合评估要从参与课程学习的课程情况和在课程中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两方面来进行。评价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师生互评三种模式,可以形成一个多元式评价体系。汤自军教授在对宪法学的基于网络资源的创新学习模式研究中谈到,多元评价方式是指课程的考核并不仅仅依赖于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而是加入了形成性评价的因素,并且两种评价方式都涵盖了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13]从传统的教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这样的单向评价转化为师生、生生互评,课堂更加平等,反馈更加全面。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成果展示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学生可以对团队协作进行合理及时的反馈,并对教师的教学予以建议和意见,推动形成双向性的课程互动,建设高质量的课堂平台。
过程性评价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整个课程学习全过程,主要由课前学习评价、课中活动评价以及课后学习评价三个部分组成,可以全面地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参与情况的把控更加明确具体,除传统的课堂互动参与情况,还涵盖了线上观看教学视频的次数、在线课堂检验的效果等,对于学生课程学习全过程都能达到较为全面细致的掌握。
成果性评价可以由小组或个人成果展示评价或期末卷面考核成绩构成。学习的成果展示不再局限于期末成绩,可以丰富为小组协作展示、团队贡献等多方面。对于学习成绩的考核亦可以结合线上线下两部分的课程学习进行量化评价,形成一个公平、公开、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能对教学效果进行基本判断,为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基本依据。[14]考核标准不仅需要指标细化、多元化,还需在考核的过程中注重根据课程特点来设计要素之间的占比原则,在合理范围内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切忌将考核演变成激化师生矛盾的方式。考核的目标在于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成效、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难题、培养学科人才以及建设高质量的教学模式。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不止于采用上述多元多样的评价反馈体系,在本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完成后,可以采取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数据分析,组织师生座谈会,并组织专家评价讨论、评测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首先,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测试,综合评估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适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成效;其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再次,在课程结束后组织授课教师与学生进行畅谈,鼓励引导学生对本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邀请校内外的学科专家,对本课程改革完善进行集体讨论,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评价与反馈的要义在于,要对在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适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运用过程中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反思和小结,在后续的实践与运用中不断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结合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在国际经济法学科教学中引入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课堂和实体课堂的学习中,对建设国际经济法深度教学和主动学习的课程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教学模式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进行这种创新模式教学应当具备全局性的指导思想和执行思路,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以建设完备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体系为目标,构建国际经济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体系,建立动态升级的国际经济法双语数字资源库。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国际经济法中的运用理应突显出“学生主体,主动学习”的先进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在国际经济法课程中的逻辑思辨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评价体系和互动反馈渠道的建设也十分重要。高效及时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体系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让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建设质量在师生的互动反馈中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