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盛
摘 要:班级管理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维持班级纪律、提升学生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进而全面展现出班级管理的德育功能,以此来规范学生的思想形态、行为举止,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情感价值观,让他们将来可以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特针对在班级管理中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展开分析,以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班级管理;思想品德;初中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2-01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88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善于构建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德育环境,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问题,没有科学、合理地制定思想品德教育方案,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价值观。针对以上问题,初中班主任就要加强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制订思想品德教育计划,把班级管理和思想品德教育融合在一起。要注重与各科教师沟通与交流,在全面了解学生生活需求、学习需求的情况下,才能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开展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他们自主参与到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在师生之间构建和谐、健康的班集体。
一、在班级管理中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生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每个学生都面临着较大的中考压力。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引导工作,让他们全身心投入中考备考中,学会积极面对中考,这样既能防止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也能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进而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态度,全面展现出班級管理的德育功能,无形中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一)班级管理制度是思想品德教育知识的来源
苏格拉底说:“美德就是知识。”他更为提倡人们学会认识自己。由此可见,要想在初中教育活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了解自己的行为、思想是否正确、合理。另外,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制定一系列的班级管理制度,以约束学生的消极思想、不良行为习惯等,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存在的优点、缺点,做到有则加冕无则改之,所以说,班级管理制度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知识的重要来源。而且教师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要结合思想品德教育素材,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学会利用班级管理制度来约束自己。比如,在班级管理制度中要求学生之间要学会互相尊重,互相热爱,这同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核心内容,由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为学生发展提供重要的价值导向
在传统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都是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遵守纪律、是否尊敬教师与其他同学来评价学生,这样的班级管理教育模式较为单一,无法展现出班级管理工作的德育教育功能,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为班级管理提供重要的价值导向,其中包含了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等,让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班级管理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感,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做到相互配合,共同构建和谐、温馨的班集体。
(三)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构建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
班级属于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基本单位,具备相同的教育目标、共同价值,而班级中的主体为教师与学生,班级社会关系主要体现为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引入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更好地优化班级管理环境。思想品德教育制约下的班级管理环境不仅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还能约束教师的教育行为,防止出现教师教育权威过度膨胀等问题,让教师与学生构建平等、民主的角色关系,共同构建优秀的班集体。同时,思想品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属于被教育对象,提高初中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四)思想品德教育属于班级管理中的内在要求
班级管理属于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了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管理学知识,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征来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而思想品德教育属于班级管理中的内在要求,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同时,初中阶段也是他们思想品德、品质的关键形成时期,再加上当前的初中生充满理想、追求上进、思想单纯,具备较强的可塑性,但是普遍缺少一定的知识经验、是非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最大化地提升初中生的综合品德素质,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事物辨别能力、知识经验。
二、在班级管理中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一)构建和谐、温馨的班级管理氛围
要想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就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温馨的班级管理氛围,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叛逆期,如果一味采用强硬式的管理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而人性化管理模式能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共同构建和谐、温馨的班级管理氛围,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命名班级的名字,比如“书香班集体”,每一个学生集思广益,自主创作一些班训、名言,或者引入一些书籍名言、古诗词等,张贴到教师的读书角中,这样可以使学生每天在步入教室时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初中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需要相应的规范与纪律来约束,但是教师只有引导初中生自觉遵守规范与纪律,才能够充分展现出德育功能。教师可以制定一套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并且设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对于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则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让学生能够自觉规范行为、思想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班规制定活动中,体现出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平等性。
(二)教师要注重提升个人魅力
初中学生通常都会把自己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提升个人魅力和修养,这样才能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发挥自己的榜样力量,更好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教师需要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不断实践、学习,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只有自身不断实践、摸索,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经验与进步。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提升自我管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怀有一颗温暖的心,赢得学生的信赖与认可。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最多,班主任在日常沟通、交流中要注重对学生倾注情感,做到以情育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无形之中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另外,教师还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班内发生的一些事件、问题,若发现学生犯错误,不要第一时间去训斥学生,而是要先了解情况,帮助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用道理来说服学生,这样学生才更愿意理解与接受,而且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其次,教师不要以学生的成绩和分数来判定一个学生,而是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一位学生关怀、关爱、关心,燃起他们心中的希望。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保持自己的言行一致,这样才能够成为全班学生的优秀榜样。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引入新的班级管理手段。比如,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性,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定期在班级群里发布一些有关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规范、制度,让这些教育内容深深地印在学生心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把班级管理和社会实践融合在一起
在以往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往往是以口头传授的形式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这种单向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模式,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心理,因此教师需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把班級管理和社会实践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实体验中进一步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学习观。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去养老院、英雄纪念碑、博物馆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多多感悟、思考,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品质,让他们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这些品质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是非常有益的。而且在班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意识,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拥有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精神,在集体活动中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面对事物拥有自己独特、正确的理解与认知。
总之,在初中班级管理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需求、学习需求来设定班级管理方案,注重对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举止的引导。同时,教师还要多设定一些多样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德育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而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情感价值观,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借助校园外的力量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比如,鼓励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等,让学生真正做到有所收获、感悟,进一步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与生活态度,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英.尊重和微笑并行——小学班主任管理浅谈[J].学周刊,2019(21).
[2]周海文.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促进班级德育工作和谐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
[3]施琦.浅议班级管理中对中职学生的德育管理[J].职业,2017(11).
[4]程景章.目前班级管理中应当重新审视的几个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