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

2021-04-07 10:36路超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1年2期
关键词:必然性表现企业管理

路超

【摘 要】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是平等且有序的,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胜,必须依靠高质量的产品、高素质的人员及高效率的行政,而核心在于人才。只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并运用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才能出质量、出效益、出人才、出效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文章结合人本管理的内容,从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主要表现及主要途径等方面,浅谈在企业管理运营中如何运用人本管理。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本观念;必然性;表现;途径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是管理中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将人本观念贯穿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并运用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才能出质量、出效益、出人才、出效率,从而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所以,人本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突出。

1 人本观念的含义

所谓“人本”,即以人为本。管理中的人本观念,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实现提高效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观念[1]。具体来说,人是决定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社会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人的解放和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最高目标。

2 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

(1)作为管理主体时,人在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作为管理主体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职能,直接控制各项管理活动,其思想认识、业务能力、工作作风在管理活动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管理者是影响企业管理成效的首要因素。

(2)人在管理客体中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首先,物的要素的数量与质量,往往是由人这一主要因素决定的。其次,科技成果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及研究取得的有益成果。最后,人可以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

(3)在管理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团体管理效能的发挥,这其中包括部门之间和个人之间,个人之间又包括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只有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理解、融洽相处,才能做好管理工作,否则就有可能一事无成。

(4)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持续追求的目标。无论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乃至社会主义等意识形态,还是各个意识形态时期有识之士的“百家争鸣”,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催生着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管理的直接目标,毋庸置疑是追求更高的利润,但终极目标应该是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这是人本观念核心之要义。

(5)人本是各管理流派殊途同归的共识。在资本主义管理理论萌芽阶段,“人事管理之父”罗伯特·欧文便发扬改革家精神,摒弃了“把工人当作工具”的做法,践行“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进入20世纪,行为科学学派首次提出人是“社会人”的观点,把管理看成是从人的本性出发,不断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协调人际关系,从而激发人的积极性,达到管理目标的过程。

3 人本观念的主要表现

3.1 人的要素第一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曾说过:“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2]所谓人的要素第一,就是在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将人这一要素看做是首要因素,看成是对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素。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说:“所谓企业管理,最终就是人事管理。人事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代名词。”

3.2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在管理活動中,人才是最有领导力、创新力、执行力的因素。王安石曾说过:“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是统一的,在管理中,要充分给予人才以尊重,树立“人人皆是人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理念,引导人成长为企业需要的各类型专才。正所谓“天下非无人才,患在取才之法未善,用才之志不专,又患在上之人不能灼知真才”。

3.3 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马克思指出:“揭露人的异化和实现人的解放,探寻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实现方式。”在管理活动中,要在充分考虑社会历史发展的局限性的同时,兼顾人这一根本属性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我们要把提高效率效益与人的解放和发展相结合,把个人能力的发挥与合理的激励约束手段相结合,真正将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人类社会最大的财富。

3.4 人和第一

古语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国时期,后主刘备无曹操之天时,孙权之地利,便以“成大事者当以人为根本”的理念,收拢了大批文臣武将和荆蜀百姓之心,亦成帝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战争废墟上经过数十年的迅速恢复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其践行的“和魂洋才”的发展理念与“人和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4 树立人本观念的主要途径

4.1 全面深入科学地认知人性

就现代管理学的人本观念来说,任何管理制度机制和措施与方法的制定,都必须全面深入科学地认知人性,必须基于对人的自然及社会等属性进行科学研究,设定假设性前提。简单来说,就是要先明晰管理的对象的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制度、机制及方法、手段,即怎样做好管理。这样就能使管理活动有较强的可行性,更切合实际,更科学有效。

纵观西方管理理论,各个学派的人性假设理论各有不同,主要是因为它对人性的认知不同。例如,管理科学学派认为人是“经济人”“工具人”,是管理中的一种“工具”,行为科学学派假设人是“社会人”,将人看作是管理的核心要素等。各学派的人的假设理论,尽管在现在看来各有局限性,但都是对管理思路与举措的研究成果,无一不凝结着对人性的准确和科学认识,是将人本观念付诸管理活动的典型表现。

4.2 注重人才队伍的顶层谋划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对企业来说,要想实现持续健康和永续发展,必须积极选拔与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注重人才队伍的顶层谋划。企业管理者要增强人才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勇于打破固有思维和传统观念,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要强化一种导向,即忠诚第一、事业为上、勤奋务实的选才用才导向,坚持培养对企业忠诚、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过硬、乐于奉献和敢于担当的人才,努力建设一支来源广泛、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要落实责任,转变惯性思维,针对各类急缺人才,做到早发现、早培养、早规划、早储备,坚持跟踪培养,提出培养方向,落实培养措施。要把好关口,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地考察与识别人才,深入人才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了解情况,重点了解其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工作能力及发展潜力。要从严加强人才日常管理与监督,从思想、工作等方面定期予以指导,对出现的不良苗头,要及时提醒、督促改正,促进企业人才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的转变及提升。

4.3 正确掌握和运用激励机制

生而为人,需求乃人之本性,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要自觉掌握和运用激励机制,不断满足被管理者的物质精神等各层次的需求,使其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与动力。人的动机产生于需求,动机又决定行为,这是自然规律。因此,树立人本观念,我们必须弄清楚人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满足人的需求,才能使管理活动更加高效,管理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这是作为管理者掌握和运用激励机制的前提要求和基本途径。

西方管理学派中,诸多杰出人物提出了关于人的需求的各類观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受人尊重、自我实现从低到高5个层次的需求,人们在生理、安全、社交等低层级的需求得以满足后,会逐渐追求受人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级的需求;克雷顿·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认为人有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发展3种核心需求,这与马斯洛的观点类似。同样,社会主义学者马克思也认为需求制约人的行为,并把人的需求分生存、发展、享受3个层次,认为要正确把握和运用各种激励机制,通过满足人的需求来鼓舞士气,最大化地激发人发挥自身的才能。当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管理制度下,某些特定的内容和需求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4.4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社会愈加繁荣,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人民精神层面的追求也逐渐增强[3]。对企业而言,满足职工精神层面的需求的作用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对企业而言,要把握时代脉络,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着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其中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管理者可以通过谈心谈话,开诚布公地沟通与交流,可以从小事小节入手亲身示范和教育,引导全体职工营造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企业氛围,采取部门联合作业、部门人员交叉研讨交流等方式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多种形式培育团队文化,提高团队凝聚力,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效果,从而使管理者掌握职工所思所想,使职工明确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意图,领悟企业的核心价值与理念,形成上下同欲的强大精神力量。现代企业一旦形成这样一股精神力量,就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最大潜能,就能熬过任何艰苦考验,并立于不败之地。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了企业文化理论,这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归根结底,这是在物质文明达到一定层次后,精神文明的客观反映。在市场竞争达到一定程度时,如果企业管理者忽视文化建设,既无法增强企业凝聚力,也无法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正如韩国《中央经济新闻》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所指出的:“国家力量来源于经济力量,经济力量来源于企业生产力,企业生产力来源于企业成员。企业成员追求什么样的价值观,以什么样的信念行动决定着企业的成败。”

4.5 创造良好的机制环境

一般而言,身心相对健全的人只要时间、地点、环境、岗位合适,能够并且愿意为工作付出一定的心力,是完全可以创造比自身生存与发展消费所多得多的财富的。根据这种观点,在任何必要的生产或工作单元中,都不会有缺少人的能力和热情的问题,换言之,当人所处的机制环境适当且融洽,能充分调动人投入工作的激情与热情,那么管理成效会远比想象的要好得多。《申鉴政体》中云:“惟恤十难,以任贤难。十难不险,则贤臣不用;用臣不贤,则国非其国也。”这“十难”至今仍然值得每一位现代企业管理者借鉴。

在当今社会,尤其是现代企业中,职工的才能和热情往往得不到有效发挥,究其缘由,有非人为的客观因素,但更多的是体制机制、意识形态等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与企业管理者的理念有直接关联。树立人本观念,要尊重人才和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协调顺畅、管理效能的制度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使用体制机制。只要解决这些问题,人本理念就能充分彰显,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便可不攻自破。

4.6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有这样一种基本和坚定的认知:一个企业任何工作的推动,都必须首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所有工作的推进必须是管理主体在作风和行动上带好头。管理主体的思想、作风、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整个企业群体的思想、作风、凝聚力和战斗力。

企业管理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即一切依靠员工,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与职工共呼吸、共命运,多到一线实地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多听从职工意见、建议,多从正面肯定职工的提议,多征集职工的点子,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既鼓励职工正向建议,也欢迎职工批评指正,既要求职工遵章守纪,也鼓励职工监督干部行为。全心全意地为职工服务,替他们排忧解难,多与职工沟通谈心,多了解职工实际困难。对于职工的合理诉求,尽全力帮助达成;不歧视任何一名职工,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名职工。总之,一切工作依靠全体职工,凝心聚力,统一思想,共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高宏菊.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9):21-23.

[2]阳建国.现代管理中的人本观念[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20-22.

[3]孙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的时代背景[J].现代交际,2020(11):216-217.

猜你喜欢
必然性表现企业管理
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