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多重逻辑

2021-04-07 01:12赵晓妮杨娇娇赵晋鹤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评价教师

赵晓妮,杨娇娇,赵晋鹤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①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在党中央的重视下,许多高校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但取得的成效有限。本文着重从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分别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高校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指引及实践教学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了高校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以期为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提供参考。

一、理论逻辑:高校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遵循

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直以来备受党的重视,尤其是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呈现出新的特征,党中央对高校思政课的发展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正确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指引及实践教学的科学内涵,对于提升思政课的有效性具有重大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高校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指引

马克思曾说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②许庆朴,郑祥福,周庆行,等.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正确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站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四个自信”、提升自身政治与道德素养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在自身实践基础上所获得的理论认识比教师说教性的理论灌输所得到的认识更加持久和深刻。同时,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能使自身所获得的相关理论知识得到检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一种对象化的活动。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不应该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个体存在,而应该通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积极性、能动性,使自己的主体创造性地位得到充分凸显,将精神形式的客体、社会形式的客体充分主体化,在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获得对事物的认知,促进自我修养的提升。

(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实践教学的思想源于西方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美国教育家杜威将其运用于教学领域,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这是国外实践教学思想的萌芽。20世纪初,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标志着国内实践教学思想的起源。随着中国进入不同的历史时期,国情、政情、党情不尽相同,实践教学的思想在曲折中得到继承和发展。教育部在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提出的“85方案”“98方案”“05方案”,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作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论述均证明,实践教学已成为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根据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实践教学的内涵可表述为:“以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强调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主体活动为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为特征,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对社会现实生活广泛参与和体验,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到优化的过程和方法。”①喻长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正确认识该内涵对于纠正以往简单把实践教学等同于社会实践的错误认知和更有效地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对于引导学生科学认知和整体把握我国国情,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以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现实逻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

为了真实、全面地了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17道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涉及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实践教学开展的效果、影响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因素、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等方面。笔者对西北地区30所高校的本科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3份,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90%。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当前部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学供给侧失衡问题突出

“供给侧改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包括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作为传递知识和培养人才的主阵地,高校课堂教学显然属于供给侧的一部分。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知识框架的构建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样需要进行一场供给侧改革。”②王鹏.课堂教学国际城改革的“一二三四”[EB/OL].[2016-03-19].http://news.hzau.edu.cn/2016/0319/44917.shtml.

进入大学阶段以后,由于学生主体的成熟以及认知水平的提高,教育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及态度具有更多的能动性。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很重要的占69.23%,认为比较重要的占17.95%,仍有12.82%的大学生认为重要性一般(见表1)。高校思政课所讲授的内容本身理论性和时代性偏强,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解释概念性、原理性的内容较多,缺乏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融共进互通的认知。这会使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受阻,学生容易丧失主动学习的欲望,功利意识较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书本上作下些许笔记,对思政课的学习内容很难宏观把握。同时,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未能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与学生实际能力水平的匹配程度,过分追求实践教学形式,从而导致学生实践过程中未能参透教学内容,产生消极应对心理,被动完成实践活动任务,不主动反馈教学意见,出现课本内容“吃不透”的舍本逐末现象。由此可见,目前教师的教授侧与学生的学习侧的不匹配问题突出。

表1 大学生认为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统计

(二)教学保障体系有待健全

部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不健全是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难的症结所在。

第一,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5.38%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思政课实践教学。反思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大班教学成为普遍现象,其中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的影响力下降。由于大班授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课堂内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数过多,教师不能统筹兼顾,削弱了教师的课堂可控力;二是课堂外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数过多,导致交通安全、饮食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不易得到保障,极大限制了多方协同合作完成实践任务的可能性与流畅性。

第二,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无论以哪种形式进行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一般情况而言,课内的实践教学活动所需经费较低。课外的实践教学活动由于涉及交通、饮食、住宿、门票等方面的费用,所需经费较高。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配置得不到保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受阻、虚拟实践教学平台运用滞后,严重制约了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规模,挫伤了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实践教学中有心无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制约了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

第三,非思政专业学生的假期实践活动未能充分利用。高校假期实践项目的开展是很好的实践教学机会,但利用率不高。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而言,所学内容和社会实践的关联性较大,可以联系课堂所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指导下选择立项课题进行实践。然而,对于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而言,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大多是本专业教师,未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进行跨学科合作,专业实践基地和思政课实践基地不相通,并且绝大部分教师在学期内就将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讲授完毕,学生假期内的实践活动很难和学期内所学的教学内容相关联。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相关学分和学时设置、操作流程、考核标准等没有详细、严格的规范,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和教学结果的有效性。

(三)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有待提升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如何实现现代实践教学方式与传统实践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是制约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个“瓶颈”。在问卷调查的多选题中,关于高校思政课所采取的实践教学方式(见图1),选择“与思政课教学相关的参观活动”占比69.23%,选择“与思政课教学相关的社会调研活动”占比43.59%,选择“与思政课相关的视频拍摄活动”占比23.14%,选择“与思政课相关的实践活动(朗诵、演讲等)”占比41.03%,选择“志愿者的服务活动”占比为30.08%,选择“其它活动”(思政课教师组织的社会调研活动)占比为15.38%。由此可见,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较为传统,较少融入现代网络科学技术的元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只依靠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则不能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同时还应看到,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网络媒体、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些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仍因循守旧,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环节的灵活设计。这种不考虑学生专业特点的模式化的实践教学方式导致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削弱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

图1 高校思政课所采取的实践教学形式

(四)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任何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都需要完善、客观的教学评价机制来做“裁判”,高校思政课要保持强大生命力,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可或缺。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体系的质量与高校思政课学生的“抬头率”和“获得感”密切相关。但问卷调查显示,45.26%的学生思政课实践成绩是由思政课教师评定,20.34%的学生思政课实践成绩由学生互相对实践作品进行投票(打分)评定,10.43%的学生思政课实践成绩是由学校评定,12.82%的学生思政课实践成绩没有单独计算,11.15%的学生思政课实践成绩由学生(互评)、思政课教师、学校共同评定。在完善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永远不是单向的,而是由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相辅相成,共同发生合力作用的。除此之外,在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中,很少涉及到学生、学校对思政课教师所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数量、质量、效果等方面的评价。由此可见,部分高校缺乏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视、挖掘和探索,未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各个构成环节及要素进行严格规范和科学统筹。

表2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方式

三、实践逻辑:高校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以上分析,要想最大化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就需要高校以多方面提升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知度、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开发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载体、不断升级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这几方面为着力点,促使其协调有序运转,共同发挥作用。

(一)多方面提升师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知度

提升师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知是推进思政课创新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其一,高校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六个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既是习总书记对全体思政课教师所寄予的厚望,也是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和水平的努力方向。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积极性,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开展经常性的实践教学经验交流学习会议,充分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灵活运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专业及个人特点进行实践教学的项目、内容、环节设计,保障全员参与。其二,高校要确保思政课教师的数量。高校应依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齐思政课专职教师,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高校可以适当调整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聘要求,招纳社会机构中具有较好实践教学能力与良好理论教学能力的应聘者为兼职教师,满足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动态要求。

第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正如上文所述,高校思政课为大班授课,班级学生数量较多。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优化教学方法,实行分组制教学,制定一定标准,并按照标准和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无论是课堂内的,还是课堂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教师都可以按照小组布置任务,小组成员推荐组长协助教师管理,组长给小组成员分配任务并且对其进行管理。各个小组的整体表现以及各个成员在活动中的个人表现可以按照百分比划分权重,作为期末考核的指标之一。这样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交流沟通能力,而且便于教师管理,规范实践教学秩序,使学生能在课前充分思考、课中充分参与、课后充分总结与反馈,更加深刻地了解理论。

(二)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推行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还需要高校建立和健全保障体系,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基于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进而形成“大思政”的格局。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形成不仅要依靠思政课程,更需要课程思政和其他方面的配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需要实践环节的支撑。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需要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全情投入,随着教学要求的变化,为了推进思政课整体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也需要管理部门、教务部门、学工部门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学校各个部门需相互配合,顺畅衔接,遇到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共同面对,极力满足思政课发展提出的要求,将实践教学纳入整个教学规划中,明晰并落实实践教学的内容、目标、方式。

第二,高校需加强经费支持。高校可以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专用资金,思政课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前提供相关材料进行申报,由资金管理负责人进行审核,实践教学后根据发票明细进行财务报销。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落实程度,进行专项拨款,为实践教学基本设施的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虚拟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和运行等方面提供“硬”支撑。

第三,高校应监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际推进情况。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需加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情况的监督,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监督系统。做到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前有计划;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中有检查;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后有反馈和总结,确保实践教学活动有序、规范、顺利地开展。

(三)开发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载体

移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生活在一个被虚拟网络包围的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就需要教师创新利用多种实践教育资源。

第一,以地方特色资源为教学载体。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将当地的一些民族特色资源、红色资源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其与思政课相关的内涵进行价值提炼与升华。例如,思政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人文景点,并在参观过程中详细讲解参观景点的时代背景、内容、意义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详细解答。这就使抽象的课本内容与具体的客观事物结合在一起,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学生身临其境,更能够理解课堂理论所学,增强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革命文化自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将爱国主义情怀厚植心中。

第二,以社会实践为教学载体。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是提升对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认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在暑假或者寒假期间,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在专业老师与思政课教师的统一指导下,选择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相关的内容为课题进行实践调研,撰写实践日志或者报告,其内容应当涉及如何在专业实践过程之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实践教学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习得的内容与专业实际相联系,有利于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三,以虚拟实践为教学载体。“虚拟实践是人们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虚拟现实(VR)等信息技术在电脑网络空间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虚拟客体的一种客观活动。”①汤志华,廖青清.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2020年9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0亿,较2020年3月新增网民3625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7.0%,较2020年3月提升2.5个百分点。”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09-29].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2009/t20200929_71255.htm.信息化技术的突飞猛进,5G时代的迅速到来,社会各方面发展日新月异,现代科技革命不断地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等。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要紧跟互联网发展步伐,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构建虚拟实践平台。例如,高校可以搭建数字化红色博物馆、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馆、VR虚拟体验馆等,打破时空限制,使学生虽处在虚拟网络世界,但又有身临其境的现实感。坚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产品相结合,网络学习与现实教学相结合,开启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四)不断升级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机制是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不科学的评价机制不仅会降低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效果,而且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从教师评价方面和学生成绩考核方面优化考核体系。

第一,在教师评价方面,教师的性格、日常管理的严格程度以及与教师的熟悉程度等方面都会影响学生对教师评价的客观性。首先,高校要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纳入整个思政课评教的系统之中,认真制定学校和学生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细化的评价标准。其次,由于评教异化现象泛滥,有的学生对教师评价不够客观。对此,高校可以在学生课余时间集中发放纸质答题卡进行匿名评教,既增加学生的重视度,又容易收集评价结果,降低评价的随意性。最后,高校也可以组织思政课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竞赛,设立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相关课题,按照学校制定的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比,其结果和教师工资、职称评聘等挂钩,全方位激发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第二,在学生成绩考核方面,首先,由思政课教师划定实践成绩在期末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并告知学生。其次,实践成绩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共同确定:一是通过任课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实践总结进行评价确定;二是通过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出勤率、积极性、综合能力确定;三是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评价确定;四是通过学生自评确定。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自身的认识,更加重视思政课,提升综合教学效果。

四、结语

如何推动高校利用实践教学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是各高校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各高校应充分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多方面提升师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知度,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开发创新实践教学载体,进一步升级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实践教学的全方位覆盖,切实“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①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猜你喜欢
思政评价教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最美教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师如何说课
思政课“需求侧”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