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奎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总务科,吉林长春 130021
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是消渴症的并发症之一,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一组以自主神经症状与感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病,主要症状为口渴、肢体疼痛和肢体麻木,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甚至可能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西药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药物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同时手术治疗的限制条件相对较多,因此,选择有效且便捷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意义重大。 为此,该文将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4 例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取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的治疗方法, 并观察其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4 例消渴病痹证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 例。 实验组男25 例,女22 例;年龄45~71 岁,平均(58.2±3.8)岁。 对照组男24 例,女23 例;年龄45~72 岁,平均(58.5±3.7)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该次研究,且对于该次研究内容和方法知晓明确,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该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经临床诊断后被确诊为消渴病痹证气虚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且符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中的相关标准[2];能够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排除标准:合并良性或者恶性肿瘤的患者;存在精神病史的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代谢异常的患者; 存在因药物或者其他原因所致的神经损伤患者。
对照组应用西医治疗方案,具体如下:口服甲钴胺片(国药准字H20052207),3 次/d,0.5 mg/次,同时服用依帕司他胶囊(国药准字H20040840),3 次/d,50 mg/次,连续服用30 d。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之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方如下:红花5 g、甘草5 g、桂枝15 g、黄芪15 g、白芍15 g、牡丹皮15 g、当归15 g、川芎15 g 和丹参15 g。 对于存在阴虚的患者则添加沙参、麦冬和生地黄。按照常规中药煎制方式进行制备,1 剂/d,分2 次服用,连续服用30 d。
①治疗有效率。 参考《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评价[3],显效: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提升幅度在5 m/s 以上, 且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提升幅度在1~5 m/s,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没有达到有效和显效标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量方法:采用间距20~30 mm的双电极刺激神经干近、远两点,记录肌肉表面相关参数,测量双侧尺神经、正中神经、胫后神经以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②中医症状积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内容进行评价[4],包括乏力、肢体疼痛和肢体麻木,每项分值均为0~6 分,分值越高代表症状越重,反之则代表症状越轻。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47 例患者中仅有2 例无效,其治疗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47 例患者中无效有10 例,其治疗有效率为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对比[(±s),分]
组别治疗前肢体麻木 肢体疼痛 乏力治疗后肢体麻木 肢体疼痛 乏力实验组(n=47)对照组(n=47)t 值P 值4.02±0.43 4.12±0.16 1.494 0.139 4.22±0.74 4.23±0.87 0.060 0.952 4.14±1.06 4.12±0.65 0.110 0.912 1.92±0.25 3.02±0.14 26.319<0.001 1.77±0.14 2.81±1.32 5.371<0.001 1.68±0.05 2.02±0.35 6.593<0.001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乏力、肢体疼痛和肢体麻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乏力、 肢体疼痛和肢体麻木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两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 血糖在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 (4.04±0.56)mmol/L 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 (5.37±0.7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41,P<0.05);实验组餐后2 h 血糖(5.98±1.18)mmol/L 低于对照组餐后2 h 血糖 (7.21±1.34) 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23,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s),mmol/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s),mmol/L]
组别空腹血糖治疗前 治疗后餐后2 h 血糖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47)对照组(n=47)t 值P 值7.21±0.31 7.24±0.13 0.612 0.542 4.04±0.56 5.37±0.75 9.741<0.001 9.22±0.32 9.31±0.25 1.519 0.132 5.98±1.18 7.21±1.34 4.723<0.001
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作为中医常见病症, 其主要治疗原则为活血通络和益气养血, 因此该文采取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包括了红花、甘草、桂枝、黄芪、白芍、牡丹皮、当归、川芎和丹参。 方剂中黄芪为君药,主要作用为行气补血,臣药为白芍和桂枝, 其中白芍的主要作用为缓急止痛和补血敛阴,桂枝则具有温经通阳和辛温解肌的作用。佐药为川芎、红花、丹参、当归和牡丹皮,其中川芎具有祛风燥湿、活血止痛和行气开郁的作用,甘草作为使药起到调和诸药, 使众药共同作用达到养血益气和清热凉血的作用。 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基础上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加减,以达到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在现代药理学的报道中显示[5-9],黄芪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同时还可减少自由基并促进机体的微循环, 避免脂质的过氧化代谢,对血管内皮细胞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也保护了神经细胞不受损伤, 同时也促进了一部分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现在药理学还显示,桂皮中的有效成分桂皮醛具有镇痛的作用,还可促进血液循环, 川芎中的有效成分川芎嗪则具有改善因代谢疾病导致的周围神经性病变, 而白芍中的苷类则可有效降低机体内血栓的含量,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红花的活血作用则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脂,间接保护了血管内皮细胞。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72%,与陈国铭等人[1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16%, 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该研究方法正确,结果可靠,
综上所述,针对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可采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的治疗方案,不但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脂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临床应用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