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玉
沂水县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山东临沂 276400
2 型糖尿病又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发病群体以35~40 岁左右的中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在糖尿病发病群体中占有较大比重,2 型糖尿病的发生原因多为患者日常涉入糖分过多或自身机体所分泌胰岛素控糖能力下降所致,造成胰岛素调节失能所产生的内分泌疾病[1]。二甲双胍为2 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常用药物, 可以对患者血糖数值起到有效缓解及控制作用, 采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能够对患者血糖起到良好的控制效率及治疗效用, 对患者身体机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鉴于此,该文所选定的86 例患有2 型糖尿病,于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入院的患者开展该次研究, 对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进行讨论分析,现报道如下。
对86 例入院就诊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该次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将患者平均分成常规组和联合组两组,常规组43 例患者,其中男性26 例,女性17 例;年龄31~72 岁,平均年龄(51.09±2.42)岁;患病时间3~15 年,平均病程时间(7.57±1.48)年。 联合组43 例患者,其中男性24 例,女性19 例;年龄32~75 岁,平均年龄(52.28±1.30)岁;患病时间3~16 年,平均病程时间(7.18±1.67)年。对两组患者一般基础资料实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该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后自愿加入该次研究并亲自签署研究告知书,对该次研究能够做到有效配合; ②患者未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且对一般降糖药物无用药过敏史;③患者无精神问题或意识感知问题,能够清晰表述,语言逻辑清晰;④身体机能正常,无急性或慢性疾病,未患有引起血糖升高类疾病; ⑤患者所患类型经确诊为2 型糖尿病,非其他类型糖尿病。
排除标准: ①将该次研究内容及数据整理方式等研究细节与患者进行告知, 患者不愿加入该次研究或对该次研究存在严重质疑, 对该次研究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及不良抗拒情绪; ②患者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且对一般降糖药物存在用药过敏史;③患者存在精神问题或意识感知问题,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语言逻辑混乱,患有严重的交流障碍;④身体机能异常,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或患有引起血糖升高类疾病; ⑤患者所患类型经确诊非2 型糖尿病, 所患疾病类型属其他类型糖尿病。
常规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患者入院后实施血液检查及肝肾功能及一般常规检查, 以此明确患者身体机能及机体状态,血糖水平等数据指标,以此为依据,给予患者盐酸二甲双胍片(国药准字H20023370,生产规格0.5 g×20 片/盒), 初次使用于饭前给予患者0.5 g 二甲双胍片,2 次/d,给药间隔12 h,用药1 周后,患者经检测血糖数值无变化或升高, 加大患者给药计量,以7 d 为时间点,每周增加0.5 g,直至患者血糖数据指标得到有效控制,但最大计量不得超过25.50 g/d,用药次数可调整至3 次/d,随患者内日餐食进行服用。
联合组患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患者二甲双胍使用方式、用法用量与常规组保持一致,给予患者二甲双胍同时,联合磷酸西格列汀片,国药准字J20140095, 生产规格0.1 g×7 片×2 板/盒)进行药物服用,1 次/d,0.1 g/次,服用3 d 后对患者血肌酐、肝肾功能实施检查, 如血肌酐清除效率及肝功能低于正常数值,需对患者服用计量进行缩减,缩减至0.05 g或0.025 g,1 次/d,用药周期30 d。
采用2 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数据对比表,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空腹情况下血糖、 胰岛素、 总胆甘醇、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数据指标,以此观察两组2 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采用2 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成效表, 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实施对比,治疗实施后,患者血糖指标得以维持在正常水平, 无其他2 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血糖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并趋向正常,偶发升高现象为有效;患者治疗实施后,血糖数值无任何好转迹象或出现上升, 伴随2 型糖尿病并发症为无效。 统计计算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采用2 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反应测评表, 对实施治疗后,患者所出现的声音嘶哑、口干口苦、咳嗽气喘、肝肾功能损伤等用药反应情况加以测试平分, 总分35分,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用药反应越大,用药安全性越低,反之则越高。
采用2 型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有效率对比表,对患者血糖降低、胰岛素回升、并发症发生等疾病控制情况进行对比并计算所占百分比, 以此观察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有效率。 疾病控制有效率=(血糖降低+胰岛素回升)/每组总例数×100.00%。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实施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两组患者空腹情况下血糖、胰岛素、总胆甘醇、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数据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数据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数据对比(±s)
组别 血糖(mmol/L)胰岛素(U)总胆甘醇(mmol/L)糖化血红蛋白(%)常规组(n=43)联合组(n=43)t 值P 值8.64±1.53 4.16±0.57 17.993<0.001 7.34±3.15 12.62±1.87 9.452<0.001 5.41±2.90 1.97±0.78 7.512<0.001 8.02±1.59 4.82±0.76 11.907<0.001
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成效进行对比,实施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成效对比
将两组患者用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实施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声音嘶哑、口干口苦、咳嗽气喘、肝肾功能损伤等用药反应测试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 用药安全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用药反应测评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用药反应测评对比[(±s),分]
组别 声音嘶哑 口干口苦 咳嗽气喘 肝肾功能损伤常规组(n=43)联合组(n=43)t 值P 值28.17±3.58 15.54±1.36 21.626<0.001 25.94±2.62 12.46±2.42 24.784<0.001 29.44±1.07 16.67±2.16 34.739<0.001 22.91±1.30 10.92±2.28 29.957<0.001
将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效率进行对比, 联合组患者血糖降低、胰岛素回升、并发症发生等疾病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疾病控制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有效率对比
随着当前生活水平、饮食习惯等方面的逐步提高,糖尿病的发病几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糖尿病的发生会使患者出现口干、口渴、轻度疲乏及机体免疫力减弱等临床特征,严重者可见肢体消瘦、精神萎靡、眼、视、听等少量慢性并发症,影响患者身体机能及抗病能力,损伤患者机体循环系统[2-3]。
二甲双胍是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效率较高的一种口服降糖类药物,可与磺酰脲类降糖药物合用,对病理性及饮食类所造成的2 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4-5]。 但二甲双胍在使用过程中, 会对患者肝肾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对肝肾功能不全、患有心脏类疾病、严重感染或微循环异常的2 型糖尿病患者, 不能对二甲双胍进行服用[6-7]。 磷酸西格列汀对2 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疗针对性,能够对患者血糖数值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促进患者活性肠胰岛素的分泌, 激发患者胰高糖多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从而使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且磷酸西格列汀服药期间不会对患者肝肾功能造成损伤, 且在服药的同时加以适当运动,能够有效提升磷酸西格列汀药用时效性,以此增强患者2 型糖尿病的治疗成效[8-9]。 将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对2 型糖尿病进行联合用药, 通过磷酸西格列汀对二甲双胍药用性质的促进作用, 能够使二甲双胍的治疗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磷酸西格列汀保障患者胰 岛素分泌水平, 使患者在对2 型糖尿病实施治疗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胰岛素分泌效率,以此保障患者机体健康水平,降低药用伤害发生几率,对患者机体功能及内分泌系统的稳定循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及药用价值[10]。
该次研究表明, 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进行联合用药,对2 型糖尿病具有较高的临床药用价值,联合组采用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进行联合用药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成效、用药反应、2 型糖尿病疾病控制有效率等相比于常规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呈现出较高的优势性(P<0.05)。
综上所述, 对2 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能够对患者糖尿病病程发展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保护患者肝肾功能,减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病几率, 显著提升2 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控制效率,以此保障患者机体健康,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限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