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探析

2021-04-06 20:18张铤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道德建设常态化

张铤

摘 要:以“最美人物”为代表的当代道德模范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体现了德育生活化理念,契合了终身德育思想,这是解决当前道德领域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公民道德建设实效性的现实需要。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从内化于“心”、外塑于“行”、保障于“制”和传播于“媒”等四个层面的路径加以推进,使榜样效应得以扩散,“最美现象”从“盆景”演化为“风景”,有力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关键词:最美人物;最美现象;当代道德模范;道德建设;常态化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1.020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1-0111-04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握规律、积极创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近些年,我国各地涌现出了诸多以“最美人物”为代表的当代道德模范,如双手托起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用生命守护乘客的“最美司机”吴斌,面对危险舍己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张丽莉等,可谓不胜枚举。当代“最美人物”群体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利用好这些大众化、时代化、生活化的道德典型和先进榜样,推进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对提升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水平,助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最美人物”为代表的当代道德模范的时代价值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最美人物”为代表的当代道德模范是新时代我国道德典型的生动写照,代表了社会主义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

第一,“最美人物”的人格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并不缺少美,关键是要善于发现美、弘扬美。以“最美人物”为代表的当代道德模范展现了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怀、见义勇为的无畏精神、诚实守信的高贵品格、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和孝老爱亲的至美真情,感动了全社会。他们的先进事迹和人格品质体现了新时代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活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身边典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百姓生活的最好途径之一。将抽象的道德和精神符号还原为真实的、有血有肉的、贴近生活的先进典型,才能赢得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行为效仿”。[1]以“最美人物”为代表的当代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弘扬这些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能有效激发大众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引导人们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义与利、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把个人理想奋斗与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最美人物”的精神价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伟大而又艰辛的事业,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以更丰厚的物质创造作为基础,也需要强大的道德力量和民族精神提供精神支撑。道德力量和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力,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反过来促进物质生产和创造。当代“最美人物”蕴含的“最美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展示了社会主义道德伦理精神。传播“最美现象”,弘扬“最美精神”,充分发挥以“最美人物”为代表的当代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营造践行“最美”、争做“最美”的良好风尚,能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正能量,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最美人物”的榜样效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个人的成长、社会的文明和民族的振兴都离不开最基本的价值动力和精神源泉。当代“最美人物”身上展现的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孝老爱亲的精神品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要求,展现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精神品质。发挥当代“最美人物”的榜样效应能促进人们诚实守信、相互帮助、平等友爱、和谐相处,提升社会道德风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的理论意蕴

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发挥道德典型榜样示范作用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将德育和生活、德育与终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德育生活化理念,契合了终身德育思想,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命题,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

第一,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体现了德育生活化理念。生活是道德的生成土壤,德育生活化理念基于道德的生成规律,倡导德育回归生活,将德育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引导人们向善,提升公民道德品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2]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应走向现实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体验社会公德,弘扬传统美德。在公民道德建设实践中,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对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以“最美人物”为代表的当代道德模范来自民间,来自平凡的岗位,学习宣传他们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事迹和可贵精神品质正是德育回归生活的体现。

第二,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契合了终身德育思想。终身德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人的德性发展具有连续性和无限性,“一方面,人的德性发展是须用一生的时间、永无止境的求索过程;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学校教育固有的局恨性,人的德性发展问题不可能在学校教育期间一劳永逸地解决。”[3]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曾将人的道德发展分为六阶段,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达到第六阶段的人极少,绝大多数人的道德处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先哲孔子曾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德性发展的阶段性和无限性。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终身教育的“四个支柱”。[4]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社会道德水平亟待提升,推进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是落实终身德育思想,促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的现实依据

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背景下,由于市场经济规则、政策法规和社会治理不够健全,受不良思想文化等影响,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存在一定程度的道德失范现象,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扭曲,这些问题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推进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既是解决当前我国道德领域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公民道德建设实效性的现实需要。

第一,解决当前道德领域问题的迫切要求。应当讲,我国道德建设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不可否认在局部领域存在道德失范的危机,如近些年发生的“地沟油”“毒胶囊”“老人跌倒该不该扶”等一系列问题无不折射出道德建设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尽管当代中国社会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遭遇了道德价值层面的剧烈动荡与重构,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德就沦为经济发展的代价而从人们的生活中隐退了。”[5]在局部领域丑恶现象发生的同时,“最美现象”也开始涌现。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生态可谓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最美现象”与“最丑现象”的激荡如同正邪两股势力之间的“肉搏战”。为此,我们要深入推进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发挥“最美人物”的榜样示范效应,有效并持久地激发人们的道德信念,鼓励人人参与道德建设,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全社会逐渐形成共同的道德理想和价值准则,进而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

第二,提高公民道德建设实效性的现实需要。长期以来,我们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方面积累了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存在短期化、形式化的倾向,一些地方道德模范的学习宣传活动“冷热不均”,缺少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如每年的“学雷锋日”,学习宣传活动“铺天盖地”,过后却“悄无声息”。为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将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推向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和发展道德模范学习宣传的成果,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

四、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的推进路径

道德模范的“标杆现象”传递能有效激发“群体效应”。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从内化于“心”、外塑于“行”、保障于“制”和传播于“媒”等四个层面的路径加以推进,使榜样效应得以扩散,“最美现象”从“盆景”演化为“风景”。

第一,内化于“心”,推进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精神内化常态化。榜樣人格具有崇高的德性,他们的德性具有较强的社会扩展性。以“最美人物”为代表的当代道德模范身上充分体现了榜样人格和崇高品质,只有将当代道德模范的榜样人格和崇高品质融化于内心,使之成为一种恒久的道德信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一是要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当代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要通过弘扬当代道德模范的精神品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道德风尚。二是要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结合起来。“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经过历久弥新的发展,在智能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更加彰显出独特的内涵。”[6]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公民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的“养料”。当代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不仅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还要挖掘当代道德模范精神品质的文化孕育。三是要与树立新时期社会道德尺度结合起来。“德性是一种选择的品质,存在于相对于我们的适度之中。”[7]生活是道德的生成土壤,要倡导德育回归生活,将德育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引导人们向善,提升公民道德品质。要通过对当代道德模范的学习宣传,使他们的精神品质内化为人们心中的道德尺度,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践行道德模范精神、人人争做道德模范的良好风尚。

第二,外塑于“行”,推进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活动开展常态化。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要贴近和深入人们的心灵,与大众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融入到大众的学习和生活中,使学习当代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和行为习惯。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活动要深入基层,面向各个行业,面向各类人群。要搭建各类学习宣传平台,精心设计学习宣传活动载体,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一是开展当代道德模范事迹巡讲。要组织当代道德模范事迹巡讲报告团,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农村、机关等单位广泛开展巡讲活动,宣传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二是开展当代道德模范事迹巡演。要组织文艺工作者把当代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编排成文艺节目开展巡回演出,传播他们的善行义举,激发公民的向善意识。三是组织当代道德模范人物为原型的文艺创作。要组织文化工作者创作出一批反映当代道德模范人物的文艺作品,通过小说、电视剧、电影、歌曲等文化作品的传播使当代道德模范人物形象和事迹深入大众。四是组织当代道德模范事迹系列展览。要策划一系列的当代道德模范事迹展览,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让广大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当代道德模范的闪光言行。五是与“学雷锋”活动有机结合。雷锋精神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当代“最美现象”体现了新时期的“雷锋”精神。

第三,保障于“制”,推进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机制建设常态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道德模范犹如一面旗帜。我们要建立和完善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机制,从制度层面保障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制度化、长效化。一是建立当代道德模范评比和表彰常态化机制。要定期组织和开展当代道德模范评比和表彰活动,在道德模范评选过程中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充分倾听群众意见,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形成一套由政府(社会团体)发起→群众推荐→群众投票→政府(社会团体)表彰的规范运作机制。二是建立当代道德模范帮扶和奖励常态化机制。要采取多种形式,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帮助当代道德模范群体,制定系列帮扶和奖励道德模范的制度,对一些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体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三是建立岗位学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机制。《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持续推出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广泛推荐宣传最美人物、身边好人,让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能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形成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生动局面。四是建立当代道德模范学习宣传评价考核常态化机制。要把当代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纳入评价考核体系中,列入地方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指标体系中。五是建立当代道德模范学习宣传群众参与常态化机制。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立足社区、企业、村镇、学校、连队、机关等单位,广泛发动群众,以多样化形式参与。

第四,传播于“媒”,推进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新闻报道常态化。在信息化时代,新闻舆论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影响巨大。推进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离不开舆论引导和氛围营造。新闻媒体要增强敏锐性,善于发现当代道德模范事迹,创新报道形式,探索报道艺术,促进道德模范新闻报道常态化和科学化。一是要善于发现当代道德模范事迹。这些平民英雄的产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感人事迹都是先出现在网络上。新闻媒体要发扬“走转改”精神,走进基层、反映基层、服务基层,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及时发现各行各业的平民英雄。二是要探索当代道德模范宣传报道艺术。“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新闻报道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诸多浙江新闻媒体在对吴菊萍的新闻报道中记录下了她说的这样一段话:“阿里巴巴奖励的20万元以及省市给的一些奖励,我要留给父母和孩子。我想做一个真实的人。”从传统的道德模范人物新闻报道的做法看,似乎诸如此类的话有损道德模范的“完美形象”,有可能在宣传报道时隐去。但事实上,正是因为诸多新闻媒体尊重客观事实,体现当代道德模范的本真,让受众对所报道的道德模范更加敬佩,起到了很好的新闻宣传效果。三是要加大当代道德模范宣传报道力度。新闻媒体要重视道德模范宣传报道的长效化建设,如拿出重要版面、频率频道,安排重要时段,通过新闻报道、人物专访、专家点评、群众讨论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当代道德模范。四是要有效运用新媒体宣传报道当代道德模范。要建设道德模范宣传报道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受众多的优势,提升道德模范宣传报道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让当代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广为传播,深入人心,润泽社会,有力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立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宣传教育創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1):24-27.

[2] 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694.

[3] 高德胜.终身德育引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4):14-18.

[4]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7.

[5] 陈寿灿,郑根成.“最美事件”的伦理启示[J].观察与思考,2013(7):64-67.

[6] 石银.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对当代青年德育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131-134.

[7]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4.

[责任编辑:张学玲]

收稿日期:2019-07-0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研究”(16ZZD016)

作者简介:张 铤(1978—),男,浙江金华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

猜你喜欢
道德建设常态化
儒家礼文化对彝族道德建设的启示
浅谈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对策探索?
道德观建设在英语师范专业教学法课程中实施模式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常态化研究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
加强员工道德建设的思路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