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颖 陈又晴
小学中、高年级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学校以戏剧教育为载体,通过课堂、活动等多种形式,将戏剧教育融入到立德树人育人实践中,效果显著。
1.讓红色经典走进课堂,拓宽育人途径
红色经典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课程育人的不竭源泉。学校以戏剧教育为载体,通过语文课、思政课将大量的红色经典改编成剧目并搬上舞台,让红色经典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全员体验、回归情境”的模式,不仅拓宽了课堂的育人途径,还让学生通过剧目排演,感受到了红色经典的魅力、英雄人物的精神气概及高尚品德。这样,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还渗透美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比如,学生通过《红梅赞》感受到了江姐坚强不屈的革命气节;通过《狼牙山五壮士》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通过《青山处处埋忠骨》领略到了毛主席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通过《清贫》感受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等等。
2.开展“红色故事讲解员”活动,弘扬红色文化
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学校借助开展“红色故事讲解员”选拔活动,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区、走向广场;用讲故事、唱红歌等方式重温革命历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先烈们无私奉献和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
“还记得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吗?年仅19岁的他,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为新中国照出了一道曙光……”“还记得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邱少云吗?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放弃自救,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身躯……”小讲解员们通过红色讲解之旅,通过亲自付出和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传承,什么是责任。
3.充分利用排演过程,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每个剧目都是生动的德育素材,学生排演故事的过程也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排演前,学生们反复琢磨人物的心理,用自己的感受来展现故事;排演中,无论是参加表演的学生,还是观看表演的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会随着剧情时时被激发出来,教育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着。
参加表演前的刘康同学非常有个性、不爱学习,逆反是他的标签,但在一次次排演《红梅赞》的过程中,大家都明显感觉到刘康变了。他仔细揣摩人物的心理、表情、动作,回家后写完作业,立刻捧起《红岩》这部经典,体会人物心理。他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好好学习!”可见,学生通过戏剧表演,不仅在体验革命者的角色和人生,也同时在塑造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