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摘 要】选择题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的常见题型,也是学生得分的关键题型。教师以2020年江苏中考部分试题为例,从熟记解题知识点、把握解题关键点和关注解题结合点等方面阐述了做好道德与法治选择题的思路和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帮助学生提升解题能力。
【关键词】选择题;价值引领;思维能力;时代气息
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和学生强调这样一句话:“得选择题者得天下。”这句话虽然存在夸大的成分,但从另一角度也反映出了选择题的重要性。然而,近年来,江苏各地中考的选择题呈现出阅读量大、信息量广、难度提高、能力要求进一步强化等特点,给学生的审题尤其是解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成为了考生得高分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如何答好选择题,取得高分,是摆在广大考生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教师以2020年江苏各市中考试卷为例进行以下分析:
一、熟记解题知识点,凸显价值引领
例1:(2020南京14)在“家国一体”的中国古代,人们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即讲究圆满、圆融等,重视家庭团聚、社会和谐、国家统一等),这一思维至今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以下符合这一思维的是()
①坚决反对分裂,始终维护祖国统一
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经济安全为保障
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共圆伟大复兴中国梦
④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实现各国同等程度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目分析】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一些西方国家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这就迫切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坚定的信念,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本题结合“尚圆”的中华民族精神既考查了书本知识,又关注现实生活,在学生读题解题的过程中进行主流价值观的渗透,体现了国家意志,坚定了政治方向,试题的思想性、政治性不言而喻。本题②选项中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保障应该是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经济安全是基础,所以错误;④选项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是对的,但是实现各国同等程度發展表述错误,可排除,学生只要对书本基础知识比较熟悉,就不难得出本题最终答案为A.①③
【失分原因】我之所以把这类题目称之为基础型是因为这类题目的选项要么是本身错误的,要么是教材上有的,教师上新课甚至是复习时反复强调过的,只要考生基础扎实,能够一眼分辨出来,这类题目应该是送分的。但从现实来看,这类基础题往往正确率很低,究其原因有几点:1.思想不够重视。很多学生眼高手低,平时不重视书本上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看书时只求一个大概、差不多就行了,导致做题时没法区分类似的概念和知识点。2.做题习惯不好。很多考生平常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试卷上没有任何解题痕迹,看到差不多的答案随意选一个。到了考试的时候就会出现审题错误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3.缺乏总结整理。事实上,我们很多学校都在搞题海战术,广大考生做的题目已经够多了,但“做题无数,来了照错”依然屡见不鲜,归根结底是学生已经沦为做题机器,只知道埋头做题,不知道及时总结反思。
【解决对策】针对以上情况,要想提高这类基础题型的得分率,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夯实基础。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学生分数不高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在复习,尤其是一轮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夯实基础,结合教材,以考点为单位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对于相类似的知识点一定要区分开来,可以引导学生自我整理。如:对未成年人的四大保护,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人大的职权和人大代表的权利等。中考虽然重在能力的考查,但是基础知识点占比不在少数,而且只有基础扎实了才能在此基础上在二轮复习的时候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条例化、系统化。
2.审题准确。每次考试结束跟学生进行试卷分析的时候,总会听到这样一种声音:“这道题我会做的啊,怎么看错了呢?”是的,很多考生遇到这种基础题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个知识点我会的,然后自以为很聪明地选出了正确的答案,殊不知这却是出题人的陷阱,“不正确”“不符合”这类关键词根本没看到。再比如常见的几个主体:个人,企业,国家,市场,不少考生也会出现审题时没看清主体的情况。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圈出题干中有效的关键词,同时对题肢的审题也要完整,尤其是一个题肢有前后两句组成的时候一定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3.整理错题。很多教师在试卷讲评时喜欢一讲到底,而且讲的很细很全,但是为什么下次碰到类似知识点又错了呢?问题在于学生没有对教师所讲的进行及时整理、消化和吸收。所以,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对于试卷中的难点教师应该细讲,但对于基础型的知识点教师只是提一个思路,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和总结,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举两得。但是,需要纠正的是,整理错题不是把原题原原本本抄下来,而是把里面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把握解题关键点,提升思维能力
例2:(20年淮安5)我国第六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某校法治学习小组围绕“我与宪法”这一主题对本校同学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其部分结果如图所示。这给我们中学生的启示是( )
A.国家要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
B.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限定范围内行使
C.我们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章程
D.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题目分析】十九届二中全会明确“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本题就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了,以宪法相关知识为背景材料,利用图片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ABD三个选项本身都正确,但都是从国家角度来分析的,不符合题意中学生的角度。同时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生不管是运用还是宣传和熟知宪法方面,所占比例都不高,因此不难得出答案选C。
【失分原因】这类理解型的题目难度之所以要比基础型的题目要高,是因为这类题目的选项本身表述基本是正确的,考生不能一眼看出它的问题所在,加上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因此这就成了失分的重要原因。
【解决对策】广大考生想要中考取得好的成绩,没有扎实的基础是肯定不行的,但是仅仅会死背书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学会读题,既要对材料分层解读,逐字逐句地分析,找出关键字词或语句,然后对应迁移到教材上的知识点;又要从整体上把握整段材料不同层级之间的联系,切忌对材料断章取义,尤其要重点把握材料中的具有过渡性的语句和首尾句,这些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三、关注解题结合点,体现时代气息
例3:(20年苏州14)苏州在加快夜间经济发展的同时,在“地摊经济”上下功夫,支持各地开展“店外设摊”和“集中夜市”试点,让苏州的“烟火气”更足、“人情味”更浓。发展地摊经济有利于( )
①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
②消除居民收入的差距
③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④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目分析】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实体经济遭受了很大的打击,失业人数随之增加,为了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李克强总理提出地摊经济是中国的生机。苏州市政府也大力响应国务院的号召,支持“店外设摊”和“集中夜市”。本题以地摊经济这一时事热点为背景材料,设置情境,考查了非公有制经济的相关知识点。选项②错在消除这一说法太过绝對;③错在地摊经济应该属于非公有制经济,而不是公有制经济,所以答案应该选B。
【失分原因】由于政治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每年中考除了考一些常考考点外,还会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出题,体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这类考题题肢的表述对于考生来说比较陌生,书本上没有现成答案,往往灵活性较大,难度较高,若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没有特别关注这方面的新闻或资料的话往往会无从下手,这也是失分较多的原因。
【解决对策】近几年江苏中考政治的命题越来越注重取材于社会热点,使之与书本知识和考点相结合,这就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需要做到在平时的复习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整理相关热点的习惯,并有意识地将这些热点材料与考点相对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除此之外还要整理各地模拟卷中考查到的涉及到相关热点的题目,分析它们的切入点有何不同,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永远也做不完,题目的形式也是千变万化,尤其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每年的时政热点都不同,但是笔者相信只要把握以上几点,就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参考文献】
[1]沙建霞.初中道德与法治选择题特点与解题技巧[N].发展导报,2018-10-16(019)
[2]张敏.浅谈道德与法治课答题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02)
[3]路文超.中考时政备考策略探究[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