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两导”:“家国情怀”的润育实践

2021-04-06 19:02殷伟涛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殷伟涛

摘 要:“三学两导”教学模式以自学、互学、共学环节引导学生情感的启迪、领悟、升华优秀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润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三学两导”;高中历史;家国情怀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价值目标体现,是历史学习与探究的人文追求与价值关怀,是对民族、国家的认同体现与责任担当。本校于2017年开启课堂教学改革,在其指引下,以“三学两导”模式为架构,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促成活力四射的生本课堂,关注学生个体的持续发展。

下面,我以人教版选修四《美国国父华盛顿的》教学,例谈润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相关实践。

一、润育“家国情怀”的“三学两导”教学实践

(一)自学环节——宏观引领,情怀启迪

对任何史事的探究学习,首要思考其特定的时空观。以《美国国父华盛顿》教学为例,标题直接明了地表达了该历史人物的基本要素。开展本课教学时,首先展示一段材料,铺呈宏观问题,引领学生。

材料1:关于伟人,人们这样说:一位伟人就是人类历史的一座丰碑。他们不仅提升了所有自己的同代人,而且也提升了后来者。华盛顿就是最无愧于这一称谓的一个人,一位伟人。

【自学引领】:结合材料,阅读教材,阐述华盛顿被美国民众尊称为“国父”的理由?

学生对此问题的心理认知很平淡,觉得根本不是问题,很容易通过材料信息的引导,梳理教材,找到了答案,纷纷回应,甚至有学生大胆评价说问题设置没有挑战性。

咋看之下,确实如此。但问题目的不在于简单把握华盛顿的人物活动与事迹,而在与慢慢渗透其中的人物情感与家国情怀,欲扬先抑,情怀启迪。

(二)互学环节——情境铺设,情怀领悟

历史的生动之处,在于它的细节。把学生带入精彩真实的历史细节,让学生徜徉于历史情境,更有助于学生从情感思维上领悟家国情怀,产生共鸣。由此,我呈现三段材料,铺设与之相关的情境,结合具体问题,逐步引导。

材料2: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推选华盛顿统率大陆军。华盛顿接受任命时坦言:“我不认为我能胜任……但会以最大的诚意接受职位。”

材料3:1783年,华盛顿把大陆军总司令的任命书交还给了象征人民權力的大陆会议,回到弗农山庄,过起了心满意足的乡绅生活。

材料4:“我们正临近混乱的边缘。上层建筑摇摇欲坠,将把我们埋入它的废墟。”……“如果不建立一个有控制整个合众国权力的中央政府,我认为,我们作为一个民族,灭亡将指日可待。”

【互学思考】:根据材料,是什么驱使华盛顿发表了这段言论?又是什么驱使华盛顿做出了上述决定?

学生在互动思考中回答:有的说华盛顿谦虚谨慎;有的说他淡泊名利;有的说他关心国家前途,林林总总。互动中直观感受到华盛顿的形象:当人民需要时,哪怕力所不及也挺身而出,鞠躬尽瘁;当完成任务后,却不留恋权位,急流勇退;当国家面临危机时,忧心忡忡,多方努力。至此,有血有肉,情感浓烈的形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影像中,彰显了他对国家、民族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情境铺设使学生感知了历史的人情味和生命力。历史是情感情怀的涌动,正是因为他的家国情怀,美国历史的车轮才不断向前发展。

(三)共学环节——史料拓展,情怀升华

史料拓展,更能帮助学生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拓展可靠的史料作为辅助证据,更有助于把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讲得透彻明白,更能培育提升学生整理、分析、解读历史的能力,树立历史的实证意识。

主持制宪这个教学内容,我整合截取引用与之相关的史料,引领学生共学探讨。

材料5: 费城制宪会议上的国会建设方案

佛吉尼亚方案 新泽西方案 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材料6:“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时,如果木料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定了。按此道理,双方都应该放弃一些要求,才能联合起来,商量出一个解决办法。”

【共学探讨】:费城制宪会议上的方案说明了什么?

学生通过探讨交流,思维碰撞中得出共识:各派利益差别大、争论激烈,但基本目的一致,即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美国。最后总结:各派利益不同是现实;但各派都认识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已然知道须有妥协,才能达成目标。华盛顿不表露任何倾向,更显现了他高尚的家国情怀,使目标得以实现。

至此,转回自学环节,学生们重新审视,华盛顿被美国民众尊称“国父”,固然是他领导独立战争,创建美国联邦共和体制这些有形的物质贡献;更重要的是华盛顿坚持国家、民族利益至上,不恋官、不慕权,坚守民主、反对专制的高尚品格与精神,是他为美国的政治生活树立的示范与原则这些无形的精神遗产。这样,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识得到了升华,是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担当这一价值追求。

二、润育“家国情怀”的“三学两导”教学反思

历史学科教育在润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三学两导”教学模式中“自学、互学和共学”环节为切点,着眼于操作层面的实验与实践,权作抛砖引玉,希望通过点滴思考与实践,靠近并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家国情怀的润养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也非固定于某种教学结构模式才能践行。作为历史教师,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视角下,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真正践行历史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叶新建.《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课堂培育——以人教版必修一《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教学为例》.中学教学参考,2018.16.

[2].张再良.《浅论中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考试周刊,2018.7

★ 备注:本文系2019年宜兴市学科微专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实践研究》(YW-X/2019/056)的研究成果。

(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