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各民族舞蹈艺术的精华,是现代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选择内容。当代社会快速发展,许多民族文化与社会不能很好地融合,一些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现象,原因是年轻人不愿意,也没有时间去接受这些传统文化,觉得传统文化老土,不符合现代舞蹈的审美,并且学到也不能减轻自己的生活压力。教师在教课过程中未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只是机械地指导学生的舞蹈动作。本文从创新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以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在民族民间舞蹈人才培养方面的能力,推动相关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 问题策略
民族民间舞蹈通过其独特的动作表达情感,让人们感受到舞蹈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便是民族民间舞蹈,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促进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简单枯燥
在许多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态是我只要能正常去上课就行,考试能过就行,反正出了校门就没什么用了,教师和学生不能在一个频道,导致民族民间舞蹈课变得格外枯燥。对此,教师也感到无能为力,且没有了教学热情,只是走过场般地将动作示范给学生。没有让学生对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创作情感、风格特点等进行深入学习与了解,导致教学内容无趣且压抑,学生毫无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乐趣。
例如,在进行蒙古族舞蹈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口头阐述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是热情的、豪迈的,学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记忆不深刻,下了课便会忘。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选择旧的教学模板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只是讲解手臂动作是怎样的,肩部动作是怎样,其内容太过单调、枯燥,对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够大,支撑学生完成动作学习的动力只是课程设置而不是本身的兴趣,这不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教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大部分民族民间舞蹈课堂上,学生并没有真正喜欢上民族民间舞蹈,其原因之一是教学方法没有创新,教师只用旧的教学方法。在对蒙古族舞蹈教学的调查研究中,以手臂练习为例,教师在讲授完手臂练习的基本动作后,便让学生一遍一遍地重复练习。在讲解舞蹈动作时,教师多为示范性教学,教师在前面做,学生在后面跟着做,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舞蹈动作没有深入地了解,只是机械性记忆,多数学生容易出现学了就忘的现象。这样只会让学生觉得民族民间舞蹈课很枯燥很无聊。
同样,在调查维吾尔族舞蹈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类似问题,教师在教维吾尔族舞蹈经典动作“动脖子”时,只是单一地展示“动脖子”,而不是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动脖子”,其技巧有哪些也没有深入讲解。在讲解“三步一抬”动作时,多数学生脚上动作较为生硬,再加上手上动作,整体显得混乱。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只是按照旧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课,导致学生对动作理解不够深入,对维吾尔族舞蹈的兴致不高,从而不能很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三)学习热情低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舞蹈种类也越来越多,多数学生对爵士舞、街舞等更感兴趣,反而缺乏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了解。而且,当代大学生认为民族民间舞蹈是陈旧的,乏味的,缺乏节奏感和激情,不愿意学习民族民间舞蹈。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对傣族舞蹈多停留在只知道孔雀舞上,对维吾尔族舞蹈停留在动脖子的印象上。因此,大学生觉得民族舞蹈很土,更不愿意去学习了。相反,大学生对爵士舞、街舞等现代舞蹈的认知却很全面,在谈及现代舞蹈时,学生能想到很多出色的舞者,而对于传统的民族民间舞的认知却只停留在表面上,如此传承则会使民族民间舞蹈逐渐离开人们的视线。
二、解决策略
(一)运用不同手段充实教学内容
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进行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采用旧的教学模式来授课,而要运用不同的手段、方式来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通过添加新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舞蹈素养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扩大来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
例如,可以将中国民族舞蹈与西方民族舞蹈相对比,突出中国民族舞蹈的特色,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可适当引入关于该民族舞蹈的当地风俗、文化与创作该舞蹈的情感,让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内涵有较深入的了解,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国民族众多,民族舞蹈也有很多,相应的舞蹈风格也是数不胜数,这些舞蹈各有不同,教师可带领学生多去了解和尝试不同民族的舞蹈,对不同民族的舞蹈特点、神韵表达、动作要领等进行比较,这样会让学生自觉地去了解民族舞蹈,让学生自己产生想要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致。
(二)创新教学方法
舞蹈是一项注重肢体表达的艺术活动,民族民间舞蹈更需要肢体的力量与柔美来表达美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借鉴传统教学方法,而非全部复制,在此基础上,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将相应的动作分解,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增加教课中的兴趣点,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
同时,在讲解民族民间舞蹈时不能一味地示范动作要领,可以将理论知識、风格特点、情感表达与动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学起来不那么无趣枯燥,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民族舞蹈的内涵,并且真心喜欢上民族民间舞蹈。如在进行维吾尔族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动脖子”环节的学习进行分步教学,在教课过程中增加有趣的环节,分步教导学生,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
网络也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可以用网络给同学讲解不同民族的舞蹈特点与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上传经典的传统民族舞蹈视频供学生观看,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体验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应该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各地的民族民间舞蹈都应该有各地的风土人情作背景,将民族民间舞蹈和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给同学讲解,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有乐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知识和技能来看,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学习和技能训练与当地的音乐和文化特色相结合,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肯定不止舞蹈这一种,可以多去搜寻,将其结合起来讲解,这样学习起来会更加轻松。从过程和方法上看,要把舞蹈学习和技能训练与当地音乐、文化、生活相结合。从舞蹈教学的角度上看,把舞蹈教学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会使学生熟悉民族民间舞蹈,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个性和喜好,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例如这个同学喜欢蒙古舞,那个同学喜欢傣族舞,可以结合着去讲,这样学生的兴趣会大大地增加。从课程导入角度来看,教师在进行相关的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添加相关民族舞种的优秀舞者的视频、简介等,让学生在了解民族舞者的舞蹈魅力时产生学习的兴致。
例如在傣族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傣族居住区,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进行了解和观察,积极参与当地傣族人的民族歌曲歌唱活动,并与当地人进行交流。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当地节日活动,让学生积极地融入进去,进而对民族舞蹈的学习产生动力,在此基础上掌握傣族舞蹈的身体节奏、语言表达、动作要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傣族舞蹈时会更有动力。如果学生愿意在民族舞蹈的路上继续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灵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舞蹈是当下舞蹈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需要重视的一项教学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不认可、不愿意学,教师只是机械化地教的现象,这严重阻碍了民族民间舞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开展。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上加以解决,这样会让民族民间舞蹈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作者简介:董玉倩,女,山东协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前舞蹈教育)
(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