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2021-04-06 04:26杨美霞
中国商论 2021年6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

摘 要:随着文旅融合,中国旅游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有了新的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提高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非常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以江苏泰州学院为例,就如何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展开研究,提出旅游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关键,为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3(b)--04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休假制度改革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2019年国内游客60.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57251亿元,增长11.7%[1]。旅游业规模迅速扩张和层次不断提升需要更多专业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旅游人才。作为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14年,全国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招生总规模5.34万人,到2017年招生总规模5.9万人,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17年569所旅游管理类本科招生单位中,隶属于地方的高校536所,占94.20%[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如何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成为这些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相关研究也不断涌现。黄雄英、刘力、张涛(2016)以合肥学院旅游系为例对旅游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用人单位非常注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的考核,能力强的学生很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能力弱的学生往往较难[3];陈玲玲、张维亚、汤澍(2018)提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4]。泰州学院是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2016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为更好地服务旅游业发展,培养满足旅游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泰州学院就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遵循“敦尚行实、明体达用”的校训,对接旅游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知识、技能、素养的要求,探索适合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社会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具备一定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德能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旅游新时代对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

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公布机构改革方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重组,文旅融合的全新旅游时代随之到来,全域旅游发展的模式也随之确立,旅游新时代对旅游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有了新的要求。

文旅融合的新业态需要一大批既有文化素养又有旅游专业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这些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是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的强劲动力[5]。新旅游时代全域旅游的发展,强调产品设计中文化的融入,强调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倡“旅游+”的发展理念。旅游新时代旅游资源的范畴会发生变化,客源市场需求、产品创意与旅游服务的要求也会发生很大变化,这些转型与变革都需要旅游专门人才把握和实现。

因此,要求旅游管理人才拥有更加丰富的人文素养、更宽的知识面和更广的视野去认识、发现、创造旅游资源;了解不同层次、不同地域或国度的旅游市场特征,放眼国内外拓展旅游市场。

旅游新时代要求给予游客全过程优质体验,突破传统游览时间的束缚,避免旅游产品简单模仿和粗暴克隆,就必须以旅游产品创新、项目创新引领旅游需求,甚至创造旅游需求,从而实现旅游全时间动态化发展[6]。实现新旅游时代对旅游产品创意设计的要求,旅游管理人才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创新创意能力,创意设计给予游客更奇特的体验经历、能满足更多游客群体需求的各类旅游产品;游客全过程优质体验离不开周到的服务,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服务意识和职业忠诚度也是人才培养中必须关注的焦点。进入旅游新时代,旅游业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旅游学科理论必将不断丰富,知识更新速度随之加快,作为旅游管理人才要具有更强的再学习能力,保持较强的专业再发展能力。

2 旅游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关键

旅游进入新时代,旅游业态和旅游需求不断变化,为更好地服务旅游业高速发展,旅游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旅游发展需要,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发展能力的培养,特别关注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增强旅游服务意识和职业忠诚度。

2.1 关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培养目标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作的‘规定[7]。人才培养目标是本科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定位不同,所培养人才的素质、层次和社会服务领域、就业面向等差异明显,与此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结构、实验实训条件、教学管理模式等也有明显区别[8]。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中,要体现旅游发展的时代要求,要体现“德育为先、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培养德能兼备的应用型人才。泰州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等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在旅游企业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服务、咨询、策划以及经营管理工作。

2.2 关注课程体系搭建

旅游新时代要求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厚度的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这是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支撐之一,这些知识的获得要通过课程实现。课程体系包含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发展能力。

2.2.1 构建系统化的理论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包含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拓展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基础课是作为旅游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旅游是系统工程,旅游管理者必须具有经济学头脑,必须掌握一定深度的数学知识,才能精确地预测旅游发展规律。泰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深入行业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设置了如表1所示的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基础。旅游业的综合性特征,需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掌握旅游管理学知识、旅游经济学知识、旅游学知识、历史文化知识等。专业课课程体系建设目的在于丰厚学生的理论知识、扩展专业视野,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发展能力。泰州学院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遵循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在完成规定课程基础上,结合地方旅游发展实际,在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等方面增加了相关课程。开设休闲学概论、康乐服务与管理、乡村旅游、养生旅游、智慧旅游、酒水与茶艺、旅游产品设计等课程,增强服务地方能力。

通识课程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基础,旅游管理专业通识课的建设范围广,社会学、科学技术、语言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各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加强通识课建设,为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人文、科学素养等奠定基础。泰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泰州历史文化、部分双语课程等,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2.2 构建立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

旅游业的实践性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为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首先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在新生入学阶段,强化新生入学教育,通过职业规划、组织学生走进旅游企业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增加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是在校学习阶段,通过课程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综合实训系统化培养,辅之以第二课堂、学科专业竞赛、创新实践训练、暑期社会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三是毕业实习阶段,通过校外基地综合实训、毕业论文撰写等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抓住这几个关键环节将专业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其次要利用好校内与校外教学资源,强化与实践基地的合作,从“认知实践—课程实践—综合实践—研究实践”,逐步提升学生实践水平。

2.2.3 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化

旅游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旅游产品设计、营销方式、个性服务等方面都需要创新能力。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要关注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构建,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注重创新创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习惯。

2.3 关注人才培养手段的创新

构建好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如何以最有效的手段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手段非常重要,良好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2.3.1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在学情分析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处理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都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2.3.2 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教师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构思课堂的教学环节,保障教学目标实现。要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培育“以学生为主”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培育产学研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新途径,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通过建设紧密型实习基地,与实习基地共同研究人才实践能力提升方案,利用实习基地完成学生实习、见习工作、与基地合作开发建设课程等方法,校企联动,协同育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2.3.3 注重“个性化”的分类指导

现代大学人才培养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要注重“个性化”的分类指导。泰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突出个性化培养,注重个性化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根据个性化培养方案和学生的具体需求与定位,分方向安排课程与实践;结合学生职业规划方向,按照就业、出国、考研、创业等不同导向对学生提供分类指导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满意度[9]。

2.4 关注教学条件改善

为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促使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必须优化教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实验实训条件、促进信息系统优化升级等。

2.4.1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其学历水平、职称高低、专业素养对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10]。与传统高校相比,新建本科高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更要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手段迅速改善教师队伍学历、职称结构、知识、能力结构和专业结构。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增加教师外出学习机会,扩大教师的学术视野,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实践能力,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迅速提高,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2.4.2 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育,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时所占比例达到20%以上。为保障学生在校内能够得到模拟岗位的训练,必须重视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为了保证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也必须达标,校企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泰州学院为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实践课程教学任务,建设了酒店客房、前厅等实验室、实训室,面对教师学生开放,学生利用实训室进行技能训练,实践能力明显提升;建成17家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了学生见习、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2.4.3 加強信息化水平提升

旅游业发展中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必须关注信息系统建设。良好的信息系统有利于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课程资源建设;有利于增加学生信息获取渠道,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有利于疏通教学质量监控信息采集通道,及时传递相关信息,保证教师按照教学管理规范要求实施教育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持续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5 关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必须高度重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环节实施、毕业生追踪等各方面确立质量监控目标,制定质量监控标准,完善质量监控措施,强化人才培养全程的质量监控,不断促进质量改进,形成以学生培养为中心的多渠道反馈、常态化整改、满意度提升的闭环质量管理体系,保障培养目标达成度。

人才培养百年大计,旅游人才培养需要潜心研究、不断调整,培养真正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20-02-28.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中国旅游教育蓝皮书2017-2018[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

黄雄英,刘力,张涛.旅游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探索[J].应用高等教育研究,2016(12):48-56.

陈玲玲,张维亚,汤澍.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机遇、挑战与路径[J].江苏科技信息,2018(06):64-67.

赵金霞,徐卫萍,王格.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12):94-96.

徐宏,徐荣民.国内全域旅游研究进展及其理论创新[J].安顺学院学报,2017(03):97-101.

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理论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2004(06):4-17.

杨美霞.新建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质量保证[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34-37.

杨美霞.本科合格评估指标导引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泰州学院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0(03):83-88.

田里,吴信值.中国旅游教育蓝皮书2017-2018[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