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管理的学术出版机构竞争力提升策略

2021-04-06 04:17张艳丽柳杨
出版广角 2021年3期
关键词:业务流程选题学术

张艳丽 柳杨

【摘要】学术出版机构作为典型的知识型企业,将知识管理理念与学术出版的核心业务流程有效融合,对其竞争优势的获取及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文章对学术出版机构核心业务流程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知识获取、存储、共享、创新融合路径进行分析,提出学术出版机构要重视信息化建设,搭建有利于知识共享和创新的知识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知识管理与核心业务流程融合的文化氛围,构建有利于企业知识管理环境与动力机制的推进策略。

【关  键  词】学术出版机构;知识管理;核心业务;融合

【作者单位】张艳丽,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柳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知识管理、社会资本互动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19YJC630220);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创新导向HRMS对创新型HC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BKY-2018-26)。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3.008

学术出版水平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学术出版传播平台,学术研究成果的观点得以传播和推广,学术研究成果的价值得以实现。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以及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学术出版生态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成为每个学术出版机构面临和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1]。

知识管理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等概念被提出后应运而生。不同知识背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知识管理的内涵进行不同的描述。从企业应用视角看,知识管理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现有和未来新市场的需要,对企业已有知识资源的获取、存储、共享、创新等环节进行连续、动态管理的过程,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2]。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促进企业成员在工作实践中分享知识资源、提高企业知识利用效率的新型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学术出版机构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知识型企业,其积累的实务经验是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知识资源,因此,应重视在出版业务流程中发挥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 学术出版核心业务流程的知识资源需求

一般学术出版机构的核心业务流程主要包括选题开发与组稿、编辑审校、生产制作及营销发行四个环节。虽然学术出版包括学术图书出版、学术期刊出版等内容,但其核心业务流程大同小异,所涵盖的知识资源也具有一定的共性。本文以学术图书出版的核心业务流程为例,探讨学术出版核心业务流程的知识资源需求。

选题开发与组稿是出版的准备阶段,包括选题的开发、判断、评议、论证与签约及跟踪写作阶段等;编辑审校是出版的核心环节,包括书稿的审读与校对;生产制作是出版的重要阶段,包括封面设计、版面设计、排版、印刷、装订等;营销发行是出版的最终环节,主要是与各类媒体进行产品资讯的发布而展开合作,为各种类型的销售拓展经销渠道。不同阶段的业务内容不同,涉及的参与主体不同,所需的实务经验等方面的知识资源需求也不同。

选题开发与组稿阶段,包括学术编辑进行选题策划和申报、出版社组织专家进行选题论证、出版社与著作权人签订出版合同、学术编辑与作者沟通写作进行组稿等工作业务内容。选题策划和申报阶段,需要学术编辑具备建设和维护高水平作者资源的专业领域知识、市场的敏感性和对读者需求的准确把握,以及选题流程申报和沟通协调的业务性知识。选题论证阶段,需要参与论证的专家了解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能够捕捉学术前沿与社会热点和市场需求的契合之处,能够对申报的选题内容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签订出版合同阶段,出版社法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严谨的法律专业领域知识。组稿阶段,学术编辑应具备某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初步对作者提交的稿件进行把关,与作者从学术专业的视角进行有效沟通。

书稿的审读与校对是图书出版传播的根本与基础,在长期实践中,图书出版形成了三审三校这一保障图书质量的有效流程。学术图书的一审通常由本书的学术编辑负责,具体工作内容包括消灭差错、润饰提高、规范统一等,同时编辑还要完成出版系统信息管理流程的处理以及与作者、二审、三审的沟通协同。因此在业务知识方面,学术编辑不仅要熟悉出版信息管理系统流程处理的相关业务知识,如审读过程中涉及的编辑加工记录单等信息的填报,还要熟悉编辑学领域的知识体系,及时与二审、三审和作者沟通,妥善处理好编辑审读中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能够与作者从专业的视角进行沟通和商榷,引导作者进行内容修改。二审应检查稿件的学术性、政治性、政策性、保密性、民族性、宗教性,确定稿件是否符合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三审应对稿件的思想政治倾向、学术质量、社会效果,以及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等方面做出評价。因此,二审和三审相较一审需要在专业学科领域方面做到更加专深、广博和宽泛,能从专业的角度对稿件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校样检查阶段,学术编辑要与校对人员协同做好图书三个校次的核查工作。

学术图书出版的生产制作阶段,需要出版部相关工作人员和设计人员协同编辑做好封面、版面的设计工作。学术编辑应在充分了解学术图书生产制作的业务流程知识以及封面设计、版面设计、排版、印刷、装订等专业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依据稿件的内容和作者的实际需求选定合适的纸张和印刷工艺,并对学术图书的整体成本和印刷效果进行预估。出版部相关工作人员要积累一定的出版印刷企业的信息知识,要熟悉装帧设计单、排版单等各种生产单据填写的内容,能够与下游的印刷企业有效衔接,根据作者对图书的排版、纸张、装订等要求选择合适的印刷企业。

图书的出版只是图书生产制作环节的结束,传播才是学术图书真正的生命力所在。营销发行阶段涉及各类媒体、各种经销渠道的沟通协调,因此,营销发行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营销方案制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选择传播媒体、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开辟经销渠道等相关能力。

因此,学术出版机构应充分识别核心业务流程中不同环节所需的知识资源,将知识管理理念与核心业务流程有效融合,以提升学术出版机构的竞争力。

二、 学术出版机构核心业务流程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融合

业务流程不仅是企业知识资源产生的源泉,也是知识积累的载体。学术出版机构的知识管理离不开对出版具体业务知识的积累,是对选题开发与组稿、编辑审校、生产制作及营销发行产生的杂乱知识进行分类存储、共享和创新的过程[3]。

1.知识获取与核心业务流程的融合

知识获取是学术出版机构初始知识积累的必要途径,也是显性知识获取的过程。

首先,不同出版阶段的相关工作人员可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如在选题开发与组稿阶段,由于学术出版的特殊性对学术编辑和选题论证专家的专业知识积累都有一定要求,因此学术编辑需要具备对优质选题的判断力与建设维护高水平作者资源的能力;选题论证专家需了解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对选题内容进行有效判断。文稿的编辑审读阶段,需要各审级学术编辑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些均可通过不断学习进行积累。

其次,可组织学术编辑及相关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鼓励其申请参与科研项目,通过参与学术会议、拜访作者的方式与作者交流,获取某一专业领域前沿的信息和热点,发掘合适的选题和作者。

最后,通过培训的方式进行知识获取。学术出版机构可通过组织岗位培训的方式,对国家有关出版的法律政策、编辑出版专业技能类知识和行业标准等进行说明。如在出版生产制作及营销发行阶段对设计人员开展封面设计、版面排版和印刷方面的业务培训,对营销发行人员进行媒体传播、经销渠道等业务知识培训。

2.知识存储与核心业务流程的融合

知识存储是学术出版机构对获取的内外部知识资源进行存储的过程,也是显性知识存储的过程。对于在选题开发与组稿、编辑审校、生产制作及营销发行中获取的业务知识,学术出版机构可汇总成文字性的工作手册;对于出版业务流程中获取、积累的不同环节的业务知识,可进行分类存储,形成知识信息库,若数据量较大,可依托或协同专业知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知识存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可采用知识索引技术,供各业务环节的工作人员快速检索调用,实现企业知识和个人知识的相互转化。知识分类的明确性和知识点的提炼是知识检索的前提,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形成知识图谱。

3.知识共享与核心业务流程的融合

核心出版流程中所涉及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获取的多为显性知识,在选题开发与组稿、编辑审校、生产制作及营销发行中形成的多为隐性知识。学术出版机构可通过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将知识资源传递给所需的员工,以实现知识资源在企业内部的高效利用;还可以采用“师徒制”“项目制”的方式,使新的学术编辑跟随经验丰富的资深编辑通过“干中学”做到心领神会,不断丰富编校经验;或采用学习论坛的方式交流探讨,分享最佳的业务经验。

4.知识创新与核心业务流程的融合

知识创新是指学术出版机构对原有出版业务流程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知识的过程。当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化出版逐渐成为新常态,学术出版机构的业务流程也要不断创新和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

在选题开发、编辑审读阶段,学术出版机构要善于利用已积累的实务经验,协同学术编辑、选题论证专家等遴选优质的选题资源,不断创新选题的思路和方法,发掘优质选题,提升学术出版质量。在生产制作阶段,学术出版机构要不断进行出版形式创新,提升出版物的形式美感。随着读者对知识的需求更加专业化和多元化,学术出版的营销发行也要多元化,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的优势,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三、 学术出版机构提升知识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1.重视信息化建设,搭建有利于知识共享和创新的知识管理信息化平台

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搭建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将存储的知识进行及时共享和创新,是将知识管理与具体的出版业务流程进行融合的关键[3]。通过知识管理信息化平台系统性地保存出版相关业务流程的资料,能重复使用,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增值。

学术出版机构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将学术会议信息、同行专家信息、科研项目信息和经验总结、工作手册、专业技能知识与行业标准、编校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文本、出版印刷相关企业信息、传播媒体信息、经销渠道信息、知识服务平台营销信息、媒体关系数据库、客户档案数据库等分类存储,可按照出版编校知识与非出版编校知识分类划分,形成知识信息库和可视化的知识图谱,不断提升企业层面的知识存储和共享效率。

2.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知识管理与核心业务流程融合的文化氛围

学习型组织是以不断创新为目标的新型企业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是营造知识管理与核心业务流程融合文化氛围,实现隐性知识共享的有效手段。学术出版机构可通过项目讨论会、学习论坛、学习沙龙、圆桌会议等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播及反馈,尤其是学术出版编辑和出版营销发行人员隐性知识的共享,有利于形成新的知识[4]。通过显性和隐性知识的共享,可提高学术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编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出版营销发行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营销能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从而提升学术出版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3.配套企业管理制度,构建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环境与动力机制

加强知识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营造知识管理与核心业务流程融合的文化氛围,离不开配套的企业知识管理制度保障。学术出版机构可通过组织结构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规划和配套制度等来实现。

学术出版机构在领导层面可设置专门的知识管理人员,主要职责包括知识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推进等决策工作,将知识管理纳入正规化和常态化,将专业人才培养纳入知识管理制度,并建立与知识管理相匹配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对“师徒制”“项目制”“干中学”以及学习论坛、圆桌会议等知识共享方式予以大力支持,对企业内部积极学习新知识、积极创新和共享的部门或员工予以奖励。

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业务的融合是动态变化的,只有配套企业管理制度,构建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环境与动力机制,才能实现学术出版机构的知识共享、创新、再共享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知识储备和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寿光. 大数据时代的学术出版[J]. 中国编辑,2017(4):17-21.

[2]王雪原,董媛媛,徐岸峰. 知识管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3]张濮. 传统出版企业转型的知识管理之路[J]. 科技与出版,2016(3):19-22.

[4]楊琳. 知识管理:推动出版企业向智慧型企业转变[J]. 出版发行研究,2005(5):18-21.

猜你喜欢
业务流程选题学术
RPA机器人助业务流程智能化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STK业务流程优化的探究
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中整合ERP之探索
基于财务业务流程再造的ERP信息系统构建探析
学术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