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思考深度的策略探究

2021-04-06 04:32董忠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小学数学

董忠辉

【摘要】深度学习,顾名思义,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批判性,探索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地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教学情境中,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本文对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提高学生思考深度进行了研究探讨,旨在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考深度;策略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发生了变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而深度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通过构建完善的课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将深度学习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之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深度思考的内涵

众所周知,深度学习的概念最初是由著名学者马顿和莎廖提出的,其主要内涵如下:基于现有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学习者要继续深入探讨并且带着判断性的态度去掌握新知识,打破传统思想,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对于小学阶段的深度学习,笔者结合当前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任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首先,深度学习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重心,学生不再单纯地学习数学知识,而是通过学习活动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重点关注,让学习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团体行为.

其次,深度学习要让学生多元化、立体化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数学课堂,使学生对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

二、深度思考的前提条件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想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媒介,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定教学方式和大纲,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材.教师在进行教学前,首先要对教材进行仔细研读,明确几个问题:第一,本章节内容与之前所学内容是否有联系,有何联系;第二,本章节内容是否能够为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本章节的教学重点是什么;第四,跟本章节有联系的知识点有哪些;第五,能否巧妙地将本章节或本单元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快速习得学习方法、总结规律.

2.充分了解学生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而不是盲目或随意制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从而使他们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这也是课堂深度教学的根本目标.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仔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情.在对学情进行研究分析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喜爱程度;第二,课堂学习氛围是否浓厚;第三,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学到什么;第四,统计不同水平学生的数量和占比情况.

3.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能只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把如何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他们.在讲解新章节前,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有针对性地给学生预留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上课后,教师重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及时引导,协助他们解决问题.教师在设置课前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合理性,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深度思考奠定良好的基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对待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第二,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知道如何学习;第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学到一些东西;第四,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升学生思考深度的策略

1.设置问题教学情境,将浅性提问逐渐向深度设疑转变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統性和逻辑性,并且新知识大多数是在原有知识上构建起来的,是旧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问题情境,以旧问题为出发点,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使他们发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为学生创建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进行深度设疑.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进行探索,又要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以乘法口诀为例,在学习有关4的乘法口诀时,笔者设定了以下教学情境.

情境一: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公交车照片,如果一排可以坐4个人,那么5排可以坐多少人?笔者让学生根据以上内容列出算式,从而引进本章节内容.

情境二:静静在生日这天邀请了5位朋友到家中做客,妈妈拿出27颗糖果让静静分给各位小朋友,可以分完,也可以剩下几颗,如果你是静静,你打算怎么分?

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会给出自己的答案:每人分1颗,分掉5颗;每人分2颗,分掉10颗……每人分5颗,还剩2颗.等学生踊跃回答后,笔者引入本章节内容.

根据课堂现场反映来看,学生对情境一的兴趣不如情境二.同样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开展,其效果也不同.就上述例子而言,情境一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毫无新意,学生只要列出算式即可.情境二是笔者精心设计的,面对如此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就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发散:这个问题用到了哪些知识点,跟之前的问题有何相同点?找到关联之后,学生就会想: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思路解决.在教师精心创建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思考,不断转变自己的思维,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浅性问题虽然直接,但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度设疑能够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教师精心创造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跳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接触更深层次的知识.

2.问题引导

教师要合理把握提问的契机,对不同的教学情境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根据教学大纲的节点设置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比如在学习四则运算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写出几个算式,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特点,再写下几个类似的算式,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大胆表达出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进入教师创建的教学情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团队协作、自主探究等方式进行思考.同时,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如果发现学生思维混乱,要及时帮助他们整理思路,引导他们进行深度思考,进一步加强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学生在掌握新的知识点后,教师仍不能放松,要拓展学生的思维,向学生抛出一些有延伸性、有深度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度思考.

以“分数的意义”一章为例,本章节的重点是认识分数,整个教学也要围绕这一点开展.教师向学生展示几张图片,提问:“大家看到的这几幅图片所表示的分数有何相同点?”学生回答:“都是以1为单位,都被分成了若干份.”教师提问:什么样的数才能成为分数?

如此一来,学生会积极展开讨论,在观察上述图片的同时总结分数的含义.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他们明确了方向,为他们总结分数的含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整节课教学效果也较理想.

3.围绕易错题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教师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数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据调查显示,小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认知能力不足,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差错,这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以“乘法分配律”一章节为例,部分学生会出现A×B+A×C=(A+A)×(B+C)这种错误,这说明学生没有完全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对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运用得不够熟练.对于学生出现的这种错误,教师不能一味指责,而要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他们的问题.

教师可以问学生:“8×9+8×10=(8+8)×(9+10)这样算是否正确?”部分学生会回答正确.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一般方法计算一次,看结果是否与上述计算结果一致.学生计算后发现两种计算方式的计算结果不一致,就会产生疑惑,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教师接着说:“8×9+8×10表示8个9加8个10,(8+8)×(9+10)表示的是这个意思吗?”如此一说,学生就明白了问题所在.在此过程中,教师只简单地提示,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探索.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主思考,学生会对本章节知识点有更明确的认识,会更加熟练、灵活地运用所学,这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重视学生的操作过程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还需要学生动手实践.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知识,为之后的熟练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大数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何为满十进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拨弄算盘,一遍拨一边数:一万、两万……九万.当拨到九万的时候,教师提问:“再拨一个珠子就变成了十万,十万在算盘上如何表示?”然后教师给学生提示:“十个一万是多少?”学生举一反三,明白十万在计数器上的十万位上用“1”表示,从而进一步了解“满十进一”的含义.通过亲身操作,学生熟练掌握了计数单位的转换.

在“面积”本章教学后,为了使学生对“面积”的概念认识更深刻,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求学生首先在家中找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如桌面、电视屏幕等),然后用测量工具测出相应的长和宽,最后计算出其面积并记录下来.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还让他们意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锻炼了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化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涉及很多运算方法、运算规律及概念定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的概念定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基本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通过探究、实践等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能力.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有一定联系,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知识点,才能发现其中的联系,才能迁移和运用知识,进行程度更深的知识加工和转换.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证问题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与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和规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教师要将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在深度思考中成長.

【参考文献】

[1]田玲.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思考深度的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0):66-68.

[2]苏奕荣.小学生数学思考深度提高的教学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6):95-96.

[3]山水.关于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2):84-86.

[4]段安阳.深度思考: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关于小学数学思考的深度思考 [J].教育科学论坛,2018(22):50-53.

[5]刘信贵,左宜东.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中华少年,2016(5):261.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小学数学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