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融合幼儿教育探究

2021-04-06 03:25黄素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设环境

黄素芳

【摘要】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出发,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挖掘身边饱含传统文化元素的素材,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把文学、民俗、饮食、艺术等传统文化贯穿于幼儿的启蒙教育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唤醒和激发他们对祖国博大精深、灿烂文化的热爱,为学习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的传统美德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设;环境;

诵读;氛围

中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是留给华夏子孙极其珍贵的精神遗产。为此,把文学、民俗、饮食、艺术等传统文化贯穿在幼儿的启蒙教育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出发,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挖掘身边饱含传统文化元素的素材,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唤醒和激发他们对祖国博大精深、灿烂文化的热爱,能为学习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的传统美德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利用环境育人,把具有传统文化元素地方特色、节日介绍、英模人物等图片或实物以各种形式展现给学生,能让他们在“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教育中陶冶情操,这不但满足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理,还能让他们感知到身边的传统文化。

1.创设园区内传统文化的育人环境

幼儿园的门厅、楼道、梯间、走廊墙壁等,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在适当位置布置一些有关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介绍,然后利用零星时间向幼儿介绍这些节日的由来。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能让幼儿不经意间感知传统文化的教育。如元宵吃汤圆的传统习俗,我结合本土的民俗,把准备材料、搓揉、包裹内馅、汤煮等过程向学生详细讲述,引导幼儿与图片展示的对比,查找异同,增强他们的体验。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做汤圆活动。从墙壁上的张贴宣传到教师的讲解及家庭的体验,能让学生更加了解和喜爱家乡本土的文化艺术。

此外,在举行的各类活动中挑选较优秀的作品,如挖掘传统文化的“亲子手抄报”、幼儿参与的传统食品制作、手工等作品,张贴在走廊的墙壁上,来吸引、调动幼儿“动手做”的积极性。同时,在上下楼梯时,老师时而带领幼儿读一读、认一认、学一学,特别是在欣赏或朗读图画的经典古诗文和小故事时,能让学生沉浸在传统文化诗文的熏陶之中。

2.创设班级诵读氛围

环境的创设在于教师的用心。精心布置“经典诵读屋”“经典图书角”“经典对对碰”“经典小舞台”等区域,并在对应区域创设仿古环境,诵读时播放古典音乐等。在这种环境下,让学生表演、体验古人读书,有趣又能充分利用学生爱表现的特点,能让他们在自由、愉快中边学边玩,沉浸在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中。

3.创设传统文化与幼儿良好行为的教育情景

幼儿的好奇心、记忆力较强,想象力丰富,模仿欲望表现尤为强烈。教师可依传统文化作品的选择与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贴近幼儿生活、充满童趣,具有教育意义的传统作品,创设情景让学生结合学习。例如,利用多媒体创设《悯农》的情景,一字一句的解读,播放视频,挖掘诗歌的内在含义。接着,联系用餐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对比,把学习传统文化的情景感受转移到行为中,从而纠正自己不良的用餐习惯,把传统文化的内涵内化为自觉行为。

二、诵读经典,让幼儿在诵读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幼儿表现欲强,在日常教学中,选取富含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章进行诵读,虽然是“只读不解”或“不求甚解”的诵读,但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表现欲能促使他们激情以待。他们通常还能以熟记熟背而倍感自豪、快乐。形式多样的诵读方式,生动有趣的诵读活动融入学生的一日活动中。如:晨间10分钟的“每日一诵”、早操前的幼儿领读、小组分组诵读、集体诵读,学生们在书声朗朗的环境中,能潜而默化养成诵读的习惯。

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把《弟子规》《三字经》《唐诗新唱》等融入诵读活动中。这些饱含传统文化的经典诵读名篇,教师充分利用餐前、餐后、离园前、活动等待环节等零碎的时间,组织学生诵读,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喜欢诵读、热爱朗读的良好习惯。

三、形成合力,让家庭、幼儿园共同参与传统文化教育

新《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父母是学生第一位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文化的教育也要获得家长的支持。通过家园配合,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家庭生活中,让学生不但能“悟于心”,还能“践于行”。

比如,“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讲人伦,孝为先”“人知义,敬父母”。为了弘扬、传承“敬老、爱老、养老、助老”这一传统美德,老师结合学习的内容,布置家庭小任务,要求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在家里开展实实在在的爱老敬老活动,如讲故事给爷爷奶奶听、帮助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下班回来捶背按摩、暖心问候等,逢年过节亲自制作手工作为送给长辈的节日礼物,表达问候等,让学生们从小懂得“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四、搭建平台,让幼儿获得展示传统文化教育体验

教师利用“六一”儿童节、元旦、家长开放日等相关时间节点,适时为幼儿搭建展示的平台。在活动中,教师要求和鼓励学生全员参与。通过作品展示、展览形式,引领幼儿边学边练,在活动中展示自我。以赛促练,成果展示方式,不但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还能让幼儿借此平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成就感。动手能力训练是学生智慧、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教师在搭建平台中,结合富含传统文华元素的手工制作(剪纸、纸工等手工)、诗歌诵读比赛、美食文化等,既增强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活跃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能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品质习惯。

例如,搭建展示平台,开展“我喜爱的手工制作”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首先通过教师讲授、多媒体展示等,然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自己富有个性特长的作品。学生在活动中,能经历从设计到制作,再到改进、完善,获得了一个完整的体验。学生在成果汇报时,交出自己心目中最好“作品”,一个个甭提有多高兴了。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与本地风俗文化教育资源,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感受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从爱国故事中萌发学英雄、爱英雄的思想;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和外延,懂得和掌握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礼节,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等。不断把這些富含传统文化元素的教育融合贯穿到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了解、感受、体验传统文化中形成一定的文化积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郝慧琦.传统文化对幼儿素质教育的意义[J].林区教学,2017(5).

[2]朱玉.论“幼儿经典阅读”的环境创设[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6(4).

[3]郝慧琦.传统文化对幼儿素质教育的意义[J].林区教学,2017(5).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创设环境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环境清洁工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漫观环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