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四单-四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021-04-06 03:28韩克山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核心素养

韩克山

摘要:“学标、贯标、用标”,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普遍认同。然而,教师教学的随意性以及教师陈旧的教学理念等又与新课标倡导的以生为本、多元评价相左。笔者通过实践提出构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四单-四学”教学模式:课前备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课堂导学,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课中研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后固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素养。这种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四单-四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1C-0051-03

职教新课标公布以来,各地区轰轰烈烈开展“学标、贯标、用标”活动,旨在推进课标新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各中等职业学校在如何贯彻新课标理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不断探索。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及自己的改革尝试,认为要解决过去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构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职教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指出,要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完善质量评价体系。但目前教学改革还面临诸多问题。

(一)职教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随意性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一般都会按照学科组统一的计划进行备课授课、作业巩固,在形式上好像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由于职教生源的影响,学生数学底子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会打折扣。比如,有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照本宣科,有些内容一带而过,特别是一些不参加职教高考的专业班,教师们只围绕学业水平考试的题库范围进行教学,在教学上没有体系,也没有层次梯度,更不用说提升学生的素养。教师的教学随意性大,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教师对本节课能讲授多少内容,解决多少问题,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缺少科学的思考,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并不能真正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二)职教数学课堂教学对发展学生思维重视不够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讲授新知-运用新知-巩固训练-布置作业”这样的流程来教学。教师只根据自己的进度进行教学,只关注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或这个问题有没有理解,对这个题型有没有会做,导致学生的学习机械,思维僵化,不会灵活变化。具体表现在考试中,只要出现综合性或新颖一点的题型,学生就不知所措,往往考试结果不理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职教数学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思想不够解放

职教数学课堂多为传统课堂,没有新意。有些教师担心改革会导致学生课堂上乱哄哄、课堂效果比较差的结果,因此不敢改、不愿改。再加上有不少教师相对年轻,经验不足,教育教学理论缺乏,课堂驾驭的能力不够强,改革缺少底气。

二、职教数学课堂改革要重视构建学生的学习活动

高效的课堂是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同样,职教数学的课堂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教师应为学生的发展及素质的提升做足功课。我们对照新课标要求,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出构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四单一四学”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对口单招本科达线人数、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等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四单-四学”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借助备学单、导学单、拓展单及巩固单引导学生课前自学、课中研学、课中展学、课后固学,课堂上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启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素质的一种活动导学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在完成任务中,通过自主探究、相互交流、生生及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达成学习目标,提升综合素养。

(一)课前备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是学生的脑力劳动个体化,才能保证学生的积极的智力活动。”教师通过制作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前备学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比如在讲授“等比数列”时,教师设计的备学单上的问题是让学生翻译《庄子·天下篇》中提到的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并且进行线上交流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要求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拿到备学单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思考,不懂的意思与别人交流,不理解的结论和同学进行争论辨析,问题也在主动学习中得到解决,学生的学习变得有意思、不枯燥,学生的继续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同时,学生通过完成备学任务,为课堂上理解等比數列的概念打下了基础,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制作高质量的课前备学单可以很好地为课堂学习服务,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课堂导学,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新课标指出,课堂的有效性关键在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特别是数学不是仅靠死记硬背、多做练习就能学好的,更主要的在于将知识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会思维和数学建模是数学核心素养最高的追求。在学生充分备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特别要重视课堂导学。借助课堂问题层层递进的导学单,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重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课堂上讲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一节时,教师设计的活动导学单中利用一组问题的呈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首先提出请同学们独立体验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张1平方米,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进行对折,每对折一次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厚度变为原来的两倍。(1)对折四次,对折后的面积和厚度是多少?(2)如果要使对折后的厚度达到1厘米,我们能不能做到?(3)对折100次厚度是多少?要求在充分思考及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并得出结论。上述3个问题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具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每一个问题都具有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设计的导学单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不仅让学生学会列举法,还学会了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等比数列模型。课堂高效、有效,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三)课中研学,力助学生分析问题。

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评价多元。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体现小组合作也是自然而然的。教师利用拓展单,力助学生分析问题,展示成果,提升综合素质。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制作学生的研学、展学的课堂拓展单,并借助拓展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辩论,教师在课中巡视指导,及时评价、及时纠偏,注重全体学生的表现,确保研学拓展真正开展,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比如在组织学习“两条直线的交点”时,在学生已经学会解两条直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后,据此设计相关拓展单:(1)请学生讨论为什么方程组的解就是两直线的交点?(2)某点A(a,b)是不是已知两直线的交点?教师引导各小组开展讨论,由组长组织小组辩论,要求每个人必须发表意见,也必须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学生的研学是深度参与的学习,学生的展示是真实的研学结果展示。课中研学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展示场,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课后固学,助推学生解决问题

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知识之后,要能用习得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能举一反三、轻而易举地解决一类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后巩固单让学生进行自我提升,助推学生解决问题。在巩固单中有注重拓展学生的能力设计。比如,教师在讲授“函数的表示法”后,将足球运动员射门后是否能进球放入巩固单,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计算,形成自己的结论。这样设计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效果,训练巩固学生习得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

三、职教数学课堂改革要重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

“行动计划”指出:要推动“课堂革命”,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职教数学教师在积极参与“学标、用标、贯标”主题教研活动的基础上,一是要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学习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现在的信息社會,知识更新快,信息传递快,技术发展快,不学习难以适应当前的形势。二是要搭建教师成长的舞台,规定所有教师都要参加大赛。特别要用好教学能力大赛这个平台,让所有年轻教师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理论的指导。三是要加强实践的力度,强势推进改革,让教师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四是要加强自学,定期开展教师学习汇报沙龙,让年轻教师加速成长。

总之,职教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先行先试,边学边改。只要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和方法,贯彻新课程标准,用新标准构建学生的学习场,提高师生课改的参与度,职教数学的教学质量必将提升到一个新阶段。

责任编辑:章跃一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核心素养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问题设计为数学教学创新绽放精彩
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浅议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