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树亮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数量增加,儿童的发展问题已然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跟以往不同,如今的儿童呈现早熟化趋势,心理健康问题越发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作为学校和老师,如何创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重点,同时也是本文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心理方面,学生由幼儿教育进入到基础教育,会出现一些压抑的心理。再加上小学生本身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心智尚不成熟,很容易便会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通过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而且对于其日后人生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均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就目前教育情况来看,关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得到我国教育部门的重视,但在实践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一、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思想上逐渐重视
早在上个世纪末,我国教育部门便已把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改革的重点。2012年我國的教育部门出台过相关文件,再后来,根据我国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心理疾病患者正在呈上升趋势,这也就意味着,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随后,在教育部门联合和带动下,明确将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领域改革的重点,将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为教育标准之一。从思想层次上来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发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从小学生抓起,努力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
(二)实践方面相对落后
虽然在思想层次上已经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标准之一,但是在实践方面,纵观我国教育情况,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缺失。部分学校已经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心理课程、健康服务、干预措施等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有超前学校已经联合家庭,实现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整合,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但也仍存在部分学校只做表面功夫,并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学体系当中,没有提起相应的重视,仍然以传统教学为主。或者说存在部分学校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了,但因为存在课时混乱等自身问题,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贯彻执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发挥实际价值,这些都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阻碍。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帮助学生提高人际往来能力
通常来说,假如一个学生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那么其心理健康水平应该比较高,具体展现在性格乐观、接受能力较强、情商较高、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向往,整体是呈现积极向上的。而且这部分学生多半拥有较高的人际往来能力,人际关系处理得当,往往是学生群体当中比较受欢迎的。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人际往来能力呢?
1.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公平对待,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内成长。但是不要将学生当作温室的花朵,可以适当结合社会热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明白社会是存在不良现象的,生活当中有好人也有坏人,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也不要失去对未来的憧憬,增强其心理素质。尤其是对小学生之间闹矛盾的事件,老师要积极进行引导,切不可一刀切,在不触及原则的情况下,不可一味的指责和苛责,而是要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谁有错?谁错在哪?以后怎么做?
2.其次,家庭关系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老师应该联合家庭,动态监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假如学生的家庭关系存在某些缺失,老师可以适当的给出一些建议和引导,帮助家长优化育儿理念,提高育儿理念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家庭儿童教育的有效性,从大方向上强化对学生好的影响。
3.最后,鼓励学生正确宣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小学生也不例外,但小学生因为缺乏对情绪的把控和宣泄,导致情绪容易积攒在心中,很容易变成苦恼,影响其心理健康。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宣泄情绪,比如在学生感到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去看看书,听听音乐,要做情绪的主人,而不要做情绪的奴隶,不应该被情绪控制,教会学生处理情绪的能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4.笔者班级内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名学生叫另一名学生的外号,略带有调侃色彩,但一名学生当天心情不好,两个人于是发生冲突,以打架告终。在分开他们时,两个人情绪都异常的激动,面红耳赤,大口喘粗气。于是笔者将他们带回办公室,每人倒了杯水,待他们情绪冷静时,再进行教育。在进行教育时,笔者先是了解了他们打架的原委,其中被叫外号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这次能打架也很出乎意料,但恰恰正是这件事所折射出来的问题,也说明这个孩子心理问题由来已久。在引导两个人说出打架缘由之后,再找另外几名同学了解一下事情经过,排除两名同学的主观性。事情不是什么大事,被叫外号的孩子压力一直很大,父母希望他能成才,报了许多的辅导班,其成绩属于中游,时间一久,心理上便容易出现问题。这次打架的节点也正是发了成绩之后。笔者首先批评了两个人的打架行为,无论这件事情如何,打架总归是不对的。两个人也明白了打架是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这个时候两个人已经非常冷静,而且面带羞愧了,笔者建议先动手的那个被叫外号的孩子首先道歉,不应该先动手打人;另外的同学在接受道歉之后,也要道歉不应该给别人乱起乱叫外号,不应该在别人心情不好时越发过分。事情最终以两个人写反思检讨结束。其实这样的小案例有很多,写反思检讨也不代表学生以后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而是从思想层次上不断强化学生的认知,打架是错误的,打架的违约成本很高,错了就要道歉,要尊重别人的感受等,学生可能一次不能完全理解这些道理,但是在从小教育潜移默化下,学生的思想水平能够有一个质的改变。
另外在结束之后,笔者单独留下了先动手的同学,通过交谈发现,其自身压力巨大,却无法宣泄,导致其产生了痛苦的情绪,整个人呈现消极的状态。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找到正确宣泄情绪的途径,比如读书、听音乐等;其次,与学生一起给家长做工作,但这项工作比较艰巨,家长的思想观念不可能一时就改变,在后续的教育工作中,笔者加强了对此同学的关注,与此同学加强了交流和沟通,一个学期之后,该同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更戏剧化的是,其与当时打架的同学成为了好朋友。
(二)扩充建设心理教师队伍
心理健康是一块非常专业的领域,普通的各科老师在上课期间可以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引导,以此来强化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就专业化和系统化来说,学校还是要扩充建设心理教师队伍,提高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准。
1.首先,学校应该招聘专业的心理教师,在学校单独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由心理教师主讲。
2.其次,学校对于所有老师应该进行相应的专业教育培训活动,让老师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新老师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以此来减少因为教学方式不当而引起的教学矛盾冲突。另外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虽然心理学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是由心理教师主讲,但是心理学是一块非常大的领域,其需要各科老师共同参与,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在各科学习的点点滴滴当中,引导学生向正方向上发展。在各科教学当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如发现其身上存在问题,及早帮助其进行解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大环节,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其日后的发展上限。小学生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抓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从整体层次上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对于学生本人的发展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成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2020(07):23.
[2]郭部红.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才智,2020(0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