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洁莹
【摘要】教科书是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师生学习的蓝本。基于现有的实践提出思考,尝试在语文教科书阅读中,借用“任务单”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任务单在课堂落实及课后管理的实施方法、效果评价。
【关键词】任务单;小学语文;语文教科书阅读
教科书是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师生学习的蓝本。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忽视了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能力的培养,学生理解教材的能力比较薄弱,在学习中也缺乏自主能动性。基于此,我尝试着在语文教科书阅读中,借用“任务单”来改进学生阅读能力,达到理解教材。
一、任务单的提出背景
任务单看似与传统的学案相似,但却有所不同。学案更多是相当于课堂练习,是学习知识后的一个及时检测和反馈,但是任务单更像是学生学习的“扶手”,学生是借助任务单去理解学习内容,掌握技能知识。因此我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把任务单定位为达成单元目标、掌握语文要素的“脚手架”,用以解决语文要素指向的重难点。
二、任务单的设计方法
任务单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贯穿整课的学习,我把任务单分为课前预热、课堂活动和课后练习三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科书的内容,增加与教科书内容有关的阅读经验十分必要。所以,任务单的课前预热部分主要让学生提前了解本课相关的常识性知识,或提前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做好学习准备。一般任务可以设计为上网搜索相关资料,阅读任务单中提供的“资料袋”,谈谈自己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跟对子分享等。如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以小说为主题的单元,虽然学生有不少阅读小说的经验,但是把小说作为一种文体进行系统的了解是未曾有过的,所以在任务单当中补充了“资料袋”,作为小说单元学习的铺垫。如下图1。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步一步解读教科书的过程。任务单中的课堂活动部分呈现与老师的上课流程相匹配的任务。而这些任务不能是简单的问答题目,一般是有方法提示的学习活动,例如通过提供范例、挖空表格、流程图、结构图辅助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方法和技能。通过任务单提供的帮助,学生能够掌握阅读的方法,实现从启发到理解,再到实践应用。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三单元习作《_让生活更美好》的教学中,我利用任务单给学生提供范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围绕中心观点进行举例说明的写作方法,再按照例子,尝试运用。如下图2。实践发现,任务单大大减低了学生感悟写作方法和梳理写作思路的难度,也让学生更快地消化教科书所要求的写作内容,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任务单的实施
第一,任务单的课堂落实。以往的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只需要听讲即可。要在课堂上运用任务单,老师不习惯,觉得打断了讲课流程;学生也不习惯一会儿听讲,一会儿写字。所以刚开始操作起来,场面会比较混乱。因此,清晰的任务转换口令和任务单收发、独学、交流、订正等常规训练非常必要。我通常会结合教科书中出现过的诗句、名言作为口令,以既有知识推动课堂学习,让学生在简单的对答中迅速执行任务转换。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问答教学仅仅是与部分优等生的互动,其他学生似乎只是课堂的“配角”,但任务单的使用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事可做”,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填写任务单是学生的独学环节,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时候“有话可说”,合作学习不再是流于形式。在完成任务单之后,对子之间可以交换阅读,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可以手持任务单,看着自己成果进行表达交流。在小组当中,成员可以采用轮学的方式,先把成员所完成的任务单都浏览一遍,再轮流发言进行交流。经过小组的修改,内部产生一名代表进行展学,把小组所改进的任务单呈现给全班同学看,展现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独学—合作学习的双重策略,一步一步深化学生的课堂学习,促进学生对教科书知识的吸收、消化和生成。老师在课堂上的教是“引”,任务单是“导”,学生通过任务的达成解决老师抛出的问题,这就形成了教学的一个“环”。师生互动,任务单的使用和生生互动是交替的过程,三个部分构成一个又一个教学环节,逐步突破教学目标。
第二,任务单的课后管理。学生在刚接触任务单时,缺乏资料的管理能力,老师在整理习惯和管理能力上要加强培养。任务单应该有一个专门的档案袋进行存放,可以由班级统一购买,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卡纸、布料等材料进行自主设计。为保障学生对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在培养习惯的初期,老师应该在课堂上腾出时间让学生整理任务单档案袋,每次整理都要由小组长检查,确认每个组员都按顺序排列整齐后,才算整理完毕。老师还可以通过展示优秀的档案袋,或者进行优秀档案袋评比,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养成整理的习惯之后,定期进行小组内部检查,由组长监督,协助档案袋的管理。任务单的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整理意识,把妥善保管学习资料、尊重劳动成果作为一件光荣的事情,并能持之以恒,内化为个人品质。
四、效果评价
任务单教学刚实行之际,不少学生觉得压力比较大,因为需要书写,花费的时间比较多,部分学生在没适应前,会有跟不上课堂进度的情况。老师不但要在课堂进行知识性的引导,还要进行心理上、思想上的引导,让学生客观地看待任务单学习。在老师的疏导之下,学生减少了怕苦怕累的负面情绪,大大降低了对任务单的抵触情绪。另外,老师对每一份任务单都给予等级评价,与积分挂钩,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以上措施之下,学生基本对任务单呈接纳的态度,任务单的优点也逐渐显露出来。
第一,任务单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语言组织能力,书面表达得到提升。以往的课堂以说为主,学生普遍比较懒于写字,但是经过任务单的训练,学生逐渐习惯进行书面表达,做阅读题和写作文时,不再无话可写。
第二,任务单给学生提供了更可触的成功机会。因为任务单是跟着课堂走的,前有老师的引导,后有任务单上的范例或提示,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降低了。通过任务单学习,学生更加容易在课堂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对课堂学习更加积极投入。
第三,任务单把课堂知识可视化,学生非常清楚自己学习了什么。以往的课堂以讲授、问答、讨论为主,学生在课后很容易忘记课上学习了什么。有了任务单,学生就可以手持一份纸质材料,复现上课的环节,更利于学生进行课后的知识回顾。
第四,任务单也提升学生对资料管理的能力。任务单不同练习册,不是装订成册,而是分页零散的,这就考验学生“手动成册“的能力。如何存放可以使任务单不被折皱,边角没有破損、没有丢失?在思考和实践中,学生逐渐学会爱惜自己的学习资料,培养起妥善管理学习资料的习惯。
以下是成果展示。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我认为任务单作为教学的载体,为学生解决学习难题架起了一座桥梁,从完全依赖老师在课堂上的解说进行学习,到利用任务单一步一步地解构教材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可见,任务单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改进教科书阅读,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有效方式。但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任务单的适用范围问题。语文是一门兼顾人文性、艺术性和工具性的学科。目前任务单的设计主要指向语文要素,即主要解决语文工具性的问题,通过任务单的使用,学生的语文技能不断加强,但是语文学科潜在的人文之美和艺术之美,是否也可以通过任务单展现出来,或者应如何恰当使用任务单以达到人文教育和美育效果,仍是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