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高校周边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调查

2021-04-06 06:28:42李海姣刘宏伟刘雨茜刘梦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十堰市服务中心意愿

李海姣,刘宏伟,刘雨茜,刘梦玲,王 娟

(湖北医药学院应用心理系,湖北 十堰 442000)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指以社区为单位,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采取一定的措施,维护和促进居民心理健康的过程。社区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和干预居民心理健康问题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冲突与问题。探讨和解决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地区发展平衡性与资源分配合理性问题、城镇社区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问题、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与需求问题等都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1]。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积极支撑[2]。此外,与社会或医疗机构提供的心理咨询或治疗相比,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一级服务网络)能惠及更广大的普通群众进行自我心理和情绪的调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或减少心理疾患的发生[3]。已有的研究多在沿海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城市,而十堰市作为国家12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联系点之一,地处中西部地区,可填补研究空白。因此,以十堰市为例,了解居民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知识的认识程度、需求及满意度情况,探究这些问题以寻求完善途径和解决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十堰市各地区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最终选择了平均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上海路—北京路高校周围的社区:北京小镇高校园社区和擂鼓台社区。高校园社区抽取样本250例,擂鼓台社区抽取样本150例,共抽取社区居民400例为研究对象。此次调查的排除标准:非十堰市城市社区常住居民(半年以下)、受教育水平为小学及以下、患有严重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无法完成问卷调查者。

1.2 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法和个案研究法。在参考增补后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4]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社区心理健康宣教干预示范项目问卷[5]的基础上,通过预调查对部分题目进行了删减,最终问卷设计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共9个题目,主要调查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情况;第二部分共13个题目,调查居民对社区心理健康的需求。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本次调查员均是经过严格培训的心理学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取得居民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5%。个案访谈对不同年龄段的研究对象进行采访,同样在与居民进行沟通取得同意后开始,主要形式为录音和笔录。笔录内容主要有: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等人口学基本资料以及针对问卷问题的提问。共访谈45位,14~25岁的 8例,26~45岁的 14例,46~60岁的15例,60岁以上的8例。

1.3 统计处理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Chi-SqureTests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口学基本资料

在358例居民中,男性175例(48.9%),女性183例(51.1%);年龄14~84岁,平均(32.7±14.4)岁;未婚161例(45.0%),已婚191例(53.4%),其他6例(1.7%);高中及以下学历158例(44.1%),大专及以上学历200例(55.9%);学生116例(32.4%),工人16例(4.5%),教师17例(4.8%),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6例(4.5%),公司企业职员59例(16.5%),自由职业者77例(21.5%),退休/失业21例(5.9%),其他36例(10.1%)。

2.2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情况

问卷显示,25.1%(90/358)的居民表示需要社区心理健康服务,41.3%(148/358)的居民表示可能需要社区心理健康服务,19.8%(71/358)的居民表示不需要社区心理健康服务,13.7%(49/358)的居民表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可有可无。不同年龄的居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间有显著差异(P=0.004<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居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情况比较[n(%)]

2.3 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求助意愿情况

问卷显示,18.4%(66/358)的居民表示会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求助,55.9%(200/358)的居民表示可能会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求助,25.7%(92/358)居民表示不会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求助。不同年龄的居民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求助意愿有显著差异(P=0.032<0.05),见表 2。

表2 不同年龄居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求助意愿情况比较[n(%)]

2.4 居民期望的心理帮助方式(见表3)

表3 居民期望的心理帮助方式

3 讨论

3.1 居民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求助倾向低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当居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最愿意获得的心理帮助方式是求助亲朋好友(51.4%),其次依次是个体心理咨询(46.1%)、社区心理健康服务(32.4%)、网络心理咨询(25.4%)、其他(10.3%)。这一结果与江光荣和李凤兰[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居民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求助的倾向偏低,这与张斌和杨凤池[7]关于北京市居民的研究结果有差异。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造成不同地区心理健康服务差异与不同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据此分析,导致这一差异的可能原因为:一是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认知度不高;二是对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充分;三是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普及和宣传力度还不够;四是行业不规范,从业门槛低,导致居民对咨询师信任不足;五是十堰市地处中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不高,这些问题都应引起重视。

3.2 居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及求助意愿在年龄上有显著差异

14~25岁年龄段的居民20.8%表示需要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求助意愿占比13.2%;26~45岁年龄段的居民24.8%表示需要心理健康服务,求助意愿占比23.4%;46~60岁年龄段的居民24.5%表示需要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求助意愿占比14.3%;6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居民60.0%表示需要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求助意愿占比30.0%。不同年龄的居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及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求助意愿有显著差异(P<0.05),这一结果与张斌和杨凤池[7]的研究有所区别。分析可能原因为:十堰市与北京市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社区建设也不够完善,因而居民对社区心理健康的认识不充分。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老年期的居民更需要而且更愿意去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求助,老年期居民可能由于长期独居缺乏亲人陪伴,内心孤独感强,所以这类人寻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意愿强烈。

3.3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待完善

调查显示,十堰市居民对社区心理服务的需求不高、了解不够,访谈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访谈结果分析原因:第一,社区心理健康建设进程相对于北京等大城市较为缓慢,在政府的支持下范围在逐步扩大;第二,目前对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知识的普及上,由于专业的心理学人员较少,无法针对性地对不同人群进行宣传,已了解到的是各高校采取志愿服务的形式进行普及,但大面积普及困难;第三,居民反映心理咨询费用过高且行业收费不规范。

4 对策

第一,针对居民求助意愿低的情况,在已开展的知识宣传手册及讲座等普及方式情况下,可运用网络优势,创新“互联网+”下的心理服务类App,开创一个社区心理服务软件平台。同时,在线下设置心理健康服务站,做到“一社区一站”,提高便利程度。第二,在各高校已采取心理志愿服务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可增加不同的服务内容,如学生群体的压力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改善等。第三,增加专业心理学人员的数量,加强培训,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储备充足优质的人员。第四,改善心理健康服务的收费制度,有针对性地对困难群体等降低咨询费用。第五,加强十堰市各医院、学校、社区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各机构协同合作,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十堰市服务中心意愿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五(5)中队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12-02 02:43:09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宝藏(2021年10期)2021-11-22 06:00:22
我国已建成40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喜迎五十华诞 谱写发展新篇 蓬勃发展中的十堰市太和医院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48
曲阜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
山东农机化(2015年6期)2015-01-03 08:09:43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