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锐,张子龙,张禧龙,邹常丰,陈 星,杨昌霖,汤清文
(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出行也越来越方便快捷。汽车也逐渐成为每个家庭的必需品,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一辆甚至多辆汽车,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在逐年快速增长。201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3.19亿辆。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机动车达1 636万辆,高于2017年同期1 594万辆的登记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99万辆,私家车保有量达1.8亿辆,为历史最高水平[1]。由于我国大部分停车场为露天停车场,车辆常常受到暴晒,车内温度常高于外界气温。当外界气温在35 ℃时,车内平均温度在55 ℃左右;当外界气温在39 ℃时,车内测出的最高温度达62 ℃。座椅更烫到让人难以下坐。对此,各类座椅降温产品也层出不穷[2]。
国内目前具有降温功能的车辆座椅,是通过在座椅内部安装电扇达到降温效果,但由于排风口的设置,座椅的舒适度降低,且发生故障时拆卸维修麻烦[3-5]。相比之下,本装置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无需外加电力,使用成本低且保障了乘客的舒适度。
本装置在车内无人时,通过温度检测模块对车顶温度的分析,启动气泵,对车辆内部空气进行内循环,降低温度,当车内有人时,启动温度检测模块对座位上乘坐的客人进行温度检测,并且调节车辆空调温度,便于乘客乘坐车辆时有更好的感受。通过在软靠垫内部设置第二气囊,能与乘客的背部完美贴合,乘客坐下时第二气囊内残留的空气被挤压排出,将软坐垫顶部热空气吹走,使乘客周围温度降低,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
1.1.1 感应设计
若干个触发模块与感应模块一一对应,触发模块与感应模块电性连接,卡块外壁与卡槽内壁光滑贴合,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弹簧装置,对车内是否存在人员实现精准判断。感应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感应模块
1.1.2 预降温设计
车内无人时,温度检测模块测量车顶温度并启动气泵,通过通风管和第一气囊对车辆内部空气进行内循环,达到降低车辆内部温度的目的。
1.1.3 自适应设计
车内有人时,通过感应模块与触发模块接触,启动温度检测模块对座位上乘客进行温度检测,并且调节车辆空调温度,便于乘客乘坐车辆时有更好的感受,无需人工调节,简便易行,使车辆内部设备更加智能化。
1.1.4 舒适度设计
通过在软靠垫内部设置第二气囊,满足不同乘客的舒适需求。乘客坐下时,第二气囊内残留的空气被挤压排出,将软坐垫顶部热空气吹走,使乘客腰腹部由下到上感受到清凉,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
系统工作流程框图如2所示。
图2 系统工作流程框图
设计的夏日车内自适应降温装置硬件主要由底座、气泵、通风管、气囊、软座垫、软靠垫、感应模块和触发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卡槽、弹簧、单向阀等组成。
在底座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卡槽,卡槽的底部固定有温度感应模块,在两相邻卡槽间设置有若干个弹簧,弹簧顶部共同固定连接底板。底板的顶部是固定的软坐垫,其底部连接有若干个卡块,卡块中嵌有触发模块,当触发模块与感应模块契合时,即可完成对装置的人为控制。此外,第一气囊被设置在底座的内部,其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用于连接汽车的空调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乘客的需求。在远离连接管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气泵,在底座内部靠近连接管一侧设置有通风管,使第一气囊内部的空气实现循环。与软坐垫类似的还有软靠垫,以提高乘客的舒适性,软靠垫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气囊,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通过单向阀实现气体的交换;软靠垫顶部设置有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内温度,完成部分控制;软靠垫靠近坐垫的一侧底部设有若干个透气管,用于吹散乘客周围的热空气,降低乘客周围温度。在单向阀的外部设置有密封块,以提高装置的密闭性能。
装置工作时主要依托各模块的紧密配合,卡块外壁与卡槽内壁光滑贴合,内嵌有触发模块与感应模块。若干个触发模块与感应模块一一对应,触发模块与感应模块电性连接。
当车内有乘客入座时,软坐垫受到乘客重力,使得底板下降,感应模块与触发模块接触,启动温度检测模块,对车辆内部进行检测,连接管远离第一气囊的一端与外部汽车空调管接通,气泵抽气端贯穿第二气囊并向内延伸,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通过单向阀阻隔,温度检测模块与感应模块电性连接,实现对温度的控制。
透气管贯穿第二气囊并向内延伸,通过在软靠垫内部设置第二气囊,能适应不同乘客背部轮廓,并与乘客的背部完美贴合,给予均匀支撑力,非常舒适。乘客坐下时,第二气囊内残留的空气被挤压排出,将软坐垫顶部热空气吹走,使乘客腰腹部由下到上感受到清凉,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
通风管一端贯穿底座顶部并向外延伸,另一端与第一气囊固定连接,温度检测模块顶部与外部汽车车顶固定连接。
车内无人时,弹簧将底板支撑起来,使软坐垫表面变得蓬松,温度检测模块通过对车顶温度的分析启动气泵,通过通风管和第一气囊对车辆内部空气进行内循环,增加车辆内部空气流通速度,进而降低车辆内部温度。自适应降温装置结构简图如图3所示,卡槽结构简图如图4所示。
图3 自适应降温装置结构简图
图4 卡槽结构简图
(1)内置式座椅空调系统不需在座椅外另设装置,结构简单,无需外设电源,使用成本低。
(2)本装置可自动调节空调温度,无需人工调节,避免分散司机注意力。
(3)乘客入座时,在重力作用下感应模块与触发模块接触,触发装置;当乘客对背部第二气囊挤压时,冷空气从透气管释放,达到对周围快速降温的目的。
(4)本装置也可实现冬季温度过低时的车内自适应升温功能,提高了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