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机的设计之道

2021-04-06 09:09成朝晖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02
关键词:人类生活设计

成朝晖(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2)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曾经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当危机时刻,理性与信仰、强制与自由、物质与精神的艰难抉择……都重重地拷打着我们。设计该如何应对?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卡斯在《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书中提出关于两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模型:一种是有限游戏,亦是一场竞技,目的是取胜;另外一种是无限游戏,亦是一种生存模式,目的是希望游戏持续进行。[1]这种思维模型的分析就是我们经常面临的危机时刻的两难抉择。同样,人类世界每一次重大事件所引发的历史变革,都是一种思想战胜另一种思想。如果我们不改变已有的惯性思维模式,就会带来种种问题。无论理性决策,还是成本决策,都是危机决策时可参考的思维工具。在危与机的共存状态,决策也会造成新问题,同时也给设计创造新的时代机遇。因为,无论在任何时代,设计都以种种强劲的动力激励人类的锐意前行。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来势凶猛,各行各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波及全球人类的命运,世界各国都无法独善其身。不同社会条件下的各级部门也同时推动一系列经验和标准出台。它使人们不得不暂且放慢急行的脚步,反思原来急速、忙碌且紧张的节奏,究竟为人类生活带来了什么新问题的思考?

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设计是人类持续发光的智慧,更是人类改变自身命运的有效方式之一。这些都提醒我们常常直觉性地执着于寻找完美的决策工具——术,而忘记了寻找能够减少痛苦决策的思想——道。让我们唤醒和赋予设计之道以新的思想,去术存道。

一、设计先觉之道

设计先觉之道是我们在事件发生之前的未雨绸缪,在于不仅是事后问题的“处理者”,更应该是问题发生前所做的更多前瞻性的“先知先觉”。

其一,敏锐的关注与细微性的信号察觉。

这次疫情对设计的影响可说是个转折点,它将原来存在却没有重视的问题以无情的方式呈现出来。今天的我们在众多危机中被警示,未来的我们要在诸多环境问题出现之前,就以敏锐的洞察力预测未知的灾难,捕捉如蝴蝶振翅般的细微信号。[2]目前人类所做的震灾、水灾等灾害防控,均是捕捉信号,这类灾害的信号性较强。而未来给人类造成巨大伤害的灾害,往往是不易察觉的或者只有点点滴滴的微弱信号。在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中,设计者要熟知生态和科学知识,再经由科学分析后得知自然的些许微妙变化以及未来可能会产生的灾害,从而去研究设计应该如何预测并解决将会发生的问题或危机。对危机前信号的捕捉,是一种谋求生存或生态平衡的绸缪之计,也是对于危机的顿悟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攀援。

其二,理性的关注与前瞻性的设计预测。

在理性设计模式中,科学性备受推崇,目标的选择反映专业的视角和价值。设计的前瞻性依靠设计理性和专业知识,深化对问题的认知。在理性设计基础上,将科学引入设计,将问题解析与解决联系在一起。在理性的设计中,专家就是政策分析中的角色。如果专家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政策指向和专业知识而确立长期目标,并且启示设计决策,那么,就可以一定程度的预期问题的解决。因此,在应对危机的理性设计中,对问题本质的认知、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是依靠科学知识和专业理论,将知识性、可持续性和专业性有机结合,而这些都和前瞻性相关联。2020年,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综合设计系毕业设计作品“千°骨”(图1-图5),就是学生们尝试开发仿生的曲臂摇杆运动结构的研究,探索仿生结构的动态运动轨迹,结合折叠杠杆及凸轮轴的运动原理,采用可折叠特点兼具技术仿生的特性,探索智能感应建筑和开合系统设施。交互感应设施可形成未来遮蔽仓,在危险发生时形成遮罩防御外界危险,体现设计的先觉。

图1-图5 《千°骨》设计:姜天博 倪盛雪

其三,重新发现司空见惯中的未知部分。

设计的魅力就在于可以制造司空见惯中的陌生感、先进性和新鲜感。日本著名设计师田中一光在《设计的觉醒》[3]中用简朴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说他这一生设计思考的觉醒过程。他在日常中对生活认知不断反思与内省的过程,启发我们在熟悉的周遭中有着众多需要我们去再审视、再发现的未知部分。设计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创意方法,在文化再生、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设计将无法脱离可持续性的“复苏”“再生”“再造”“活化”等设计的重新考量并焕发新鲜活力而存在,这是实现日常生活的艺术感和新鲜感,以易于人们接受或者突破固化想象的方式去重新探究司空见惯中的未知部分,也是引导未来生活的构筑,更为生活的未来寻找可能性。

二、设计共生之道

设计共生之道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能力。人类在面临极端条件时,有着重新构建精神与物质世界的强烈欲望。共生,是相同或不同领域中各组织部分不再是竞争对手,而转而合作成为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其一,柔性策略设计和适应性措施。

人类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物种,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当人们学会运用设计之时,则开始在求生的同时探索与自然的共生之道。柔性策略的设计和适应措施归于人类的应变能力,健康系统才能做出最好的回应。例如,从灾难中学习,通过灾难应对措施减弱和适应灾难,通过设计进行减灾干预和高效应对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的发生,设计的力量体现在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人文关怀,体现在构建设计系统来积极回应社会的需求,体现在设计服务迅速的反应效率中,利用现代的装配形式,遵循严格的医学标准,湖北“火神山”等医院被迅速设计、建造并投入使用。柔性和适应系统也是可以再生的,因此不能漠视适应性的需求和变化。危机时刻生存环境的突然改变往往会创造新的时尚标,二次大战时期,女性想追求与表现个人独特之美的脚步从未因为战争而停止。大战时由于灯火管制而导致交通事故激增,英国的服装界便迅速迎合时事而开始流行夜光纽扣、胸针以及小型手包等时尚物品;同时,优雅的女士设计头巾的各类围系方式以彰显个性,利用甜菜根汁制作口红来润泽鲜亮的唇妆以突显靓丽形象,在大腿上涂抹乳液以彰显皮肤的饱满润泽的质感。英国政府鼓励女性将头发剪短以保证工作安全,时尚杂志为此也推波助澜,强调女性新发型的实用和俊俏。设计师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和适应关系、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突显设计闪光的智慧,这也是人类改变自身命运的共同责任。

其二,重塑新生活态方式的设计。

人们不断面对新的生存条件的同时,也同样重塑人们新的生活日常。这次新冠疫情的爆发,设计以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从公共设施、居所隔离设计到个人防护设备的创新性设计。新生活态的关系,线上的生活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转变成一种虚拟,人和现实世界的关系缩短成为快递或外卖送达前的最后一米。设计师也顺应新的危机需求和变化,追求生命、健康的房屋户型设计,人们在柔性策略设计中逐渐将客厅演化为多功能厅,客厅接待客人、家庭观看电视的需求逐步弱化,交互式的云蹦迪等在线娱乐活动在家居生活中逐渐兴起。这种重塑新生活态方式的设计是人与环境的共生之道。2020年6月28日,中国美术学院毕业设计展开幕,策展团队推出献给2020《共同生活》的一部太空歌剧的开幕片(图6-图9),以未来多维宇宙的“共同生活”为独特的主题构想:未来的所有对人类的考验远不止于生命的安危,还波及家庭伦理、社会治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融合服装设计作品演绎的开幕片以奇思妙想向我们展示了一张未来生活的面貌。开启了宇宙万物的生存维度,表述了未来“共同生活”的时空,晓宇宙之法则,跨物种之友爱,全宇宙生物无所畏惧地平等互助与共存共生。在属类的共通性和共同性中,重塑新生活态方式,诠释命运共同体的内蕴、温度与力量。

图6-图9《共同生活》太空歌剧开幕片 制作:杨树 于朕 服装设计指导:安郁汐 王书莹 陶音

其三,人事物场境设计的良性进化。

设计可称为创造一种关系的人事物场境等良性发展的“善缘”。人类的生存价值从循序渐进转变为层峦跌宕的多维度起伏,社会结构从单向转变为多层次的混合交替。身处困境时的生命需求和环境的律动产生更加直接的关联,引发设计师对实用性、功能性的良性进化的关注,而良性进化是一项漫长的过程。例如:在2002-2003年,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之后,京东、淘宝、阿里巴巴等线上电商平台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近年来,线上品牌和线下拓客的趋向越发明显,产业加速深度融合。在这次疫情时期,实体商业处于寒冬之际,众多新零售品牌却是订单爆表,甚至推出了跨界协作的措施,拉升流量并提升客户体验,激活商业价值,共同对抗难关。生态规划设计领域的知名学者斯坦纳(Frederick Steiner)在2011年出版著作《应对地球危机的设计之道(Design for a Vulnerable Planet)》中系统性探讨了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设计实践之中,向人们传递可持续发展在规划设计中的共生理念。[4]万物互联,大数据透视城市复苏。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去探求相互对立的两者之间的和谐与平衡,运用“设计共生之道”,发挥与自然共生的有机动能,创造良性进化的人事物场境的有温度有关怀的生活图景。

三、设计变革之道

设计变革之道是一种设计战略思维。面对诸多挑战,推动设计变革。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时代发展都在不停地推动变革的适逢其会。

其一,从已知探索我们的未知。

设计是一种创造,是从已知探究未知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进程,每一个具体环节都表现出极强的战略性。美国青蛙设计公司创始人、苹果设计风格奠基人哈特穆特·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在《前瞻设计:创新型战略推动可持续变革》中认为:设计美好的产品,用设计拯救未来!让设计发挥更大的综合性战略作用。[5]书中阐述了商业和设计的有效结合在推动世界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思虑高远,心怀责任,才能创造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从已知探索未知的设计变革,重构设计师精神,在通向未来的道途中演化与变革。

其二,记住且洞察我们的历史与未来。

历史和未来密不可分。进化和前行的探索脚步从未停歇,设计也在进化中始终被润泽着。危急时刻,重新思考生态视野中的人机关系。从社会学的研究视角来审视,人类从物质匮乏时代发展到产品过剩的同质化时代,从物质消费进化到如今情感消费的多元化时代,都说明了社会危机的多发性与社会形态密切相关,这为危机管理研究提供切入点。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变革和5G时代的迅猛发展,以全新的情感社交和低欲望的物质消费时代迎面而来,这意味着倾向情感设计和人文关怀的时代逐步启幕。设计如果缺乏来自内心有灵魂的设计,如果没有前瞻性的引领和文化的加持,如果没有传达思想和生活方式,无疑都是缺乏设计的可持续性。

其三,迭代反思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时代的变迁中,人类对材料重组的实质是重建精神世界。挖掘设计新的发展方向,将设计变革的中心放到迭代反思我们的生活方式、个体健康的思考。反思生活的本质和真谛到底是什么,我们想要怎样的生活;关注面向未来的设计。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站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世界判断未来的新认知与新常态。在此次疫情事件影响下,人们的健康意识愈发敏锐,对医疗资源、健康产业关注度更高,护理中心、健康会所、理疗医院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健康产业成为一种新商业发展趋向。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已将居民社区建设成“城市村”的概念,引入大型医院、医疗护理中心、学校以及购物中心,建设全配套的综合体健康社区。2020年,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设计学院的毕业设计作品《纽带城市——构建疗愈体系与医养互助的融合性社区设计》即是聚焦于未来智慧社区建设(图10-图13),从社区功能节点类型、医疗体系内部分区等都做了周密考量,特设助老环形扶梯、助老快速通道、助老电梯等设施,关注趋于多元化、纽带式的城市与社区关系,以白马湖地区为例设计具备医疗——居住——疗愈的医疗辅助的高效体系的适老化社区。化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形成一体化生活关怀网模式,为2020年智慧城市模型提供可参考的设计方案。

图10-图13 《纽带城市——构建疗愈体系与医养互助的融合性社区设计》 设计:黄凯

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是让人类持续生存并且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方式的一种智慧,它承担着改变人类生存命运的责任。设计之道不是技艺之道,而是社会与生活的关怀之道。设计师是设计的主体,也是新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先行者,责无旁贷地扮演着引领的角色。我们心中的远景是迈向未来的力量,预言未来的最佳方式是创造未来。然而,设计又是复杂且丰富的,需要我们深耕设计之道,并且释放想象能量,用心思索现实世界,创新设计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人类生活设计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