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玮(南京林业大学 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申 辉(南京林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随着林业市场的发展、消费水平与物质生活的逐步提升,家具产业的使用、体验、消费需求等观念于消费者而论正逐渐以外露的功能表达向内心的精神世界的追求过渡。内在世界不断的丰富,以家具为途径之一,进行内心追求的传达。精神层面的追求与器物的表面享受,在我国传统的养生文化于内在世界的层级上是有着异曲同工之感受。探究养生文化在家具设计中的实践,对于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家具设计以及消费者精神世界的养生追求,具有延展家具设计思维、充盈养生理念在家具设计中的实施路径的作用。
在庄子的论著中,“养生”最早出现于其中。“养生”一词可以将“养”和“生”拆解来理解。[1]在中医学中“养”即意为调养、养护等词义,而“生”则代表延续的生命的长度、人类机体的生长甚至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有生命特征的象征。养生一词流传至今,其内涵也有了更深层次的阐释,在人类世界及万物生长的规律中,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今,养生文化在家具中的发展从未被人们舍弃,人们借助家具造型的变化、木材的选用以及色彩的搭配等途径带给使用者身心上的调养以达到养生目的,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2]再者,从社会民众的机体健康的角度考虑,身体素质的健康与否是与整个社会的存亡息息相关。由此可见,个体身体的养护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养生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精神文明不断前进的推动剂。
在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中,人类因生理的需要、语言的交流、物质的交换等社会生存属性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与交流,为文化的发展、交流与传播以无限的可能与必然。家具是人类器物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蕴含了人类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特殊的文化内涵,而养生作为文化的类型之一,是与人类的精神发展并齐发展的,代表了千万中国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是千年精神财富的源流之一。此外,养生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决定环境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机体与周遭的环境时刻发生着物质的交换与传递,这就意味着养生所处的特定的环境对人类的机体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和作用。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家具是构成丰富多彩的环境的媒介之一,因此,居住环境中的家具设计就显得尤为被人们所重视。再者,环境中的养生学问早在先贤的著作中已有“痕迹”——古代先哲的儒、道、佛的智慧养生哲学,为后世追问者提供了天与地、时、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左传》中的饮水、用水的养生之道以及老子所提倡的择良地而居的养生哲学,无不说明,环境中的物质对于身心调养的重要意义。
正是因为人类物质需求与内在渴望的多重维持,从养生和家具设计的角度而论,其相互影响的现象不会停留于器物的表面,与自身内在机体的健康调理正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
在道家养生的哲学思想中,其核心理念是追求人的寿命不折且时间长久,推崇的目标也与其理念相一致,即生命的康健和绵长,以保证为追寻自己的理想而留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设定的任务,以及享受世间带给自身的完美的回报。道家思想中体现的对人的生命的珍惜、爱护,是养生文化的体现。着眼于今日亦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生命主题。相对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中的家具而言,除提供基本的坐、卧、休憩等功能外,更多的朝着符合人类审美意趣和生命关爱的角度进行设计。道家哲学中养生的相关思想,提倡把人放在各项事务考虑范畴的第一位置,这也是符合当今社会人的发展需要的。在家具设计中,人作为家具设计的消费者,以养生为基本理念,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结合道家中的人与自然融合相处的法则,以回归自然为养生之根本,追求自然且本真的家具设计和自然的生活方式。
而在西方设计历史进程中,设计师维克多在其著书《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中提到,设计师做家具设计时应当考虑使用者的接受程度与消费心理。维克多在书中强调,设计包括家具设计在内的一切人类创造行为,都应当把对设计的材料的使用寿命纳入可消耗的名单之列。维克多的思想与道家中关于人的生命的延长的观念极为相似,由此在家具设计中所引入的养生理念,关注的必然是家具的使用感受、材料选择等引发的对人类机体健康产生的调养作用。
养生文化在儒家先哲中体现为天与人的合一,讲求人、地、天三者的作用,其中人为核心,这与上述的道家思想如出一辙。在养生方面,儒家在于对人类生命的推崇,对于人自身内涵的修养以及保养身心的健康极为重视,以此由内在的品行继而影响外在的行为。在儒家的养生理念中,仁、义、德是修养身心的最基本亦是最为关键的品格。从平民布衣至帝王丞相,以仁、义、德等为修养目标,进而影响各自的行为方式。
而造物设计中的家具设计,与儒家的仁、义、德、礼等品行修养理念中所追求的和谐共生的理想相一致。家具设计中的养生文化所体现的和谐,是使用者、家具和所处的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样也是家具本身由设计所传达出的相关细节的和谐共生。[3]在养生家具中,和谐设计是养生理念能够被准确传递给受众的一剂良药。儒家哲学中的养生是身体与内心世界的共同协作,因此,家具设计以此种内外兼修的品质给予消费者养生的气息,并通过一系列的修养程序,指引使用者进行适当的养生行为。以堂屋的挂屏为例,人们常以品德四君子或者先哲的育人警句、名言,乃至生动的场景画面来装点室内空间,烘托养生的良好环境氛围。在家具设计中运用不同的造物手法,对内心的修养进行适时的补充与弥补,以此提高身心的健康程度。凭借消费者对精神世界的持久渴望,儒家文化中的养生哲学亦不断深入消费市场,满足使用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佛学中的养生哲学提倡身体与内在修养的达成。追溯中国的佛学之道,其与印度等诸国所发扬的精神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然而佛学在中国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禅宗的思想被定义为集大成者。而在家具设计中,更多的设计者愿意以大简致道的禅宗哲学体现设计的理念,传达设计者对禅宗哲学的理解。在家具设计中运用禅宗哲学,大都以闲情、逸致、空旷、寂寥的感受传递给使用者,其中蕴含的有无之道,在现代社会中,可与质朴、素雅的生活方式中所流露出的极为简约的理念相媲美。以日本深泽直人设计的家具产品为例,“无意识”是其设计的灵魂,核心是“without thought”,含义是“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其设计旨在令使用者在有意识的参与下,以无意识的操作进行欲将实施的一切行为。其设计的理念本身与设计的家具或者其他设计的产品以关爱消费者的健康为主旨,归还给使用者以自由的、无需过多意识参与的体验享受。以质朴的原木色系还原材质本身的纹理和质感,带给使用者最“无为”的需求。这也正是佛教中养生哲学的纯净、充满禅意的平淡感受。
佛学中的养生文化,讲求以平常之心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在物质与欲望横流的今日社会,家具设计中传递的佛学养生理念,对净化心灵、提高修养、端正修养极为重要。融合佛学禅宗思想的家具设计,体现的正是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压力所需的释缓。符合现今使用和审美需求的明代改良座椅,在感知觉方面对消费者作了极大的包容,保证使用者拥有松弛、宁静的体验,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同时,为佛学养生中适宜、适度的把握给予了满意的诠释。
道、儒、佛等的养生思想中渗透着器物对人的内心和机体的调养作用,家具的摆放环境和人类生存的空间与养生文化间的影响亦是相辅相成的。[4]以中国的园林为例,其堪称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典范,其透露的养生之道为众人称道。明朝时期的笔墨文人热衷于借景抒情、以物言志,他们对于自然美景、山水无不达到深爱之极的地步。在明代文人的笔下,大河、山川等都成为其抒发内心苦闷、愁思、感伤的对象。对于具有特色韵味的建筑——园林而论,文人们对其寄予了莫大的关注。明代的园林建筑,其格局都以依水而建、依山而立的形式呈现,园林的院外以花卉绿植和凉亭休憩为主,室内的眼中所见的家具布置又是另一番滋味。漫步在苏州园林中,其走廊一侧样式多变的漏窗、朦胧的木质花窗无不诉说着文人骚客的闲适意趣,体现着园林建筑在景色和观赏之间匠心的艺术营造,这其中也书写着庄子、佛教、儒家以及道家等修养身心的人文笔迹——情怀与景物的激烈碰撞,使得观者的内心得到很好的精神寄托。因此,不论是园林内供观者休憩的亭、阁、轩等,亦或是无砖瓦遮蔽的晴空之下,均扮演着重要角色。
园林建筑中别样的家具设计,成为观者赏花、喂鱼、逗鸟时歇脚的临时停留处,凭借园林建筑独特的地形、地势的构造,灵巧、生动、活泼成为园林建筑中家具设计的特点。讲求在行使其基础功能的本体上,与其周围园林建筑的和谐与共生。此外,在家具位置的摆放和款式搭配上,文人们在书法与绘画上的造诣也得到其一臂之力的相助。明代文征明之曾孙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一文中,对家具及其周遭的事物进行了众多评述。再者,明朝时期的养生名家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笺》中以一定的篇幅对居室内家具的摆放,及其与居室环境两者进行了比较,并由此书写居室中家具的养生之道。而在明代或清朝时期,最富有文人气息的场所当属写字、作画、谈论诗赋的书房。明代家具的“精简厚雅”配以笔墨纸砚,应是显示文人闲致自得、漫步人生道路最好的凭证——三五志趣相投的诗友相聚于此,或信步廊亭、或驻足轩阁、或品茗赋诗,亦是另一番养生之趣味。
以养生文化为基础的家具设计,其指向性足够明确——调养身心。养生家具的设计目标一般可以理解为在家具产品的设计中或者在伴随着养生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意向形式的实现,也可称为家具的养生范畴的设计内容。[5]设计目标是养生家具实现其价值的指向之一。设计目标分为一般设计目标和特殊设计目标,其中的特殊目标作为养生家具的重要设计内容,而一般设计目标则对特殊的养生设计目标进行适时的概括与补充、及时完善一般的养生家具设计目标的缺陷,且两者在某种使用环境下可以交替进行。
养生理念下的家具设计在维度的表达方面主要由设计目标、使用的环境和人机交互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文化意义来完成。
(1)养生家具的设计目标
养生文化下的家具设计目标在摒弃浅层文化的表象的基础上,转向深层含义的挖掘与再加工与设计。养生设计目标以核心的定义成为家具设计的中心角色,依托养生文化的独特个性,设计者凭借各式能够成为设计目标的家具,作为传递养生理念的桥梁,向使用者进行特定思想的表达。[6]在观者接受由家具所涵盖的养生设计目标,对此文化产生吸引力,并有可能进一步了解甚至使用。为此,养生设计目标作为家具产品进行文化表达的序言,对于独特的养生文化内容或是精髓的提取相较于主旨的传递更为重要,使观者十分明确即将触碰的家具产品,避免重复或者质疑目标对象的情况发生。养生家具设计目标呈现给观者的是机体与内心不同层面的,且与养生文化具有强烈联系的诠释。此项任务结束之后,由此可以顺利地进行家具使用环境预想和人机交互的设计,并以家具为载体,展现其养生设计的形式和特定的功用属性等多维度的信息传输。
(2)养生家具的使用环境
家具的使用环境在设计的其他领域亦见其身影。养生家具的使用环境一般可以理解为使用者在一定情景下或者外在力量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引发养生行为活动、所呈现的相关信息的汇合。在养生环境的家具设计中,消费者的使用环境在前述的设计目标中以生动的情景进行展现,并由养生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家具的设计和使用者的操作方式及行为特征决定整个过程中信息的传递质量与速度。再者,由于使用者与养生文化间的信息传递是以设计的家具进行文化传递的,因此养生家具的使用环境是养生文化和环境二者互相沟通的结果,并配合设计者自身的理解和借助家具而进行的诠释。[7]使用者的基本个性与具有一定形态的养生家具,亦需要设计者在主观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本体的感受和对养生家具设计目标所指向的对象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进而搭建物与人的交流平台。且养生家具使用环境的可接受程度,也与设计者对于养生文化的潜在能力的展示以及使用者的意向联系密切。
(3)养生家具的人机互动
养生家具的人机交互,要以家具的细节或者整体的设计要素中所阐述的文化含义与象征进行评判。[8]由此引发的设计者如何结合养生之道于家具设计,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使用者与所使用的家具之间产生的互动关系。如何进行养生文化的准确表达并符合使用者坐卧等姿势的行为习惯,关键是基于各零部件组合而成的家具产品的信息交流。在设计之初,暗含于家具产品中的养生文化,需设计者以设计对象所需表达的养生内涵为依据,进行参照的描摹和创造。使设计的家具产品以更为顺畅的语言进行养生文化的表达,让使用者准确感受和接纳设计者要想表达的意愿和自身需求的渴望的倾向。[9]以明式黄花梨圈椅为例,腰部及背靠的弯曲设计,与人体自身脊椎的构造相得益彰,缓解坐者后背与腰部的压迫与紧张感;双手扶持部位,浮雕有细腻的纹样或是镂空细刻精致的花纹,可供手部穴位的局部按摩。
明式黄花梨圈椅
在养生概念中,家具的设计以动与静的结合设计进行理念传输。动态传输指设计的家具产品以本身的造型为载体向使用者传递内在的养生文化和特定使用环境的联系,是对使用者进行购买和体验的先行假设;而静态传输是以文化的概念创造生动的视觉、触觉等非行动意义上的感知觉的判断,更倾向于受众的心理体验。
(1)动态传输设计
家具产品的设计是以其功能的实现为主导的,动态传输下的设计,使用者在体验养生家具产品时,以自身的操作意向来引发接续行为的产生,并在神经的感受刺激下,传递至感受器官,进而获得使用感受。[10]亦或者家具产品的自身的设计促使使用者行为的改变,以此来获得设计不表对象之外的更多的体验内容。在此情境下,使用者成为动态传输中的领导者,个体的创造性的举动会给设计的家具寄予新的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加快本体与客体间的情感交流。
(2)静态传输设计
养生家具的静态传输目标是传递家具产品中的深层次的养生文化相关的信息。设计的家具产品,以视觉为传输导体来解释家具中的养生内涵,所采取的是更为直观的视知觉的感受,以进行家具与养生文化在产品与使用者间的交流。[11]目的在于使消费者体验产品的过程中,减弱其由于误操作或者不明使用属性而带来的困难,为使用者提供说明与可接受性指引——在一定使用情境下,以可辨识的家具外形、色彩、材质等家具的基本物质属性或是象征性的元素,给予受众说明性的引导,在外在意向环境与内心体验的双向维持作用下,实现更为准确的养生家具设计的静态传输意图。
养生理念,正依附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和人类对健康的要求逐步渗透至家具设计中。传统的养生哲学为家具设计中养生理念的融入提供了巨大的借鉴意义;设计过程中将人、家具、使用环境纳入考虑范畴,借以动静传输设计手法,为养生文化在家具设计中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