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泉 任志勇 宋志红 董斌峰 胡志伟 聂启军 焦春海
洪山菜薹是紫菜薹的珍稀品种,稀特的国家级蔬菜珍宝,武汉市传统名菜,历史上被称作“金殿御菜”,与武汉另一特产“武昌鱼”,被誉为“楚天”两大名菜[1,2]。洪山菜薹肥美粗壮,色泽艳丽,质地脆嫩,食味微甜,风味独特,清香可口,俗称“大股子”,因原产于武汉市洪山区一带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栽培历史[3]。2005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洪山菜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7年,洪山菜薹正式被确定为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
目前,洪山菜薹常年种植面积333.3~533.3hm2,除集中在武汉周边的种植基地(洪山、九峰、青菱、花山、左岭、八吉府、天兴乡等)外,鄂州、襄阳、宜昌、利川等地也在发展种植,年产量0.5万~0.8万t,年产值1.5亿~2.0亿元,种植效益显著[4]。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产品需求出现小型化、特产化、精致化的明显变化特征,特色农产品市场需求增长迅猛。特别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种植户对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需求也日益增长。
2016年秋季,在洪山区周家湾村1块洪山菜薹种植田块中,发现5株既具有洪山菜薹典型特征,又具有部分胭脂红特征的单株,把这5株异株挖回试验田移栽,经过4年5代的定向选择,先后经过2次单株自交,1次姊妹系混粉,多次田间高选择压去杂、去劣,于2019年春季选择定型洪山菜薹新品种1902。2019年秋季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鄂州基地进行了大面积的品种观察试验,参试品种4个,面积均在0.33hm2以上,洪山菜薹新品种1902综合表现最佳,2020年对中选的2个洪山菜薹新品种又进行了大面积的观察试验,每个品种1.67hm2,新品种1902综合表现仍然最佳。
从播种到采收主薹一般85~90天,比洪山菜薹协会主推品种早熟25~30天。株高70cm,开展度80cm,基生莲座叶片大,为阔卵圆形,叶片绿色带紫色叶脉,叶面光滑,叶宽20~25cm。叶柄长15~25cm,宽约2cm。菜薹表皮紫红色,有微蜡粉,但有明显光泽。商品薹上细下粗,基部横径平均2.5cm,粗的可达5cm以上,平均长度37cm,单薹质量可达150g,平均为80g。花为总状花序,商品薹采收有10朵左右鲜黄色花为佳。年前每667m2产量约1500kg,是洪山菜薹主推品种产量的2~3倍。种子千粒质量约1.9g。适宜长江中下游区域秋季露地或大棚种植。
洪山菜薹主要栽培方式有2种,一是秋季露地栽培,二是秋季大棚栽培。秋季大棚栽培的主要优点是:少量年份碰到12月下旬和翌年1月的极端低温,露地栽培的洪山菜薹被冻伤,无法正常收获,而大棚栽培可以正常收获合格洪山菜薹,从而获取超额收益。主要原因是洪山菜薹喜冷凉,但不耐低温,在-3~-2℃的气温下,特别是持续时间较长情况下,露地栽培会出现严重冻害。
下面介绍的标准化品质栽培技术主要以秋季露地栽培为例,秋季大棚栽培可参照执行。
洪山菜薹适宜在土壤疏松肥沃、光照充足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但作为武汉市特有的传统名菜,如果想生产出优质的洪山菜薹,必须满足其在长期驯化过程中形成的对土壤、小气候等特有的要求[5]。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且水质符合GB5084的有关规定。最好选择北高南低的岗地,南面有水库、水塘或小湖更佳,这样秋冬季节可更好满足洪山菜薹不耐旱、不耐涝,喜冷凉,但不耐低温的要求。富含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的长江冲击沉积形成的灰潮土最好。
定植前40~50天,即7月中下旬进行第1次深翻晒田,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可用秸秆还田机将杂草铲除干净,然后用带五铧犁50马力(36.78kW)以上的拖拉机进行深翻,翻耕深度26cm左右。第2次翻耕可在8月中旬,这次可直接使用5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直接旋耕。第3次翻耕,可结合施肥整地、开厢作畦进行。这样通过高温和农业机械操作,可有效杀灭杂草、部分病菌和虫卵。
露地栽培适宜播种期为8月,大棚栽培可播种至9月上中旬。8月20日之前播种育苗,最好在有遮阳网的镀锌钢管单栋大棚或拉遮阳网的露地进行,因该时期高温、暴雨还较多,极易导致育苗失败,8月20日以后根据天气情况,适时移除遮阳网。8月20日以后,可直接在露地撒播育苗。
苗床地块可在7月中下旬深翻晒田,播种前1~2天准备苗床,每667m2苗床施合格生物有机肥100~150kg,硫酸钾型复合肥10kg,整成宽1.5~1.8m包沟、开厢的平畦。每667m2苗床撒播用种量350~500g,苗床条播用种量200~300g。出苗前可铺设喷灌,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出苗后半干半湿,促进壮苗。幼苗3片叶以后,每1m2宜留苗100~120株,如果苗太密,可适当间苗。苗期25天左右为宜,不能太长。
洪山菜薹长势旺、生长期长、且多次采收,所以更要重视施足底肥,一般底肥施用量是很多蔬菜作物的2倍。667m2施合格生物有机肥200~250kg或腐熟厩肥2000~3000kg,硫酸钾型复合肥50kg。可按包沟宽1.5m或1.8m作畦,整成深沟高畦或平畦,畦长最好不超过60m。如田块较大,每隔60m,深挖宽1m的腰沟,并配套。深挖“三沟”,是洪山菜薹品质栽培的一个关键措施,主要原因为洪山菜薹怕涝,一旦渍水,长势极弱,品质明显变差。
本田整好后,及时铺设孔距为20cm的贴片式滴灌带,准备定植。
苗龄25天左右,幼苗5~7片真叶,及时定植,露地栽培不要晚于9月中旬定植。选择茎粗、节间短、色紫、叶厚、无病虫害、根系发达的典型植株定植。洪山菜薹长势旺、株幅大,要注意适当稀植,株距40~60cm、行距75~80cm为宜,每667m2定植1500~2200株。定植时不要栽得太深,覆土部位以不超过双子叶或基生叶部位为度,因为覆土太深,容易引起腐烂,同时影响基部叶腋侧芽的发生。定植后浇足定根水,缓苗期如果碰上晴朗天气,注意每天或每隔1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缩短缓苗期,促进幼苗成活。
洪山菜薹根系较浅,长势旺、叶面积大,水分消耗量大,既不耐旱、也不耐涝,所以田间水分管理上既要保持土壤墒情,最好是半干半湿,又要及时排灌,防止田间积水。
养分管理上,因为洪山菜薹生长期长且是多次采收,所以施肥方面要基肥与追肥并重。要求基肥足,苗肥轻,薹肥重。一般在定植成活后7~10天追肥1次,每667m2可在雨后撒施尿素5~10kg。封行前重施追肥1次,每667m2施复合肥15~25kg,也可用饼肥50kg或生物有机肥80kg,最好能开沟施入。以后每采收1~2次,追肥1次,根据长势情况,一般每667m2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5~10kg,追肥2~3次。
生长前期,如田间杂草较多,在封行前可结合重施追肥,进行1次中耕除草。翌年1月上旬低温来临前,要注意控制肥水,以免长势过旺,易受寒害或冻害,也可在低温来临前2~7天,结合病虫防治,叶面喷雾1次为绿色农药的果蔬防冻剂。
洪山菜薹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跳甲和斜纹夜蛾;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蚜虫和菜青虫可每667m2用0.65%茴蒿素水剂230~250mL或10%浏阳霉素15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跳甲可用1%苦皮藤素水乳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或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500倍液灌根防治;斜纹夜蛾可用200亿PIB/mL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12000~15000倍液喷雾防治(最好3龄前幼虫,晴天早晚或阴天喷雾),或在水盆上悬挂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杀雄蛾。
洪山菜薹遇高温、受旱容易发生病毒病,主要控制蚜虫便可切断传媒控制传播;药剂防治可用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83增抗剂)100倍液或20%苦参碱·硫磺·氧化钙水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可用4%春雷霉素800倍液、3%中生菌素800倍液或3%多抗霉素600倍液喷雾防治,轮换交替使用,效果更佳。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昆虫、雨水传染,从伤口侵入,防治上首先从消灭害虫,及时防治病毒病、霜霉病等其他病害,注意田间排涝,减少植株伤口,病穴撒施生石灰入手,药剂防治可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主薹采收前开始,结合病虫防治,用植物源的0.04%14-羟基芸薹素甾醇(上海沪联生物药业)6500倍液喷雾2~3次,可显著提高洪山菜薹的商品性状和品质。
洪山菜薹采收前,最好根据薹粗的特性事先自行打制“掐刀”。一般“掐刀”刀片宽2.2cm、深2.0cm,刀口用砂轮打磨锋利;刀柄长20cm、宽2.0cm;生产刀片和刀柄的材料都可用铸铁,刀片和刀柄直接折成90°即可。此种型号的“掐刀”简单实用,可在小铁匠铺生产。
洪山菜薹具有“头薹不掐,侧薹不发”的生物学特性。主薹生长到25~30cm,要及时采收,以促使基部腋芽抽生侧薹。采收的主薹可根据市场供求情况灵活处理。
采收洪山菜薹时要注意如下要领:一是采收要用“掐刀”,切口略倾斜,避免积水,减少软腐病的发生;二是尽量下掐,一般连带基叶一起掐下,保留少数腋芽,这样萌发的侧芽较粗壮;三是尽量在晴天下午采收,这样有利于伤口愈合,也有利于保鲜;四是注意掐薹不留托,不伤底芽。
洪山菜薹采收后,立即装入可装25kg的塑料筐转运到临时存放的阴凉通风处。
根据销售商的要求,决定是否需要打掉圆叶,如需打掉圆叶,注意不能用手撕,最好用“掐刀”和利刀切掉圆叶叶柄,并保留1cm的叶柄。打圆叶的同时,要实现挑选、分级。
把达到二级商品规格[6]以上的洪山菜薹,根据分级结果,扎成0.50~0.75kg的小捆,以捆为单位,正放一把,反放一把,交错平放于可装20kg的泡沫箱中,在泡沫箱中加入冰袋以保持箱内0~1℃低温封口。注意不能“站着”(即花朝上)放置捆好的菜薹,否则容易弯曲。
泡沫箱上应标明产地、等级、净质量、交售单位、日期信息。运输过程中严禁烈日灼晒或雨淋;要在低温0~1℃条件下运输,并注意防冻、防热、防污染。采摘、分级、待运和运输要尽量缩短时间,全程最好不超过18h。如尚未装箱的菜薹需临时存放,可在阴凉通风处平放,码放高度不得超过100cm,并在上面覆盖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