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结果分析

2021-04-04 00:14李文燕梁彩玲李雪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血源性针头医务人员

李文燕 梁彩玲 李雪梅

职业暴露主要是医务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与诊疗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含有病原体污染的锐器刺伤皮肤,或者皮肤、黏膜被含有病原体的体液或者血液污染而出现的病原体感染现象[1]。现如今,乙型肝炎、艾滋病及丙型肝炎等血源传播疾病流行形式较为严重,医务人员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位,在日常诊疗与护理工作中常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艾滋病病毒等血源性职业暴露源病种接触,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概率较高,对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需要给予其足够重视[2]。加强对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为其制定针对性防护措施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性,降低血源性感染发生率,进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3]。本次研究对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监测情况及防护对策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 年1—12 月期间医院的高危工作人员1 091 名,正高12 名,副高115 名,中级254 名,初级646 名,无证64 名,其中324 名男性,767 名女性;年龄最小21 岁,最大72 岁,平均年龄(46.52±5.48)岁;工作年限:3 年以下56 名,3 ~5 年139 名,5 年以上896 名。纳入标准:(1)均为工作年限在半年以上的医务人员;(2)均为自愿参与研究。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职业暴露事件登记与风险评估 将医院的实际情况与相关要求相结合,制定针对性的职业暴露登记表,表格内容主要有职业暴露者的一般情况、暴露部位、暴露时间、暴露源、暴露经过、暴露损伤程度、致锐器伤类型及暴露之后的处理方法与处理时间、预防用药情况等。感染控制人员了解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登记表之后根据暴露源、暴露损伤程度以及暴露者的血清学情况对暴露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并对暴露者进行本底调查,对其实施相应干预与相关检测[4]。

1.2.2 职业暴露后监测 根据职业暴露登记表所记录的内容对病毒学与血清学的检测时间与检测项目进行确定,主要内容有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的种类,对于预防性用药的患者需要对其首次用药的剂量、用药时间、用药依从性及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监测[5]。

1.3 观察指标

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工种分布构成情况、关联操作及构成比情况及科室分布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例(%)表示。

2 结果

2.1 职业暴露工种分布构成情况

实施监测后,1 091 名高危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共有37(3.39%)例,其中发生职业暴露最多的工种为护士,共有19 例,占职业暴露例数的51.35%;实习护士发生11 例,占比29.73%;医生发生6 例,占比16.22%;检验人员发生1 例,占比2.70%。与去年同时期的70 例比较发生职业暴露的总数降低33 例。

2.2 职业暴露关联操作及构成比情况

实施监测后,1 091 名高危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关联操作共有37(3.39%)例,其中发生职业暴露最多的关联操作为拔针,共有18 例,占职业暴露例数的48.65%,其余为处理废物、手术、注射均发生3 例,各占比8.11%;缝合发生2 例,占比5.41%;采血、穿刺、封管、检验操作、运送患者均发生1 例,各占比2.70%;其他发生3 例,占比8.11%。

2.3 职业暴露发生的科室分布情况

实施监测后,1 091 名高危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共有37(3.39%)例,主要分布科室为外三科发生4 例,占比10.81%;内五科、外六科各发生3 例,各占比8.11%;门诊输液、内三科、手术室、外四科、外一科、心内二区、肿瘤一区各发生2 例,各占比5.41%;ICU、病理科、儿科、耳鼻喉科、妇科、功能科、介入科、内二科、内四科、外二科、心内一区、血透室和肿瘤二区各发生1 例,各占比2.70%。

3 讨论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为一线护士,由于其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在超负荷状态中长时间工作会导致其身心处于疲劳状态,加之接触锐器的机会较多,所以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较高[6]。其次,在输液完毕之后拔针时撕胶布动作为职业暴露的多发环节,拔针时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操作时存在侥幸心理等,将输液针头拔出之后,由于针头未进行很好的固定,如没有把输液帖和纸胶布完全撕开后再拔针,导致其处于游离状态,在对针头进行回收处置的过程中会与分离得针头发生碰撞,进而被针刺伤[7]。再次,患者输液完毕之后为其拔针的操作缺乏规范性,在拔针时未能完全将胶布取下,导致出现刺伤。另外,在手术过程中不能与医生很好的配合,导致出现误伤,部分高危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重视程度较低,在护理活动及诊疗的过程中未能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而出现职业暴露[8]。然后,高危工作人员普遍缺乏足够的自我防护意识。最后,实习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加之在操作上不熟悉,对个人职业防护缺乏有效认识,导致其极易发生职业暴露[9]。

对于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范措施有以下几点:首先,对医务人员加强职业安全教育,针对医务人员的状况和需求、不同岗位、不同职业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将职业安全培训纳入医院基础培训课程中及新调入、实习生岗前培训的必备课程[10]。其次,需要加强科室培训,例如对拔针等基础操作的培训,各医务人员加强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11]。再次,对于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禁止进行回套针帽,如果必须进行回套针帽,需要使用单手回套。然后,若被患者的体液及血液污染之后需要立即进行洗手并对手进行消毒,将一次性手套摘除后认真洗手。最后,对于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的科室需要查找相关原因,对于不规范行为造成的职业暴露给予整改,加强职业暴露业务学习,加强科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科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12-13]。

综上所述,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并对其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血源性针头医务人员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西部地区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
IUD取出术致血源性职业暴露1例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氯化锂对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神经分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