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2021-04-03 21:16陆其峰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22期
关键词:病案管理系统建构

陆其峰

上海市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事务中心,上海 200040

在现代医院发展中,医疗质量是重中之重,不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对于医院信誉和效益也具有影响,可以有效体现医院技术水平、综合实力等等,在医院整体水平评估过程中也是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在现代数字化时代下,建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对于提升医疗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本次针对长三角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现状、系统设计以及应用展开分析,以能够为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建构提供一定参考建议。

1 长三角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现状

1.1质控点多,人工质控难度大 目前在长三角医疗质量控制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都会发布很多的管理制度,在长期发展中虽然可以累积到一定数量,但是对于质控人员来讲很难对其全面掌控。同时制定的各个管理制度没有统一评价标准,导致质控细化中难度较大。

1.2即时质控存在较大难度 传统质量控制是结合出院患者的病案信息实施评价,从而实现相应的信息反馈,进而对下一医疗环节质量实施控制,注重的是“治”,属于是事后管理以及被动管理。医院质控部门通常会受到人力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注重终末质控,但是即时质控比较少,因此主要采用的是反馈控制模式,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因此无法在现代医疗管理中及时发现缺陷,及时纠偏[2]。

1.3即时质控精细化不足 医院当前管理模式采用的是院科两级负责制,在这一制度下质控基本到科室,进而科室针对个人展开二级质控,院级质控无法控制到个人,相对来讲医院质控精细化偏低。

1.4影响因素较多 在当前医院质控中很容易得罪人,因此周围环境对其具有较大影响,容易导致质控结果和实际情况偏差较大,无法有效确保公正性以及客观性[3]。

2 长三角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设计

2.1设计目标 在本次针对长三角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设计中,依照三甲医院建设标准和数字化、研究性医院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制定建设要求,以能够促进医疗质量管理质控形式、质控内容等相关方面的创新。在当前医院规模不断扩大背景下,医院收取病例数量以及年出院病例数量,不断促进医院历史记录的刷新,与之同时也提升了医院隐患、纠纷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当前如此大医疗信息数据和医疗安全压力下,需要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控制工作效率和质量,最大化降低医疗风险。在医疗质量管理中,针对之前的手工统计、事后改正以及终末质控介入模式要转变为全程质量控制,以便于及时发现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及早处理,最大化实现终末数据分析、汇总决策的精细化、规范化以及专业化处理,在此情况下建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对质控人员臃肿问题的有效解决,改善统计准确性差以及质控范围限制等问题。在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应用下,能够实现对医疗数据的全程实时采集,结合质控规则及时筛查收集的异常医疗信息,在规则范围内实现对医疗数据的甄别,发现异常发出动态警示,且将其及时反馈到质控系统,更有助于实现人机交互。针对各个科室的效率、安全以及管理等相关数据也能够实施全面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分析报告,为决策管理提供相关数据。在系统应用中有助于显著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以及规范化[4]。

在现代医疗质控信息化实现中,主要包括有三个步骤,分别为:第一,针对医疗管理规范实施梳理分析,针对核心制度分解为可操作的基本质控点;第二,结合医疗过程明确质控的关键环节,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管理流程的优化,确定技术要素。针对质控关键环节、重点,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采集相关数据;第三,选择关键要素,在前置式警示、质控结果反馈以及及时缺陷查找方式下,实现对医疗质量的深入分析和显著提升。在以上管理过程中,因为受到质控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问题,在沟通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正确面对,共同努力。

2.2总体设计 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中的临床信息系统比较多,不同系统的标准以及架构也存在差异,信息和数据共享度较低,存在一定的“信息孤岛”,想要实现互联互通以及共享难度较大,自然无法针对临床诊疗以及管理等相关信息实施汇总分析。所以在系统架构中需要建构大数据中心层,在HJS、LIS、PACS等相关系统中抽取数据实施展示。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系统中,临床大数据中心数据较为分散,在管理过程中需要以患者为中心,以诊疗为主线,及时抓取相关历史数据,且对其实施转换,最大化发挥数据价值。系统设计中采用的是多层架构,以能够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维护性,实现界面和业务逻辑的剥离,满足数据管理需求。

2.3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框架设计

2.3.1电子病案质量控制管理系统设计 医疗记录即为患者临床诊疗的相关信息,通过病案能够表现出患者的所有诊疗行为,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病案管理也是最基本组成。电子病案系统设计即为一个实时监控网, 主要功能为诊疗标准、统计分析以及信息反馈,基于系统可以在直接抽取以及定点抽样方式的结合应用下,定点监控病案系统,及时发现问题,自动记录,且将其及时反馈,以能够引导相关人员及时改善[5]。

2.3.2临床知识库及医嘱警示系统设计 临床知识库是在疾病临床指南的引导下,完成不同电子病案模式的制定实现。在设计模板中,主要是针对首次病程诊断依据、患者诊断等主要医疗数据进行记录,其中在首次病程记录中的上级医师查房内容等一定要详细记录,以防出现遗漏,同时也要注意不断开拓低年资医师知识面,提升医师专业水平。医嘱警示系统主要为前置式提示重点医嘱,其中包括有要在心电监护下使用多巴胺等等,在则以系统应用下不但能够及时提醒医师完善自己的医嘱,也有助于提升医嘱遵从率,最大化降低差错发生率。

2.3.3重点环节质量控制系统设计 重点环节也就是针对围术期和危重患者实施管理。在围术期质控中主要包括有三个环节,分别为术前、术中以及术后质控,手术以及麻醉质控也包含其中,系统需要针对手术患者实施全过程病历质控,不同环节质控内容存在差异,分别为:术前重点针对患者病历进行讨论实施讨论、做好术前准备以及麻醉访视;术中主要为监测处理患者生命体征、手术记录以及安全核查;术后主要为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且做好麻醉后访视。在患者围术期质控中充分体现了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等重要制度应用价值。危重患者质控内容书写主要为危重患者统计、抢救记录等。

2.3.4权限设置 在整个医疗质量管理系统设计中,医师权限设计是一个重点。针对不同级别的医师需要制定相应的权限,以能够在诊疗活动中自动实现三级医师负责制,实现上级医师指导以及监督责任的有效落实。其中权限设置主要包括有一般处方权、手术权限、抗生素使用权限以及麻醉处方权等。

3 长三角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应用

3.1医疗基础质量的控制 在医疗基础质量管理,通过医疗质量管理系统,可以建构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方案,有效落实各个工作任务职责及任务,实现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建构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以能够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法治化、设施规范化、制度完善化以及技术先进化,显著提升工作质量以及效率。可以在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医院的医疗基础质量控制质量。

3.2医疗环节质量的适时控制 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其中包括患者门诊挂号、检查以及治疗等诊疗环节、住院患者入院、诊断以及治疗等诊疗环节,所采用的相关医疗技术、诊断质量、医疗设备以及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等,均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过程中,也就是针对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效做好质量控制,以能够针对诊疗中的问题及时预测、预防、警示以及处理等。医疗过程和企业流水作业存在一定差异,更加繁琐更加复杂,同时也容易出现各种突发和意外情况。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中,一定要针对重点项目以及关键环节实施控制,尤其是检查质量、用药质量等等,如果只是采用人工质控模式,无法实现对其全面适时控制。在此情况下可以基于HIS数据支持,实现针对医疗环节质量的适时控制。

3.2.1药品比例和疗效的适时控制 在医院诊疗过程中,药物是一项基础工作,想要有效发挥药物的临床效果,必须要做到对症下药,也需要合理控制药物使用比例。当前长三角大部分医院都已经开始采用计算机系统,实现对药物种类和使用比例的控制,例如应用最广泛的是PASS系统,不但可以实现对药物使用的监测以及管理,同时也可以有效监测药物的配伍以及不良反应。如果在药物使用中出现配置不合理情况,则会通过不同颜色发出相应警示。然而部分大型医院,因为每位医师的患者数量比较多、药物使用量大,患者的病情相对更加复杂等,随着医师负责患者群的逐渐加大,进一步加大了医师的工作量以及药物使用复杂性,导致在此过程中对于PASS系统发出的警示,容易出现忽视情况,这一系统在应用中虽然能够发出警示,但是并不具备强制作用,导致在实际医疗规范中无法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例如在实际临床诊疗中,患者实是一位22岁患者,病情诊断为急性淋巴肿瘤,对患者实施复查后确定无误,医生采用的药物治疗方案为静脉滴注20%浓度脂肪乳以及10%浓度的氯化钾液体,每天一次。在这一药方中可以发现存在显著错误,即为脂肪乳不可以在电解质溶液中直接加入,不然一定会对脂肪乳的分子结构造成破坏,容易引发出现凝聚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在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中将药物处方输入后,针对这一处方可以实施相应的处理,且制定相应的防范机制,提出合理的更改方案,以提升药物使用合理性,为患者临床诊疗安全提供保障。

3.2.2对病种质量和费用的适时控制 当前在病种质量和费用统计分析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年报方式,相对周期较长,无法实现对其适时把握。在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数据快速、准确以及全面特点的应用下,能够针对全院患者所有病种实施分型管理,不但能够提供相应的病种质量及费用控制标准参考值,也能够实时统计分析出院病种的平均住院天数、费用以及疗效等,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异常,也能够及时调整和处理,更有助于实现对病种质量及费用的动态管控。

3.2.3病案处方质量的适时控制 针对病案质量检查中,之前主要为人工抽查方式,工作效率低、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另外病案以及处方质量管理全面性明显不足。通过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建构相应的病案处理质量监测系统,针对处方建构相应标准,对于没有按时完成的处方等,或者不够完善及规范的处方信息、病程记录等情况,均可以实现适时统计、监测以及分析,同时也能够针对实际情况发出提示和拒绝提示,例如如果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手术记录等,系统能够及时发出提示,以起到督促作用,有助于提升病历处方质量。

3.2.4检查质量的适时控制 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中,针对通讯系统、图像存档系统和实验室系统均可以完成详细建构,也能够针对患者危急值实施监测,吐过在检测中发现患者出现危急值,系统可以立即发出警示,针对医生的整个诊疗过程中也可以实现实施监控。如果是重症患者,通常情况下会不断发出危急值,较为频繁,所以针对危急值管理也可以制定相应的标准,以能够提升医院管理质量。在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应用中,不但可以及时了解检查中存在的误差率以及阳性率,也能够及时统计患者的检查转归情况和药物使用情况,基于相关数据制定相应处理方案,进而显著提升患者的检验质量。另外也能够针对患者的图像质量实施分析,及时统计误诊率、废片率等,以能够进一步提升影像质量。

3.3医疗终末质量控制 在当前医疗终末质量管理过程中,指标主要为病床使用率、治愈率、病床周转次数等等,在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应用后,针对以上相关指标可以迅速采集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对其实施适时控制,可以进一步提升终末质量。例如,针对医院每天或者每个月出院患者药品比例以及费用情况,可以及时统计分析,对于之后患者的医疗费用以及药品比例控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另外,在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应用下也能够提升数据采集及时性,迅速分析其特点,短时间内即可以统计终末质量中出现的各项指标,适时分析,提升掌握准确性,为其控制提供便利,更有助于显著缩短终末质量控制周期。

4 结 语

综上,虽然当前在长三角医疗质量管理中,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有助于显著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但是计算机并不能彻底替代人脑,例如病历书写准确性,系统并不能够有效识别。另外在医疗质量管理中,还需要针对临床路径管理等相关方面建构相应的系统,以能够进一步提升医疗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已经成为医疗质量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病案管理系统建构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建构游戏玩不够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