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辉
青海油田医院,甘肃 酒泉 736202
脑梗塞顾名思义为脑血管疾病,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血管闭塞形成,易发生于老年人群中[1]。该疾病患者临床上常有失语、偏瘫等表现,治愈率较低,多存在肢体运动及语言表达困难等碍障等后遗症,预后较差。康复护理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提高生活自理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将对青海油田医院诊治的70例脑梗塞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进一步探讨其在脑梗塞护理应用中的价值。研究报告如下。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9年09月至2020年09月青海油田医院诊治的70例脑梗塞患者,按数字随机分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康复护理),男18例 ,女17例;年龄(56-73)岁,平均年龄(63.19±4.26)岁。对照组(常规护理),男17例 ,女18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3.69±3.78)岁。组间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核准。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患者均进行生命体征常规检测、基础护理及相关用药指导。
观察组(康复护理):①有目的性康复训练。耐心指导并鼓励患者反复进行吞咽、噘嘴、咀嚼、鼓腮等口腔练习。鼓励患者吐字发音,通过重复练习字词句等恢复言语表达功能。督促并协助患者进行屈伸四肢,自主洗脸、吃饭、更衣等控制活动力训练,逐渐恢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指导家属及患者坚持对病患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对所有表现积极的患者加以奖励,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宣教教育。详细并耐心给患者解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定期举行脑梗塞疾病康复护理知识宣传讲座,加强患者对疾病康复的深度认识,提高治疗依从性。③心理护理:多于患者交流,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答疑解惑或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患者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建立正确康复疾病观,树立积极参加康复训练的心态。④体位护理:多采取侧卧位,并保持前伸患者、手握空拳的状态。每1至2小时变更一次体位,降低肌肉痉挛,减轻临床症状,避免压疮。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患者的生活活动力及评估对比神经功能缺损。
生活活动力[2]:根据(ADL)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生活活动力进行评估,ADL共包含10个项目,满分100分,患者轻度功能损害,分值大于61;中度功能损害,分值41至60;重度损害,分值小于40;完全依赖分值为0。
评估神经功能缺损[3]:采用MESSS标准进行评分:8至14分为轻型为神经缺损;1至29分为中型神经缺损;30至45分重型为神经缺损。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论文中涉及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20.0系统处理,两组患者数据资料经t值及卡方值检验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1护理后生活活动力对比 护理后,对于患者的生活活动力,观察组轻度、中度、重度功能损害及完全依赖分别为23(65.71%)例、7(20%)例、5(14.29%)例、0(0.00)例,对照组分别为7(20%)例、13(37.14%)例、13(37.14%)例、2(5.71%)例,X2=14.933,2.520,4.786,2.059。观察组轻度功能损害高于对照组、重度功能损害低于对照组,各组间比对,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度功能损害及完全依赖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对,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对比 护理前后观察组分别为(24.87±2.17)分,(7.92±0.98)分,对照组分别为(24.96±3.25)分,(13.75±1.03)分。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分值两组患者组间比对,(t=0.13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比对照组低,组间比对,t=24.2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近年来,在脑血管疾病中,脑梗塞较为常见。该疾病是由于局限性缺氧、缺血等原因导致的脑组织软化、坏死,影响脑血液循环。根据患者梗死部位可分为部分或全部前循环梗死、腔隙性梗死及后循环梗死几类[4]。梗死部位不同,患者治愈后所产生的后遗症也不尽相同,如造成患者失语、失明、瘫痪等。
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可直接影响预后,且无法自愈。康复护理可针对患者的肌肉运动障碍,讲话、进食困难,情绪障碍等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5]。本研究数据表明,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轻、重度损害率及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组相比较均较低,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脑梗塞护理中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预后,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