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云
山东省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性、多发性脑血管疾病,中老年为主要发病群体[1]。患者患病后,易出现偏瘫、语言、神经等功能障碍,且易出现糖尿病、脱水、下肢深静脉血栓、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多种并发症,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2]。而此并发症的产生,易导致患者出现肺栓塞,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命安全。为此,积极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现实意义。本院将9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究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效果,详见下文: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退役军人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2019年5月-2020年5月为患者收取时间。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4:21,48-79岁为其年龄区间,(59.67±1.42)岁为其平均年龄,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5:20,46-78岁为其年龄区间,(59.71±1.437岁为其平均年龄。将两组患者基线信息进行对比,P>0.05为其差异值,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应用与对照组,主要表现为: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告知其饮食、运动相关注意事项,协助患者摆放适当体位,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沟通,使其不良情绪得以缓解。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风险评估:下肢静脉血栓在长期卧床、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发病率,患者于入院当天,应使用深静脉血栓量表对其进行危险度测试,根据深静脉血栓发病危险程度给予患者不同预防干预,危险度较高者,应将抗栓压力泵应用其中,并使用适量肝素治疗,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危险度为中等者,则对其进行下肢功能训练,加强巡视次数,危险度较低者,鼓励患者尽早离床锻炼,并为其进行定时按摩,防止血栓形成;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详细为患者讲解脑梗死疾病形成原因、预防方法、治疗举措、治疗效果等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使其放心接受治疗的同时,对自身疾病认知度得以提升。告知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为治疗期间常见并发症,将此并发症形成后症状表现,如何有效预防,对自身伤害性等知识为患者讲解,加强患者风险意识,使其治疗与护理配合度得以提升;③心理干预:此次研究患者多为老年人,因其对自身疾病认知度较差,加之恢复较慢,恐惧、焦虑、烦躁等负性心理明显显现,护理人员应及时积极与其进行交流,在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基础上,为其讲解治疗成功,恢复良好患者病例,同时,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且专业的解答,在纾解其负性心理的同时,治疗信心得以提升;④病情监测:每天对患者下肢皮肤颜色、温度等变化进行观察,掌握足背动脉跳动情况,观察其下肢是否出现水肿、疼痛等表现,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防止形成深静脉血栓,而在对患者输液过程中,尽量选择健侧上肢,且避免同静脉多次穿刺;⑤生活护理:告知患者衣物应宽松肥大,食物应以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食物为主,保证饮水量充足,防止出现便秘情况,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下肢抬高训练,促进血液回流。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下肢肿痛发生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②利用本院自制调研问卷观察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为百分制,85分以上视为十分满意,60-84分视为比较满意,60分以下视为不满意度,十分满意+比较满意=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3.0软件整理,下肢肿痛发生率、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数据呈P<0.05,说明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
2.1下肢肿痛发生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研究组下肢肿痛发生2例,发生率为4.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1例,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下肢肿痛发生11例,发生率为24.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9例,发生率为20%,经数据比较得知,对照组下肢肿痛发生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满意度 研究组十分满意患者26例(57.5%),比较满意患者18例(40%),不满意患者1例(2.2%),满意度为97.8%,对照组十分满意18例(40%),比较满意患者17例(37.8%),不满意患者10例(22.2%),满意度为77.8%,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需经过较长的卧床时间,此时间段血液回流较慢,下肢活动力度较小,致使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3]。而脑栓塞或肺栓塞发生率因其增加,患者生命安全受此影响严重。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患者预后为临床关注重点。
预见性护理干预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4]。此种护理模式可针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预测,评估其可能出现的风险,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得以增强,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与护理水平,进而促进患者满意度提升。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显著,且在降低患者下肢肿痛的同时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