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尧,邱 阳,唐 猛,黄爱红,张世新,王海东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胸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 400038, 522375807@qq.com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经过27年的发展与改革,制度运行日臻完善,已成为培养素质过硬的医疗工作者的必经之路。但整体看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主要以临床医学理论和技能培训为主,缺乏对规培学员医学人文方面的引导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临床医学是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学科,对医师的人文素养要求较高,而医学自古以来都强调对医师道德品行的培养,作为新时期的医务人员,更应加强仁爱、奉献精神的培养,从而为人民健康、国家建设保驾护航。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1]。
为培养高素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临床医学人才,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着手将“医学人文-思政教育”融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教学中,实现了在规培工作中融入思政的理念,目前该管理模式已实施1年,自上而下以学科特质、日常业务、学员思想工作三个层级为特色靶点进行思政融入,从学员到教员均反响良好,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显示出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目前已向其他基地推广。
人是疾病的主体,也是医疗活动的主体,由于人具有生物、心理、社会三层属性,因此医学历来强调医师的人文道德素质。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在两千年前即提出从医者的道德规范,《希波克拉底誓言》被后世医学界称为医德规范,亦是所有从医者接受医学教育的第一课。我国古代医家皆对医者的人文情操极为重视,药王孙思邈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即为《大医精诚》,指出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还应具有高尚的情操;在当代的国内外医学院,人文课程都是重要的先导课程,目的都是培养医师的医德,让其认识到医学学科的特殊性、艰巨性、神圣性[2]。规培医师多数为初步接触临床工作的年轻医师,需要在此阶段打好基础,重视医德医风培养。
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医疗卫生保障事业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磨炼坚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住院医师,需要确保其过硬的政治素质,能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重大灾难面前,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临危不惧,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奉献精神,完成了各项救灾医疗任务。因此,在医师成长培养初期,尤其是规培学习期间,大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是保证医务人员不忘初心的重要手段。
高尚的医德和人文精神是决定医师成长的重要因素。医学是关乎人的科学,而人又是高度复杂的集合体,单纯的“看病”很难得到最全面的治疗效果。二十世纪初,技术的飞速进步使人体的观察维度逐渐发展为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人的整体观受到冲击,并且偏向于生物属性的观察研究,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文教育在西方国家的医学院校仍不受重视,这种只关注疾病、不关心患者的医疗模式引起民众的不满和国家的重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医学教育委员会明确了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要求,这种不健康的发展形势才逐渐得以扭转[3]。因此,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备标准之一就是具备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攀登医学高峰的艰难征途中,若无高尚医德的有力支持,可能出现对患者缺乏同理心、对待工作得过且过的现象,阻碍自身的成长。因此,医师的自身提升发展,需要人文思想的内功修炼,这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原动力,对于规培医师,应在培训阶段加强培养熏陶,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提供内在助力,乃至融入国家和人民的发展需求。
作为重要的临床科室,胸外科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完成各种临床、科研、教学等具体任务指标,而思政教育缺乏一定的量化指标,也无法带来直接效益,因此往往被淡化,对于在科室短期规培的医师,更是缺乏学习任务指标[4]。一般情况下,规培学员仅在科室交班会上,粗略了解下发的学习材料和时政精神,科室并不会为规培学员额外安排时间深入研究,而且也缺乏人文理念的传授,仅注重医学知识、技术方面的培训。
一方面,科室的规培带教教员多为一线医生,平时主要承担大量的医疗、科研工作,往往认为学员在医学院学习阶段已学习了思想政治类课程,在临床就应当抓紧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加上胸外科培训难度大、任务多、时间短的特点,因此疏于对学员的思政人文教育;另一方面,很多教员自身即对思政人文内容了解不多,存在认识偏差,容易流于形式,忽略了思政素质对人的熏陶。
现阶段住培学员对思政学习的重视度不够。规培学员初入临床,处于刚刚开始接触社会和实际临床工作的时期,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如,极少部分学员存在着“行医向钱看”的不良动机,评价其他医院或科室多以“收入多少”为标准[5];个别规培学员产生了精致利己主义的倾向,行事仅考虑自身利益,不考虑大局和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健康需求,缺乏悬壶济世的大医情怀[6]。因此,需要在培训过程中继续加强人文、思政精神的培育,引导学员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论对其自身发展,还是为国家培养政治可靠的医疗人才,都具有深远意义。
目前我们的思政教育内容较为空泛,临床科室、培训基地和教员对于思政人文的重视不足,内容质量更无法保证。主要停留在学习上级下发的材料,没有深度挖掘研习其中内涵和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学习方式单一枯燥,多数情况下仅仅是在交班会议上照本宣科,不能充分融汇现实实例来帮助规培学员理解,而且未能利用当前发达的信息技术进行全媒体、多维度思政教学。带教医师对学员的指导多在具体工作层面,少量专业外的教导仅在于医患沟通环节,其他医学人文、思想政治内容更是鲜有涉及。站在学员的角度,在科室例会听政治宣讲成为例行公事,难以引起足够的学习热情,平时工作中受到的又是短期效应指向较强的医患沟通指导,缺乏在日常医疗实践中提炼总结的具有长远效益的思想改造材料[7]。因此,思政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存在一定缺陷,难以帮助规培学员得到长远提升。
综上所述,针对科室既往存在的规培思政教育问题,笔者团队对“医学人文-思政教育”教育模式作了深刻领会,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规培教学整改调整,部署规划了针对规培学员的思政培训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社会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将价值观引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帮助学员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8]。
针对各层级和各方面的思政教育现状,基地从科室和教员的培训方层面,以及规培学员的受训方层面,着手实施思政教育方案,并充分融入胸外科基地特色。
道德是医学的本质内容,贯穿于疾病诊疗的全过程。因此,基地应对规培学员的道德品质进行教育,培养符合人民利益的、志存高远的临床医师,而非唯利是图之辈[9]。基地的入科教育环节,既往流程往往是教学秘书传达科室规定章程,在新模式下改革为基地主任或专家、教授多种形式的授课,利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分享自己的军旅生涯、从业经历、介绍典型病例、讲述对于学科的总结感悟,可以让规培学员认识到胸外科专业对于军队医疗保障的重大意义,感受学科温度、深度和魅力,体会胸外科手术的艺术性;而且这些专家的临床经历可以让规培学员认识到自身使命之重大,每位患者都不只是病历上的文字和手术操作的对象,而是鲜活的生命,规培学员必须谨慎、热情对待患者,铭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医患沟通是医学人文理念和思政素质的重要体现,规培学员与患方在一线接触,每次沟通都至关重要,关系着双方病情信息的交流、精神情绪的沟通、慰藉关心的传递等[10],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书写病历、完成手术。尤其在胸外科,恶性肿瘤罹患者比例很高[11],因此患方精神压力大、治疗预期高,需要规培学员充分理解把握沟通尺度、交流内容,站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立场,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安慰疏导患者及家属、有效传达诊疗信息,同时规避误解纠纷。笔者团队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一系列医患沟通的技巧和程序,使规培学员更好地将人文融入日常工作。第一,对于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患者,考虑部分患者无法接受诊断结果,需要配合家属以适当方式让患者了解病情;第二,在术前沟通环节,其前三次医患沟通都在上级医师的监督下进行,之后也会随机听取沟通内容,一旦发现有解释交代不清、态度恶劣不佳等情况,会及时介入,帮助规培学员正确合理应对;第三,我科患者术后出现呼吸、消化系统不适的概率较大,规培学员应耐心讲解、细致观察、及时处理,增加患者手术后恢复过程中的舒适度;第四,根据出院时患方提供的医师评测、感谢信、锦旗等,评估规培学员的人文素养和思政建设情况。
不同于只面向学生的单向培育,我基地重视带教医师的思政培训。开展带教工作之前,带教医师应首先加强自身思政素质,除了强调自身的学习外,还需要经过基地党支部书记的专门授课,以强化政治意识、改进教学方式[12]。在带教工作期间,带教医师大部分时间与规培学员相处,鼓励带教医师与学员充分交流,并仔细观察其日常工作状态,以了解其思想动态,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员每周都须向基地主任汇报规培学员的思想状况和开展的思政教育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讨论交流。
基地每周开展一次政治理论学习会,学习各级传达的思政学习资料,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影视、自媒体推送等,从历史或当代医疗工作者的优秀事迹中,搜寻优质内容并制作成学习资料,对学员进行思政教育,以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效果。胸外科的专业特殊,无论在灾难创伤救治,还是在传染病疫情防控方面,都承担着艰巨任务,因此我们坚持通过学习会进行思政熏陶,安排学员发表心得体会或者自我剖析,使规培学员受到启迪感悟,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
每周的病例讨论会上,基地时常会请规培学员交流医疗技术层面之外的心得体会,包括近期行医经历的体会、工作方法的认知,甚至遇到的迷茫困惑等。年轻的规培医师在行医初期必然会感受到各方面的困难,适时让大家展开交流讨论,可以帮助大家纾解情绪、树立信心、掌握应对措施,利于心理健康及下一步工作。
基地管理层针对带教医师汇报的学员思想状态和学习交流会议上的学员表现,每周进行总结,对其中的问题及时整改或上报处理,对个别学员予以关心辅导,对下一阶段的思政教育方向和措施进行讨论。
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思政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13],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为新时期医学生培养指明了方向,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内容发展扩充了内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将医学生培育为合格临床医师的摇篮,虽然临床教学有自己的特殊性,但仍具有教育的普遍特点,融入思政教育势在必行。思政德育作为内在驱动力,将极大推动规培事业发展、提高住院医师技术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好长期保障。
胸外科专业性强、平台要求高、手术难度大、治疗风险高,也是各类灾害救援、疾病防控的重点科室,对于医师的人文素质、思想政治水平要求很高,也对胸外科的规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科室、教员、学员既往存在的重视不足、内容欠缺等问题,笔者团队探索将“医学人文-思政教育”融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改革,新的规培管理模式富有基地独有的军事氛围、胸外科专业体验、教员学员并举、思想建设入微等思政特色,试行以来效果显著,在规培医师的思想觉悟、医德学风、知识技能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为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需要的、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优秀医师探索了新的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