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镇融合视角下的美丽城镇

2021-04-03 05:31寇坦娜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城镇街道融合

龚 曦 寇坦娜

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产镇融合”主要是指城乡一体化,是基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产业与城镇脱节的背景下,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弊端而提出的发展方案,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多方面。产镇融合的意义在于将产业与城镇结合,把城镇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把产业发展作为城镇发展的特点。在城镇资源禀赋和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础上,如何在城乡结合区域加强经济交流与协作,如何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如何通过就业人口集聚激发城镇活力和基础设施升级,都是当前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画溪街道独特的发展历程、建设特色、优势资源和工业产业,均适合发展产镇融合理念,本文以其为例进行探索。

1 画溪街道发展优势与条件研判

1.1 基本概况

画溪街道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全国百强县),与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均在两小时最佳交通圈内,现辖区域北靠长兴中心城区,东接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处于杭宁高速、申苏浙皖高速两个出入口之间,境内有沪渝高速“长兴西”出入口。宣杭铁路经过街道,长湖申航道穿过街道东部。街道区域面积69km2,户籍人口37991人,2019年财政总收入8.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71亿元,新能源、现代纺织、新型材料等特色产业占比达71.5%,经济产业强势。总体来看,画溪街道具有辖区面积广、交通条件好、产业优势强、地理位置优、劳动力丰富的特征。

1.2 价值识别

1.2.1 鲜明的产业优势

长兴新能源产业是中国产业集群50强之一,也拥有“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中国电池产业之都”、“国家绿色动力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国字号品牌,并获批省级“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画溪街道不仅是长兴西南门户节点,更是长兴唯一以产业功能为主导的扩展区,新能源产业承载地。

1.2.2 独特的城镇结构

画溪作为县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心城区连接南部、西部乡镇的重要纽带。画溪街道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初期工业功能区与街道建成区建设用地分别扩张并相互靠近,中期工业区配套功能日益完善,且形成街道建成区将工业区包围其中之势,成熟期工业区在成为街道的经济增长点后,对其产生反哺,城市功能不断加强,用地结构、交通组织也与街道建成区逐步契合,并实现二者一体化发展。这种以母城空间扩展加工业功能区为发展契机形成的街道模式,管辖空间极具特色,呈现独特的由1个工业功能区,4个直属社区和11个行政村构成的城镇空间结构。

1.2.3 丰富的资源要素

画溪街道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具备水乡田园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新城特征。其中,东部为画溪主城区、新能源产业园区;中部、南部为河网水田交织、家庭农业兴盛的高效生态农业村;西部为兼具江南水乡风貌和山水田园野趣的画里慢乡旅游区。历史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民间乡土技艺丰富多样,具有中华传统文化、草根文化等多元交融的文化氛围。

1.2.4 良好的区位价值

画溪街道地处长三角中心腹地,沟通杭、宁成为两大次级中心城市的“枢纽区”,杭宁、杭长、申苏浙皖三条高速飞架,104、318两条国道纵横、一条长湖申黄金水道贯穿,为环杭州湾产业聚合带的“节点区”,太湖南岸城镇发展带内重要的产业“引领区”。交通条件与区位优势突出,为画溪街道市场化品牌效应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基础设施支持。

2 画溪街道发展困境与挑战分析

经过多年以自发生长为主导的发展,画溪街道暴露出发展不均、管控无力和特色不显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城镇带动力弱,镇村分割严重,经济差异和设施配套差异显著;工业区内城中村与园区穿插严重,功能分布无秩序,公共区域管控不足;居住社区外来人口多,新居民管理、基础设施运维压力大;村庄大量土地因为发展现代农业已流转,产生了失地村民多、历史文脉被破坏,村庄特色逐步灭失问题。

3 基于产镇融合视角下的规划思路与策略

3.1 规划思路

规划思路上,梳理出应重点解决的“新能源、新融合、新居民”三大关系,即如何加强绿色能源产业与居民生活的关联度,从绿色能源走向低碳生活;如何用品牌园区有效带动画溪街道全域发展提升;怎么处理本地常住人口与外来务工人员之间的经济收入、社会治理以及生活资源占用关系。针对三大关系分别提出三个解决策略,并落实到保持美丽花园底色、擦亮产城融合本色和彰显绿色低碳特色三项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上,最终形成可落地、有保障的近期项目和实施保障。

3.2 规划策略

3.2.1 特色立镇——基于园区,聚焦新能源,打造低碳小城镇

以新能源产业优势为引爆点辐射带动全域跃升的发展路径。画溪街道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大力发展经济,同时还要注意环境的保护,不能以破坏生态系统作为发展经济的牺牲。同时,应加大新能源产业的开发,通过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能源代替传统的能源,把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大数据、新能源技术作为发展的重要媒介,在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农业、低碳服务、低碳出行、低碳生活领域,开展技术研究及应用以促进低碳落地。

3.2.2 镇村协同——面向行政村,立足新融合,促成一企包一村

创新性提出“一企包一村”策略,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真正构建“镇村生活圈”。挖潜不同企业、村庄各自优势及诉求,选取11家街道经济效益高、产业特色强、新能源应用多的优质企业与11个行政村建立“一对一”双向选择精准结对纽带。企业为村庄输入人才、资本、技术支持,村庄成为企业新能源产品实景展示区、职工休闲后花园、企业特供菜篮子,通过物质流动和人才流动,促进城乡关系重构,形成良性循环,实现镇村互联共赢。

3.2.3 共建共享——面向居民点,承接新居民,建设全生活社区

社区是新居民最为集聚的区域,为切实提升工作时间以外的生活品质,重点提升新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开放互动的社交场所提升归属感,建设文化场所、运动场所、交流场所,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通过创新复合的业态组合提升幸福感,分别针对精英人群、儿童老人开发运动健身、轻食咖啡、托管培训、健康保健等服务业态。通过包容共享的智慧服务提升获得感,依托本已运行的“掌心长兴App”开拓画溪街道民生板块,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发放新居民卡,并建立积分体系,实现智慧治理、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社会服务和本地居民一个平台操作。

4 基于产镇融合视角下的主要规划内容

4.1 保持“美丽花园”底色——构建镇乡全域生态格局、空间管控措施、城镇基本秩序

规划首先落实国土空间三区三线要求,其次强化建筑、道路、景观三方面空间管控措施,分别提出老旧厂房、违章建筑、农民住房的建筑管控措施,道路绿化增补、内部路网织密、路边建筑腾退的道路管控措施和滨水、轴线、重要节点的景观管控措施。最后从生产、生活、科技三个角度进行城镇秩序组织。

4.2 擦亮“城镇融合”本色——推动镇乡融合从“产业平台”走向“全域覆盖”

规划基于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五美”基本要求进行综合评定,分别从五个方面补齐美丽城镇建设要求短板,梳理出五美提升项目,尤其针对建成区强、田园村弱的现状基础,将建设焦点从建成区延伸至城镇全域,重点加强全域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改善,提升美丽城镇整体品质。

4.3 彰显“绿色低碳”特色——对特色产业重新赋能,促进镇村产业经济一体化

规划运用新能源产业作为爆点,结合当下国家大力提倡的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生产生活方式,对城镇的整体发展进行重新赋能,从低碳基础设施、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方式多方面打造低碳小城镇。同时,通过引导工业建成区和农业通勤村的结对合作,尝试建立绿色低碳的城乡关系重构试验区,深层次触发镇村融合。

5 结束语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工业型美丽城镇建设策略的研究对美丽城镇的推广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以画溪街道为例,通过对城镇基本概况、价值识别以及发展困境三方面的分析,基于产镇融合视角,提出特色立镇、镇村协同、共建共享的建设策略以及具体落实到建设项目和实施保障的规划方法,以促进化美丽城镇高质量特色、协同、全域发展,希望能为同类型美丽城镇建设提供示范样板。

猜你喜欢
城镇街道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热闹的街道
《融合》
文化边城镇远
热闹的街道
风居住的街道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