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伟
摘 要 从本质意义上讲,作文是建立在自我体验状态下的一种高级智力活动,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下,高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一些“误区”——由于缺乏个性化教学和指导,直接导致了学生的主体性迷失,不仅作文缺乏真情实感,随处可见虚假的套话,而且学生普遍存在缺乏信念、畏惧作文的不良心态。对此,本文立足于高中作文教学的角度,对个性化作文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 作文教学;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必修课“表达与交流”部分强调指出: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这不仅是对“个性化作文”教学提出了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还是在核心素养观引领下一种无可逆转的强烈发展态势,更是高中语文学科活动中一项有利于教学相长的重大实践课题。
一、简析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其成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难教与难学的现象,集中地体现在“三缺三化”,即缺乏“主动性、创意性和特色化”,在写作模式上具有“同质性、模式化、套路化”。一言以蔽之,“假大空”作文是共性,而个性化作文非常稀缺,作文教学长期处于低层次运行的状态。究其根本原因,主要來自于教师和学生两大方面。由于培养作文能力是厚积薄发的渐进式过程,所以许多教师鉴于“高消耗、低收益”的原因,把重点和精力更多地投放在基础知识和语文阅读教学上,对于作文指导和研究并不重视。就作文教学情况来看,高中语文教师只是重视写作理论和技法讲解,严重缺乏对作文实践感悟后的进一步指导和培训;作文教学没有系统性计划,既缺乏持续有效的写作训练,又缺乏即时且有针对性的批改和讲评。从学生层面来看,由于缺乏强烈的内在情趣和应有信念,作文活动多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由于学业负担较重、学习压力较大,许多高中生普遍缺乏作文基本功训练和科学的作文指导。
二、高中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所谓“个性化作文”,又叫“作文个性化”,即是指在“生本学主”教育理念下,教师引导学生坚持在自主体验和个性感悟的基础上,对“自我阅读与思考、自我实践与情感”的个性化写作。它不仅是语文个性化教育与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1.引导学生在个性阅读中锤炼个性作文能力
“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叶圣陶这一广为人知的“吸吐论”,不仅深刻地揭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还在于表明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常态化的课程活动为支撑,善于通过个性化阅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锤炼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作文能力。高中语文学科内容丰富且涉及面很广,主要包括字词句段分析、语言名篇赏析、古文辞赋鉴赏、阅读与写作等等,在内容学习与理解上有定性分析,也有许多不唯一性,在结构形式上有显性的,也有许多隐藏在留白、省略之处。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深入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地投入学习与理解、体悟与内化,不断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锤炼个性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并通过阅读与写作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作文能力得到进步和发展。
2.引导学生在生活涵养中锤炼个性作文能力
有业内人士强调指出:“语文与生活同在,它们的外延同等。”不仅如此,如果把语文说成是“水”或者“木”,那么,社会生活就是名副其实的“水之源”“木之本”。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还始终享有无可替代的“半壁江山”之誉。教师善于把语文活动真正投放到“社会生活”元素的涵养与滋润下,既可为教学相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元素,又能在“读写互动”中赢得令人期待的“1+1>2”现象,并且有利于不断放大个性化读写活动效应。以莫泊桑的小说 《项链》为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关于女主角人物形象的生活化分析,有人批判她是一个“爱慕虚荣、损家害己”的小资女人;有人认为“借项链参加舞会”的做法很正常,只是她没有即时告知朋友真相,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的可悲结果;还有人认为“玛蒂尔德现象”应当值得同情,尤其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宁愿耗费十年青春而默默主动地还债,更值得赞扬,即使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也是难能可贵的……这难道不是个性化读写现象吗?
3.引导学生在自出机杼中锤炼个性作文能力
《魏书·祖莹传》说道:“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在学校教育中,无论从语文阅读还是写作活动角度来说,都应当而且必须用细腻的眼光和敏感的触角去认真观察与思考,善于通过翻新或创新,才能赢得独到和个性,那种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的思维和做法是毫无个性的。比如,有学生在阅读《失街亭》后,并没有因循守旧地说一些骄兵必败等人所皆知的道理,而是以《从孔明斩杀马谡谈起》的读后感形式,从质疑诸葛亮识才与荐才的角度,提出了“与其执法如山在后,不如任人唯贤在前”的独特主张。再如,有人针对“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虽然同样在赞扬乌龟,其赞点却不是坚持不懈,而在于不畏强敌、勇于应战——如果没有后者的精神,怎么会有侥幸得来的冠军呢?这就是不落俗套的独辟蹊径,就是自出机杼的个性化作文!所以说,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像摄影选角度那样,在作文的思考与选材上立足“新”意。
4.引导学生在多元思维中锤炼个性作文能力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这就是说,人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是不尽相同的。有些人甚至大多数人原宥于惯性思维而难以寻求变异;而有些人却善于自我突破,在对于人、事物和现象上,能够不拘泥于某一方向或某个角度,进行多变量的考察和多因素的感知,进而给人传递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正因为如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与个体发展的前提下,善于利用他们求趣、求新、求异的活泼心态,积极引导他们争做鲁迅笔下的“勇士”,能够突破传统的约定俗成和社会生活中的相沿成习,在打破思维定势的同时,善于进行多向化、多元化思维,自觉主动地“反弹琵琶”,深入挖掘阅读活动中的丰富内涵,自主创新作文过程中的独特思路,不断彰显个性化作文的立意、语言和特色,如“老马未必识途”“俗成并不约定”“崇洋而不媚外”等,从而在厚积薄发中把他们逐步引向个性化作文的良性发展道路。
5.引导学生在激励评价中锤炼个性作文能力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种教学艺术的本质现象,一方面体现了教育人的思想与理念,一方面体现他们的能力与水平。它不仅存在于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同时也存在于教学评价的激励、唤醒和鼓舞上。就作文指导活动来说,评价不仅具有对学生作品的评定意义,它对于学生的未来写作更具有指导意义。有鉴于此,个性化评价不仅要突破并打破传统的概念化、程序化、单一化的作文评价方式,还要坚持在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本着发现、尊重、接纳的指导思想,重新构建人本化、激励性、多元化的作文评价体系,进而在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教学相长下促进学生作文的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比如,努力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评学方式,把它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结合起来,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把对学生的个体作文与小组作文评价相结合,把作文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等。
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而且必须坚持在开放性教育与教学理念下,一方面自我铸就点石成金的思想和能力,一方面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在灵性与个性上的自我表现,引领他们通过思我所想、感我所悟、写我所做、抒我真情等形式,不断彰显自己的真实、真诚、真切,进而在个性化作文中不断地走向更高更远的境地。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重点自筹课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个性化写作教学建构研究”(项目编号:B-b/2018/02/7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通联:江苏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