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表演型口语交际指的是用表演的形式展开口语交际活动,学生通过参与童话剧、课本剧、演讲等活动展开口语交流。这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形式丰富、生动有趣,学生能产生很强的代入感,口语交际的效果会更好。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表演型口语交际的效率,还要分清楚主次,避免将口语交流活动变成展示和赏析类的活动,要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放在首位,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交流为主,展示为次
教师要避免将表演型口语交际活动变成部分学生的个人表演,要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将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将优秀学生和能力较弱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交流,思考该如何提升表演的效果。
在阅读《鲁宾逊漂流记》后,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到课本剧的表演中,学生要展开自主阅读,并将《鲁宾逊漂流记》中的片段表演出来。在此活动中,课本剧表演并非是唯一的目的,教师还要观察学生的交流过程,看看他们是否能围绕“同读一本书”这个主题展开交流,能否通过讨论选定表演的片段,能否在讨论中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能否协商台词的修改,探讨如何添加动作、准备道具等内容。教师要依据观察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不敢和其他同学交流,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其大胆发言:“同学们讨论了鲁宾逊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人认为他沉着冷静、遇事不慌,但是也有人认为其具有一股野性,否则无法在荒岛生存。那么,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人物的呢?说说自己的想法吧!”这样就促使学生关注交流过程。
表演型口语交际活动和文艺汇演不一样,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展现自己的表演天赋。所以,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交流互动上,要关注学生小组讨论、排练的过程,看看学生是否能投入地参加到交流中,能否解决不愿意开口、不讲究社交礼仪、交流主题分散等问题,进而提高交际活动效率。
二、倾听为主,欣赏为次
倾听是交际的重要环节,若倾听能力高,那么交流的效果自然就好。在组织学生参加表演型口语交际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这一点,要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话语,并了解其陈述的主要内容,思考其观点和自己是否一致,然后思考如何才能说服对方。这样的活动以倾听为主,以欣賞为次,能让口语交流更高效。
如围绕“意见不同怎么办”这个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角色扮演的活动。首先引导学生找出各种生活中意见不同的片段,然后整合在一起,将其演绎出来,表现出围绕不同意见展开探讨的状态,再思考哪种交流方式更好。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先倾听他人的看法,尝试总结出重要的观点。如有学生总结对方的观点:“这位同学认为小学生不应该打电脑游戏。”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围绕同伴的意见进行反驳,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观点。该学生尝试反驳:“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沉溺电脑游戏是不对的,但是完全排斥电脑游戏也不对。因为电脑游戏能帮助我们放松心情,消除紧张的情绪,而且有些游戏有益智的功能,可以让我们手脑协调,充分动起来。”在这段讲述中,学生不仅总结了他人的观点,而且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用层层递进的方法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正是因为该学生提升了倾听效果,其表达才如此准确。
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在表演型口语交际活动中倾听到的内容展开讨论,通过复述的方式检验学生听到了哪些内容,通过解释、反驳等方式检验学生是否能结合听到的信息展开反馈。这样能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流中。
三、习得为主,过程为次
部分教师过于看重学生在表演型口语交际活动中的表演过程,要求学生完整地进行剧本的编排、道具和场景的设置,最后才是具体的表演。由于太关注活动过程,学生花费了不少心思在设计道具、场景上,其口语交际能力反而没有得到改善。教师要以过程为次,习得为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交际活动掌握具体的表达方法,提升交流能力。
在学习了《猴王出世》后,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主题为“怎么表演课本剧”的表演型口语交际活动中。在此活动中,教师并未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布置花果山、水帘洞,如何模拟猴子的形态,而是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到交际本身上。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猴子们都对瀑布后面是什么不感兴趣的话,你觉得石猴会如何劝说他们呢?”“当石猴决定探索瀑布后面是什么的时候,其他小猴子会说什么呢?它们会鼓励石猴吗?是不是有猴子想要劝阻石猴呢?”这些问题促使学生关注语言本身,他们开始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完成“劝说”这个主题交流项目。如有学生尝试加入了一段台词,表现了石猴的决心:“虽然在这山上,我们过得很快乐,但是我总觉得没有探索未知的领域,这会让我终生遗憾。你们不用为我担心,我会小心翼翼的,如果我发现瀑布后面是一个不错的地方,一定会回来找你们的。”
教师要关注表演型口语交际活动的整个过程,但是也要对他们在表演中出现的错误表示宽容,因为过程的完整性并非交际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习得口语能力才更重要。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掌握交际技能,在借鉴、模仿和改进中完善交际技能。
四、真实为主,虚拟为次
在组织表演型口语交际活动的时候,教师常常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精心选择了交流话题,创设了情境,并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和点拨,但是学生的交流效果依然不好。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交际活动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以虚拟为主,这样学生会感觉无话可说,自然效果不好。
在学生阅读了《梅花魂》等作品后,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主题活动中。由于名人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所以,学生常常无话可说。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设计交流主题,引导学生先和自己的父母交流,了解父母的童年生活有怎样的特点,然后选择其中有典型性的事情,将其编写成小品,和同学一起演绎出来。这样的活动主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能通过亲子活动了解父母的童年,然后将其展示出来。如有学生得知母亲小的时候十分喜欢跳舞,还曾经加入了市少年宫的舞蹈团,但是一次意外受伤却让她远离了舞蹈,远离了梦想。该学生感触颇深,于是就和同伴将其演绎出来,通过内心独白展现母亲当时心中的绝望和悲伤之情。
教师要避免学生为了表演而进行交际,而要将学生的交际活动和他们的真实生活体验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在更真实、更具有开放性的话题中进行互动,最后达到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交际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教学互动要放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表演型口语交际活动能更好地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在具体操练中提升口语交际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