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问精确解读

2021-04-02 10:14薛德禄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威武中路人民解放军

薛德禄

高效的课堂既需要教师认真地解读和引导,也需要学生的参与和配合。为了活跃气氛,构建互动课堂,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巧妙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精确解读,使学生成为阅读课上真正的受益者。文章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节课为例,就如何基于巧妙设问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高效阅读并进行论述。

一、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有效把握文本内容

朗读课文是阅读课上的基础环节,在组织学生朗读之前,教师先要确保学生把握文本内容,做到整体感知,了解并掌握新闻结构特点。为了落实这一点,可以通过巧妙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然后在這个基础上做到有效阅读。例如,先让学生浏览一遍课文,然后进行课堂提问:“朗读这篇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基调?”经过思考后,学生回答:“豪情万丈、慷慨激昂。”“你认为这篇课文中有哪些地方需要重读呢?”面对这一问题,有的学生回答:“‘锐不可当、英勇善战、冲破等词语应当重读,只有这样才能将那种胜利的喜悦展现出来。”有的学生回答:“‘切断、封锁、控制等词语应该重读,而且语气要干脆利落,读出骄傲和自豪的感觉。”基于课堂设问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梳理后,再组织学生朗读全文,促使学生有效把握文本内容,使学生读出文章的气势和感情。

二、组织学生梳理结构,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经过初次朗读后,学生对新闻这一文体有了大致的认识,在精读文章之前,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这一文体的结构进行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例如,进行如下提问:“我们都知道,这篇课文是一则新闻,新闻由六个要素组成,你们知道是哪六个要素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经过、事件结果。”“那你们能够从文中分别找出这六个要素吗?”“时间是1994年4月20日夜至22日22时;地点是西起九江,东至长江战线;人物主要是人民解放军的百万大军;事件起因是人民解放军因为国民党反动派不签订和平协定而准备发起渡江战役,打倒蒋介石;经过和结果是东路军、西路军和中路军各三十多万人占领各地,封锁长江,将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切断。”通过这样的梳理,既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了新闻的文体结构,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三、基于设问深入探究,拓宽学生阅读深度

1.组织学生观察标题

设问:文章的标题里提到百万大军,这是“号称百万”还是“确实百万”?

解惑:文中提到三路军,其中,35万东路军和35万西路军,再加上30万中路军,所以一共是100万,这是准确的数字,也就是说解放军确实是百万。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当时一百万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画面在脑海中勾画出来:在浩浩荡荡的长江之上,百万大军在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锋陷阵,横渡长江,这一景象是何等的威武壮观、气势磅礴。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感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有关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领略到这一雄伟壮观的场面。

设问:文章标题中的“百万大军”可以换一种说法吗?譬如用“威武大军”。

解惑:不可以替代,因为这是新闻,而新闻的语言具有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给读者提供具体的、明确的、真实的信息,从而增强新闻的可信度。与“百万大军”相比,“威武大军”不能将具体的人数交代出来,降低了新闻的可信度。而且,用具体的、明确的、真实的“百万”数字可以突出人民解放军兵力之多,也让人们在读完后立即能想象出这样的壮观场面,突出其作战规模之大,无形之中显现出磅礴气势,也将作者的气度和豪迈的胸怀显现出来。

设问:用“东西中三路大军”代替“百万大军”是否合适,为什么?

解惑:“东西中三路大军”相较于“威武大军”来说更为合适,因为它是“真实的、具体的、明确的”数字,而且三个方位,清楚地交代了这次战役的作战部署,对我军全线作战的情况进行了清楚的说明,这是词语的合理之处。但是新闻这种文体与其他文体不同,它的语言力求简洁,而“东西中三路大军”相较于“百万大军”来说,表达方式不够简洁,违背了新闻高效表达信息这一要求。在新闻中,如果能用一个字清楚表达信息就避免用两个字,能用两个字清楚表达信息就避免用三个字。此外,“百万”是准确的人数,也让观众认识到这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那些年轻战士的身影,他们没有清晰的面孔便汇集到洪流之中,也正是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和沸腾的热血,才创造了历史,取得了最终胜利。

设计意图:这三个设问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新闻的语言形式,并且通过“作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鉴赏新闻的语言特点,加深对学生这一文体的认识。

2.组织学生分析“中路军”作战情况

设问:阅读这简短的54个汉字,哪个字眼让人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

解惑:“即已”二字。这两个文言文副词,是指“就已经”的意思,虽然只有两个字,但却将人民解放军的辉煌战果骄傲地展现出来。

设问:虽然“中路军”取得骄傲的战绩,但是背后的艰难我们也不能忽略,哪个字眼说明了渡江之难。

解惑:“突破”二字,这两个字说明了“中路军”为了渡江成功耗费了很多的心血。

设问:为了方便人们理解,能否用“越过”一词代替“突破”一词呢?

解惑:不能。这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难度差异,相较于“越过”一词,“突破”更能突出渡江之难。自古以来就有“长江天险”一说,何况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此严密布防,不仅司令官亲自督战,而且敌方装备、武器和人员都非常充足。相比较而言,我方渡江装备简陋,既没有轮船,也缺少航母、军舰,只有帆船甚至是小木船。所以,要想打破敌阵,成功渡江,这是需要激烈战斗的,解放军需要用血肉之躯顶着枪林弹雨往前冲,用“越过”来形容太过于简单和轻松,它只是轻松地展现出结果,只有用“突破”一词才合适,因为这能显现出其背后残酷、惨烈、激烈的战斗过程。

设问:能否用“冲破”一词代替“突破”呢?

解惑:不能。虽然“冲破”和“突破”词语相近,但是不能代替。“冲破”是线、面,而“突破”是点、段;“冲破”是全线进攻,而“突破”是一段区域。在文章中,“突破”主要说中路军突破芜湖、安庆等线,所以用“突破”更合适,这也体现了新闻用语的准确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个设问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辨析和比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新闻语言形式特点,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全面性。

3.组织学生分析“东路军”作战情况

设问:阅读“东路军”作战情况,能否删掉“一切”“击溃”“歼灭”“抵抗”中的任意一词。

解惑:不能。“一切”表示范围,所以不能删除,否则信息不明确;“击溃”“歼灭”不能删除,否则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也就是所谓的“不准确”;“抵抗”显示出解放军的“霸气、威武”,如果删除了就存在“情感不足”的问题。所以,为了表达“情感”和“准确”的需要,不可以删除这些词语。

设计意图:这个设问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新闻文体的语言特点,知道很多语言形式是为了全面解说“思想感情”。

综上所述,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一步步拓宽阅读深度,这种教学方式符合现代化教育教学特点,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课上的受益者。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威武中路人民解放军
威武辽宁舰(一)
当奥迪RS5 Sportback的性能,邂逅乌鲁木齐中路的潮流与复古
瞌睡虫找朋友
山东舰,威武入列
基于中船中路项目谈深层软基处理设计要点
吃火锅的发现
威武老枪56半
人民解放军誓词的回顾与启示
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诞生的前前后后
人民解放军首次缩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