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评价,让阅读真正发生

2021-04-02 10:14戚艳侠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悬崖环节爸爸

戚艳侠

“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使大多数学生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曾几何时,吕叔湘先生的质问让每一个语文人陷入深思。时至今日,语文学习的痼疾仍未消除。尤其是阅读教学,从阅读方式上看,尽管单篇阅读、主题阅读、群文阅读各显神通,从阅读主体上看,传统教读、自主阅读、师生共读大秀风采,但从最终效果上看,似乎哪一种都不够尽如人意。小而言之,阅读天天讲,问题课课有。大而言之,阅读力提升长路漫漫。笔者认为,通过重建阅读评价方式,提升学生阅读力不失为有效的方法。下面结合本人《走一步,再走一步》案例,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基于建构与运用语言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只有让学生遵循语言学习规律,掌握方法,积极实践,才能增加语言表达的经验。《走一步,再走一步》语言细腻,包括标点符号都颇具匠心。教师设计了以下的环节。

采访“莫顿”:近乎崩溃之际,爸爸的哪些字眼给你力量?。

有学生找出:“就在下面一点儿”“就在边上”……“就”“能”是反复暗示“我”下来很简单,给了“我”信心。“好了”“好的”“很好”及时肯定“我”的努力,更加给“我”信心。

教师追问,“我”的语言后面的标点符号有何变化呢?

学生惊喜地发现,“我”前面几句以感叹号居多,后面几句就是用句号。这是为什么呢?一番思索,学生意识到,前面几句以感叹号居多,说明“我”的情绪比较激动;后面几句用句号表示语气比较平和。说明“我”的内心由恐惧变得平静了。

教师及时总结到,看来标点符号也能反映人物的心理呀!我们读书时,真的要字斟句酌,甚至标点也不能放过。

这样的设计,有效测评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理解、评价的能力。

二、基于发展与提升思维的评价

朱永新指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负担太轻,我们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要加强学生思维训练的负担。基于此,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概括、归纳的能力极为重要。但语文课毕竟不是思维课,不必也不应该把思维的发展剥离开来单独进行。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测评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独创性。

在把握人物形象时,我们通常会设计:“你认为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学生会直接带着问题找答案,或是直接从脑海中寻找词语给人物贴标签。静态的知识问答,学生获取知识可能会更便捷,但缺乏学生的思考,剥离了学生的思维過程,学生的阅读力很难真正提高。我设计了以下的环节。

小组讨论交流,结合文中语句说一说:“我最感谢谁,因为……”

要说清最感谢谁,就要对文中人物加以评析、比较,学生要真正沉入到文字中去,避免表层认识、片面认识。学生需要打通思维,将语句品析、文本理解与人物评价和语言表达有效结合,而这离不开正确的思维方法的有效运用。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既要肯定,又要引导其多方面考虑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否定对方的意见,说出自己独特的意见。如果出现异口同声的情况,教师应积极引导,切忌一锤定音,束缚学生的思维。也可以设置一些创造性议题,让学生求异发散,进行正向、背向、逆向、纵向、横向、对比等思维活动,以此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独创性。

三、基于鉴赏与创造审美的评价

教师要从审美的角度,引领学生研究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探究发现其内蕴和包含的美的思想和情感。师生漫溯于文字间,始于发现、精于鉴赏、终于创造。《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冒险”部分,心理描写方法多变,细腻传神。七年级的学生,心理描写的概念还停留在小学阶段。如何能让他们领会并习得多种心理描写的技巧呢?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同桌合作读读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在心理描写方面,它们有什么异同,

①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悬崖,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②我绝对下不去。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学生只能说出这是对“我”的心理描写。我补充到,两句都是直接表现“我”的心理,第一句是内心独白,第二句是揭示“我”内心的矛盾、斗争。怎么习得更多的描写方法呢?我设计了以下的环节。

自由读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括号内的语句能不能去掉呢?

我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这些词语是对“我”的神态、动作描写,是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我紧张的心理,不能去掉。

接着,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到的心理描写方法:通过描写幻觉表现心理,通过内心独白表现心理,通过展示矛盾表现心理,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心理……这样,学生对文章的表达之美有了充分而深刻的认识。为了进行创造美的测评,我又设计了如下环节。

请你接着“远远的,我就看到了儿子……”往下写,写一写爸爸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注意用上刚才学到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品读、比较、练写,学生明白了:阅读,是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他们鉴赏与创造美的过程。

四、基于传承与理解文化的评价

文中的爸爸在“我”置身悬崖时,理智冷静、悉心指导,帮“我”爬下了悬崖,也让“我”战胜自己,走出了因体弱多病带给我的心理阴影。爸爸的做法不可谓不明智,但这一做法的背后,其实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西方文化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爸爸的镇静自若、理性睿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置身悬崖的是你,你的爸爸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爸爸会臭骂一顿;有的说爸爸会打110;有的开玩笑说根本不需要劳驾爸爸,因为爸爸、妈妈会看我很紧,不让我出远门。

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不同做法的背后其实是中西方文化尤其是家庭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家长推崇“感性教育”,希望孩子待在“保温箱”里,害怕孩子经受“自然界的风吹雨打”。西方家长较重视“理性教育”,注重培养孩子敢闯、敢干、敢冒险的意识和能力。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长自然会有不同的表现。

走一步,再走一步,在阅读教学中,倘能重视并切实进行阅读评价,让阅读真正发生,学生的阅读力定会逐步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睢宁一中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悬崖环节爸爸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悬崖采割夏至蜜
悬崖
我和爸爸
悬崖边的树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