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
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一门学科,需要发展学生得言得意的能力。郝晓东教授说过,人文文化传承的本质是故事,语文学习需要从故事开始。不同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追求语文学科的人文化,采取故事植入的方式,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天然的联系。笔者以《山水画的意境》教学为例,试述如下。
一、从故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山水画的意境》是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艺论文,节选自李可染先生的《漫谈山水画》。文艺论文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对于作者阐述的“意境”内涵,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陌生感。通过故事植入的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当中,也需要学生从兴趣出发。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故事植入的本质在于唤醒。学生对于本课中作者列举的齐白石画虾的故事、毛主席的《十六字令》的诗歌背后的故事了解,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意境”在画作、诗词当中作用的认识,学生也容易在故事当中发现意境、获得意境、从而尝试去赏析意境。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课堂习得的基础上,出示李可染的《万山红遍》,让学生尝试通过“情”与“景”相融的方法,去赏析画作。
二、故事植入的基本要求与形式
针对一篇议论文,在故事植入时,需要围绕议论性文体的基本特点,根据文本的主要要素,进行故事植入。在植入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植入的基本要求与形式。
1.故事植入的基本要求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的故事有很多,与文本内容相关联的故事也比比皆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植入故事,首先要围绕文本的核心内容来植入故事;其次要从学生学习的生长点植入故事;最后要从学生的兴趣激发点植入故事。所植入的故事内容要简短,如果故事内容过长,则喧宾夺主,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实施;植入故事的频率不能过高。如果一节课中,植入的故事过多,则影响了学习任务的完成。植入故事的内容要与学习文本高度关联,否则会离题万里,不知所云。由于故事具有复杂的情节性,课堂植入的故事可能无法完全显示,还可以把故事作为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去了解。
2.故事植入的基本形式
首先,需要剥离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模式。可以通过语文的形式进行,如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当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在《山水画的意境》中,围绕对作者李可染的了解,教师就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作为故事形式,让学生了解作者。其次,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看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得直观的认知,这也是课堂中经常用到的方式。最后,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让故事在课堂中得到复现,变得生动。这种方式,需要教师围绕“学习单”,进行任务的前置,否則不仅不能够实现故事与文本的联系,反而会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课堂当中故事植入的形式不论怎么变化,本质在于让学生通过故事与文本内容建立联系,进行实践,实现对“意境”内涵的理解,并能够学以致用。
三、故事植入的基本时机
故事植入,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对“意境”的充分认知与理解,建立起对作者写作思路与选材方式的共鸣。故事植入,需要合适的时机,才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课堂导入阶段
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充满趣味的导入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于永正老师曾说过:“上课的第一句话要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像磁铁一样把学生吸引到学习内容中来。”对于初中生来说,故事植入就是课堂当中的“磁铁”。在《山水画的意境》导入当中,教师通过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让学生阅读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通过对故事当中“景”的提取,去初步感受“意境”,为学习课文中山水画的意境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2.“知人论世”阶段
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课文都具有代表性,要想深入认识与了解文本,我们一般还需要了解作者,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通过与作者相关联的故事,容易让学生获得对作者全面的认识。《山水画的意境》作者是李可染,与李可染相关的故事数不胜数。围绕“意境”,教师可以介绍李可染49岁的时候才开始尝试山水创作,随后游遍祖国千山万水的故事。学生通过李可染在长江三峡所见的景、所产生的情、所创作的画,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提炼的观点:除了意境,还要有匠意。当学生“知人”后,一般还要进行“论世”。李可染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除了他高超的绘画技巧之外,还在于他作品所传递的热烈、进取、喜悦,代表着李可染创作的最高境界。教师通过出示李可染创作七幅“万山红遍”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家作品的表达内容,往往是“言为心声”“画为心意”。通过这样的故事,学生对于“山水画”就有了直观的感受,同时对“意境”有了准确的认知,对于“山水画”与“意境”的联系,经历了思维的过程,就能建构起对文本议论的整体感受,获得思辨能力与审美愉悦。
3.理解论点阶段
议论文一直是中学阶段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围绕论点,展开论述,明辨其论据与主张,采取常规的教学方式往往效果不显著。借助故事植入,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论点。《万山红遍》是李可染的画作,其中包含的故事资源非常丰富。首先,“万山”包含了广阔的地域,作者如何在有限的空间表现无限的区域;其次,中国传统的以墨入画,一般“红”只是浓涂淡抹中的点缀,但李可染剑走偏锋,以“红遍”入画。教师通过李可染选材、选料、选色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李可染文章中的观点,体会其议论方法。
4.丰富语文素养阶段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决定了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气质。人文化课堂,需要让学生在得言得意当中,实现以文化人。在《山水画的意境》教学中,关于山水画的故事有很多,教师可以作为课外的补充,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关于近现代的知名画家李可染、齐白石、张大千等,也都有着丰富的典故,如果学生进行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诗画中意境的理解;还可以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从议论的角度,提供一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选择材料、表达观点的故事,让学生得到人文性的熏陶与启示。再如,还可以围绕学习文本,实现学习内容的迁移,把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音乐学科、数学学科、历史学科等联系起来,让故事成为串联起“跨文化”的桥梁,通过故事作为支架,实现“全人”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故事植入,从教师角度,需要教师找到植入的视角,准确把握植入的时机;从学生视角,需要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点,让植入的故事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教材视角,植入的故事要与教材有着一定的联系,植入的故事能够推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徐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