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宴
摘 要:针对近几年小学美术拓展课程的开发热潮,我校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后将传统文化——刺绣作为小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途径,本文以生为本,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教师通过对基本的技法探索、文化认知和生活应用等方面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刺绣文化,达到美学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手绣 应用 拓展课程
刺绣即用针线在织物上绣制各种装饰纹样,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刺绣品类繁多,技法精细,应用广泛。然而在机械化的时代里,传统手工艺渐渐失去了光芒,人们对手工艺文化的认知越来越少,为了让更多的孩子重新了解传统刺绣的魅力,我校开设了剡源绣坊拓展课,课程围绕刺绣文化、刺绣技法、刺绣的应用等方面展开。从简到繁、由浅入深,通过实践和应用,让孩子们在课程中体会手工艺术的魅力。
一、秉承乐善理念,创设善艺课程
为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艺术素养,我校开设了剡韵绣坊拓展课程,课程以传统手工艺——刺绣为基础,结合本校“中正、乐善”的办学理念,以及培养“乐学、善思、乐体、善艺、乐创、善梦”的溪小人的育人目标,课程开发上通过文化理解、实践操作和探索应用三方面来开展(图1),让学生了解刺绣工艺,体会匠心精神,达到提升美术核心素养的目的。
课程在开展的时候,笔者将课程内容解构细化,对毫无基础的小学生而言,针线活是一件新鲜事,许多孩子甚至没有过缝补的经历,因此在课程设计上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原则,从文化涵养到实践操作层层深入,同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我校育人目标,初步设计出课程的结构(图2)。
二、继承前人智慧,开启手绣篇章
㈠探寻古味绣韵
刺绣作为我国古老的手工艺之一,渊源深厚,教师引领学生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了解这门艺术。在浙美版教材中,笔者发现了绣品的独特魅力,如《民族纹样》一课中的服饰、鞋面等,打开了孩子们对刺绣的认知。传统刺绣通常作为布帛类的装饰,也有单独的刺绣装饰作品。而刺绣的纹饰非常有趣,有包含福禄寿等美好寓意的文字图案,也有象征王权富贵的腾龙飞凤,以及各种时期人们信奉的一些神灵等等。纹饰的排列也是千秋各异,或根据布纹形状,或只做边角装饰。在古代,刺绣作为女孩子的必修学科——女红,也是由来已久。学生从刺绣的历史文化、纹饰和技法探寻着手绣的魅力,初步了解手绣工艺。
㈡实践创新绣艺
剡韵绣坊课程内容和素养提升的目标体系(表1)
在课程实施方面,笔者设计了三个单元的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操作能力,由简到繁,从绘到绣,提出了每一个单元的学习要求以及所要提升的美术素养(表1)。
1.寻味生活中的设计元素
刺绣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设计图稿,合适的图稿对绣出漂亮的成品是至关重要的,图案并非越复杂越好,也不是依样画葫芦的样式,在学生学习初期,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喜欢的东西,用概括的简笔画的形式进行图稿设计(图3)。
2.融入创新主题元素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开设了分组式自主探究设计。引导孩子们将有趣的事物绘成简笔画,进行组合底稿创作,设计稿通过审核后,孩子们可以自行选择布料、配上彩线进行制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渐渐会浮现一批批有意思的成品,也有半途出现问题的,如图案过于繁琐、不适合刺绣、针脚不齐等,在教师指导下经过修改再制作。
⑴创网络表情绣布面——添趣味
在网络盛行的时代,各种表情包的应用真是充满了智慧,简单的几条线即可组织成代表各种心情的表情包,在刺绣中的创意应用也是非常大胆和有趣的。有的将表情包绣在了香包上,也有的索性创出一组发饰,组内人员人手一个,你笑我哭她囧,无所不有(图4)。
⑵汇傳统节日绣文化——增意味
节日也是个很好的题材,每个节日有不同的习俗,吃食不同,色彩也不同,绣出的节日氛围也是美美的、暖暖的。端午节的粽子香包,形状可爱,又能作为拉链扣;圣诞节的颜色就比较丰富了,强烈的对比色将圣诞的标志性图案绣成可爱的毛衣胸针,既有美感又中西合璧(图5)。
⑶融诗意情趣入作品——显韵味
品读诗词领会诗人的心境是诗词文化的灵魂,将美丽的诗句绣成作品会是什么样子呢?从学生学过的诗句里去寻找灵感和意境。是鱼戏莲叶间的闲情野趣;是一声梧叶一声秋的伤感情思;或是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生机盎然(图6)。
㈢借鉴民间传统纹样推陈出新
在刺绣的各环节中,图案纹样的设计无疑是最具难度的,所绘制的图案要有含义就更难了,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纹样的课程,如:剪纸喜花、民族纹样等,也有许多古代的服饰、器皿上的纹样充满了奇幻的色彩,如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民间玩具中的虎头图,门饰上的狮子图案等等。教师将这类图案课程罗列后归纳出几个可操作的纹样,融入到刺绣中去,既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又能丰富刺绣作品的文化内涵。
⒈平安喜乐——文字绣
以线为主要表达方式,将表达平安、喜庆、吉祥的文字作为素材绣成作品。此类作品通常有一个外形轮廓,大体比较简洁,干净,颜色上也多倾向明艳靓丽。学生在操作时比较容易上手,一般以直线、曲线、粗细线为主。(图7)
⒉妙趣横生——生肖绣
生肖作为最受欢迎的一个设计门类,在我们的绣品中也隆重亮相。通过师生们共同探索,通过收集各种卡通形象和绘画造型等,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一些线描为主的图案,然后再将图案进行简化、概括、夸张,形成了一组组适合学生刺绣的生肖图案,孩子们绣起自己的生肖可谓兴趣十足,不少技术成熟的孩子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了,经过几周奋斗,最后的作品也是非常可喜的(图8)。
⒊守护神兽——纹样绣
对于程度好的同学,自发组成精英组,从找纹样到画纹样都能协作完成,教师引导其从浙美版的《生肖贺卡》《青铜器》《民间玩具》等课文中去寻找适合的纹样。学生们从舞狮、布老虎、饕餮等传统神兽中受到启发。狮子作为百兽之王,形象雄伟俊武,舞狮代表吉祥如意;白泽和貔貅作为上古神兽,在神话中地位崇高,白泽象征祥瑞高尚之气,而貔貅则有平步青云之意,深受人们的喜爱。当神兽遇上刺绣后,神兽变得更加活泼灵动,作品则附上了神奇的力量(图9)。
三.探索应用添趣,传承匠心精神
刺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在生活和美术作品里应用甚广,在学校开展学生拓展课程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挖掘出了更多新的应用功能。
㈠装点——服饰上的小精灵
学生在学会各种刺绣小技巧后,最初会将无意间衣服破洞处绣上纹饰,以掩盖小破洞,但是慢慢地随着一股手艺风气的影响,不少学生在千篇一律的校服上缝上属于自己的标志图案,在白色的T恤上绣个可爱的花纹等,为自己的服饰增添生趣。
㈡配饰——物件上的小情怀
经过师生为期一年的努力,剡韵绣坊推出了许许多多的“老手艺新用处”,有各种胸前别针、发饰、车挂、钥匙扣等(图10)。作品一出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好评,还有不少师生朋友争相购买。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既丰富了美术素养,又获得了劳动报酬,在被肯定中体现价值。
㈢应用——生活中的小物什
茶巾和杯垫是茶友们热爱的小物件,通过手绣的工艺更显出了茶的温度与悠长,在组合产品的设计中,重点推出了刺字绣的杯垫,一组杯垫两种图案、两个颜色,以线条为主学生实践起来看似比较简单,实则在折角、收边、穗子上的处理还是有很多小诀窍的,比如线不能拉太紧,否则布会皱起不平整,翻面时要把四角用针挑出等等。泡一盏正山小种,配一组手绣茶垫,茶香、绣美(图11)。
剡韵绣坊的课程和作品被渐渐推广和认可,同学们从不懂针线活的孩子,变成了热衷绣艺的小匠人,从绘图中学习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手绣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实现做一名“乐学善艺”的溪小人。从一个小小绣坊推广到全校师生,剡韵绣坊不仅仅是孩子们喜欢的课程,同样也受到广大手工艺爱好者的追捧,在闲暇之余老师们也会来绣坊感受一番工艺之美(图12),手绣在校园内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参考文献:
[1]粘碧华.传统刺绣针法集萃[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吴山.中国纹样全集[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奉化区溪口镇中心小学 浙江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