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一句俗语,好像是对医生只看表面症状,不求病根病因的批评。其实在对腰疼的处理上,绝大多数医生不论是诊断还是治疗,也都是从腰上进行处理的。今天我们不妨改变一下医头医脚的习惯,尝试一下从前面对后背的腰疼进行治疗的方法。
对腰疼后病前治的方法是有中医理论根据的。《黄帝内经》说:“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就是治病对阴阳的调理不在于谁多谁少,而在于求得平衡。还指出,“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意思是阴面的病可以从阳面来调理,阳面的病也可以从阴面来治疗。阴面、阳面的问题,其实就是人体的前面和后面的问题。因为任脉在前面,还号称“阴脉之海”:有统任一身阴经的作用,所以阴面就是身体的前面;督脉在后背,又称为“阳脉海”,有统督全身阳经的作用,所以阳面就是人体的后面。腰疼的后病前治,是从前面来调节阴阳平衡的一种方法。
中医认为,“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相反,如果骨不正筋不柔,气血就会出现问题。从临床上来看,不良体态可以导致慢性的筋骨损伤。中医的筋指的是软组织、肌肉、韧带、关节囊、筋膜等有支撑作用的组织;骨就是骨头,中西医没有歧义,而致病的主要原因是由筋引发的。因此,可以用按摩、运动的方法进行相应的调理,以达到前后平衡、阴阳平衡的目的,从而使腰疼的困扰得以消除或缓解。
腰部酸疼无力
这种症状太常见了,好像一个疑难杂症似的,长时间困扰着许多人。有的病人很难给自己洗一次头,因为稍有弯腰,腰就疼得难以忍受,中间要休息几次,才能完成洗头的艰巨任务。确实给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久坐是现代人的一个特点。中医认为,久坐伤腰、伤肾。久坐为什么会引起腰部的酸痛无力呢?因为坐着的时候,后面腰部的肌肉始终处在工作、拉伸的状态,时间久了就导致腰肌劳损的产生,而在腰椎的前面有一块肌肉叫腰大肌,因为老是坐着,就长期处于收缩、不工作的状态。腰大肌本来在肚子很深的位置,但奇妙的是,如果它有问题了,用手从肚子上往下一探一按,就可以摸到它。
腰肌劳损可以在家进行自查。人趴在床上,枕头垫在肚子下面,在腰椎两边的两块肌肉叫腰方肌,如果有了腰肌劳损,用拳头、手掌一推揉它,就会很疼很酸;还可能摸到疙瘩状的东西,中医叫条索。有酸疼或有条索,就说明已经有了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怎样调理,正是后病前治方法的用武之地。仰面躺下找到肚脐,从肚脐的中间位置向两边各三横指的地方,有个穴位叫天枢,在天枢穴的深处就是腰大肌。如果腰大肌有问题,天枢穴会很敏感,一点揉就会有明显的痛感,还可能有条索,在家里可以刺激这个穴位来进行调理。
比如晚上躺在床上睡觉,找到天枢穴,两只手反掌让四个手指紧贴在一起,在天枢穴上进行按揉,不用太大的劲儿,就会很敏感,很疼。要注意把条索揉散揉开,让腰大肌恢复力量,恢复工作。当前面的腰大肌开始工作,前后阴阳平衡,后病前治的目标就实现了,因腰肌劳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就可以避免或减轻。躺在床上舒舒服服的揉揉肚子,就可把迁延难愈腰部酸疼无力的症状给解除或缓解了,是很容易被接受的。
单侧腰骶髂关节疼
骶髂关节就是骶骨和髂骨的连接处,在人腰部偏下的位置。疼点往往在腰带的下边、腰椎两边的位置。
骶髂关节疼有个特点,通常是一边疼重,一边轻,疼点也是固定的,用手按这个点会很敏感,感觉酸痛难忍。它和腰后侧的肌肉无力有密切关系。腰肌的弱化,几乎是现在所有腰疼病的根源。由于腰肌的无力,脊柱或腰椎就不稳定,包括骶髂关节也不稳定。中医讲“筋出槽,骨错缝”,骨关节有微小的错位就会引起疼痛。
坚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会像胶带一样牢固的绕贴在骨骼上,不会因肌肉松弛无力而引起腰疼的问题。反之,如果久坐不锻炼,核心肌肉群弱化了,特别是脊柱前面的肌肉弱化了,脊柱就会晃来晃去,骶髂关节就很容易发生小的错动。一旦错动出现了,疼痛就会如影随形的出现。怎样进行治疗呢?仍可采用后病前治的方法,从前面入手进行调理。
先找到肚脐,从肚脐的中间位置向下四横指的地方有个关元穴。定位关元穴之后,如果是右侧的骶髂关节疼痛,就向右侧三横指;如果是左侧,就向左侧三横指的地方寻找疼点。对这个痛点进行刺激,仍然是用两手反掌,四个指头并拢的方法进行按揉,要点是保持住向下的力量,推揉大约5分钟,觉得疼点变轻了就可以了。一天可推揉两次,什么时间把这个疼点揉开揉散了,骶髂关节疼痛的问题就解决了。
找不到疼点的腰疼
临床上有一类患者的腰疼,医生问疼点在哪,患者的手一会儿指上面,一会儿又摸下面,说不清楚哪个部位疼;医生经过检查,也找不到明确的疼点。患者的疼痛好像呈放射的网状分布,觉得哪里都不舒服,哪里都疼。
对这种找不到疼的腰疼,有個特别的辨别方法,就是在做抬腿动作的时候,患者的腰会疼。在抬腿的时候,患者还会觉得很费劲,转腰也很别扭。治疗这类腰疼的方法也很特别,就是用力抓腹肌。
人们的腹肌主要分四层,就像穿的衣服一样,有外套,有中间的,里边还有衬衣。肤肌最外面的是有名的八块腹肌,叫腹直肌;下一层较靠两边的叫腹外斜肌;再往里的叫腹内斜肌;底层的叫腹横肌,它们像一个圆筒一样,紧紧地包裹在腹腔上。腹部侧面的内腹肌、腹外斜肌和腹横肌有了问题,三者之间的运动有不协调的情况,就会产生腰椎的功能障碍和无疼点的腰疼。抓腹肌的目的就是使三者的运动恢复协调,从而缓解疼痛。
躺在床上,找到肚脐的位置,在向外大致一巴掌的地方,其实就是腰部侧面的位置,用虎口掐住腹部肌肉,做抓握的动作,甚至可以用较大的力量向上向外作提拉,有时手下会有咯楞咯楞的感觉,这可能是里边的条索被拨动了。
如果不方便躺下,站着抓也是可以的。有时会一侧疼,另一侧不怎么疼的情况,疼的一侧就是问题较重的地方。要把它抓开、松解开,使两侧的肌肉重新恢复平衡、协调的状态,目的是恢复核心肌群的稳定性,让脊柱稳定。这样做,找不到疼点的腰疼可能就会不药而愈了。每次可抓5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就行。坚持做,大约一周时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能串到腿上的腰疼
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很有名的腰疼,虽然在所有腰疼疾病中占的比例是很小的,但疼痛非常剧烈,特点是从上向下呈放射状的疼或麻,有时会在床上几天动弹不得,令人非常恐懼。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是很有特色,认为它的病根是本虚标实。本虚就是肝肾亏虚,标实的表现是疼痛或麻木感很明显、很剧烈。病因是劳损、外伤、风寒等因素。不论中医、西医都认为,是因为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太大了,使髓核很容易膨出,如果是向后侧突出,就很容易刺激到神经根。只要刺激产生了,串疼串麻的感觉就出现了。因为每一神经根都负责一定的区域,所以疼或麻的范围是比较大的。
中医讲究治病治本。既然知道了病因是腰椎间盘的异常造成的,就要找到其背后的根源。这就涉及到间盘所处的环境问题,并着眼于改善这个环境,让环境友好,让椎间盘的压力没有那么大,让脊柱更稳定。
怎样使脊柱更稳定呢?要依靠周围肌肉群的强力保护,要从肌肉群力量的加强、平衡和协调入手,需要多种手段结合在一起,帮助缓解腰椎间盘突出这一严重的问题,可采用放松肌肉和运动锻炼的方法来进行调理。
放松哪里的肌肉呢?可放松腰大肌的止结点。它在大腿骨的内侧,在腹股沟向下一点点的位置。仰面躺在床上,把疼的一条腿弯曲竖起,向外展开,找到腹股沟的中点,再向腿的方向两个横指的地方,像有个窝似的,用大拇指按进去,和骨头紧挨着的地方就是腰大肌的止结点。如果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疼的话,一按就会非常的疼。用大拇指顶着这个疼点,不要按揉,然后左右开合地摆动大腿就就行了。一次可做两分钟,一天一次就可以了。治疗的方法很简单,但这个点很敏感,有点儿疼,需要忍耐一下,做了之后就会很轻松。
运动有两个典型动作,一个是臀桥,一个是麦肯基疗法,都对调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好的效果,这里介绍一下臀桥的锻炼方法。
仰面躺在床上,将两腿弯曲并排竖起,膝关节之间保持大致一个拳头的距离,然后用臀部的肌肉发力,把身体抬起来,形成身下空的桥型,并使肩、背、腰在一条直线上。动作的难点是靠臀肌的发力把身体抬起来,而不是腰肌的发力。做完之后,如果第二天腰有点酸,就证明是做错了;臀部有点酸,才可能是正确的做法。臀部肌肉发力就是使臀肌收缩,一时把握不好的,可在训练中慢慢体会,找找感觉。
臀部肌肉得到了锻炼之后,骨盆就稳定了,腰椎也稳定了,这是臀桥训练的目的所在。臀肌收缩抬高,保持大约5秒钟就够了,然后落回到床上。有人训练时过度用力,常常把臀部抬得过高,这样就把压力集中到了颈椎上,不是臀桥训练的目的所在,是错误的;有人还喜欢枕枕头,这也是不对的,也会对颈椎形成压迫。正确的做法是不垫枕头,肩、背、腰、大腿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在一个平板上做就很好。
把身体抬起并保持5秒钟,以做10个为一组,中间可稍微休息一下,连续做3组。老年人可能坚持不了5秒钟,可短点时间,循序渐进,尽力而为就很好。
腰疼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约有80%的人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腰疼困扰,有的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迁延难愈,成了沉疴老疾。后病前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治疗方式,不打针、不吃药,自己在家就可以调理,省钱、省力、没有副作用,并且效果良好。
编辑:若愚 woxingzhai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