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虎 盖州市中心医院 (辽宁 营口 115200)
内容提要: 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与传统开腹手术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以本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所接治的1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分别实施常规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并比较各项手术指标。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手术用时及术后残石率比较上未见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研究对象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
胆结石是胆道系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胆囊或者胆管疾病,根据结石发生的不同部位,将其分为胆囊结石与胆管内结石。胆囊内一旦形成结石,就会刺激到胆囊黏膜,不但会导致胆囊内发生慢性炎症,而且结石嵌顿在胆囊管或者胆囊颈部之后,极易引起激发感染,导致患者发生急性胆囊炎,对其身体健康具有较大的威胁[1]。近些年,随着胆结石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对疾病的治疗方式也比较多,在临床上经常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其中,在内镜技术的不断完善下,胆结石手术也从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逐渐发展为腹腔镜手术,并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为此,本文以本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所接治的1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与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将本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所接治的1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设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上述对象均经由影像学检查且符合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诊断标准。随机将上述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82例,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展开研究。
试验组研究对象具体手术步骤如下:患者于术前行常规禁食禁饮,并对患者进行胃管以及导尿的留置,并肌注阿托品,用以抑制腺体的分泌,同时注射苯巴比妥确保患者处于镇静,对患者实施复合麻醉。
待麻醉结束后,患者取仰卧位,经脐穿刺,建立人工气腹,并置入腹腔镜,并对患者的胆囊以及肝门进行观察,确认无误后即可实施手术。首先,行常规胆囊切除,采用金属钛夹将胆囊动脉以及胆囊管游离。牵引胆囊壶腹部,使胆总管暴露出来,于患者胆总管切口前,务必认真、仔细的观察,切勿伤及患者血管区。将切口控制在1.5cm左右即可,随后于切口处置入纤维胆道镜,以掌握患者胆内胆管结石情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取石,将取出的结石置入收集袋内,待取石结束后对患者腹腔进行观察,是否尚存残留结石,如存在残留的结石,则可采用合理的方式予以吸取。依次退出胆道镜及结石收集袋,最后将T型管插入胆总管内,并予以完好的缝合。
对照组研究对象术前准备工作与试验组相同,待麻醉结束后,患者取仰卧位,垫高患者腰背部。行常规开腹,对患者胆囊以及肝门情况进行观察,分离胆囊、胆囊动脉、胆囊管,切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后,将患者胆囊摘除。暴露胆总管,做1.5cm左右切口,采用纤维胆道镜对胆管情况进行观察,取出结石后以生理盐水予以冲洗,将T型管插入胆总管内,缝合切口,于T型管内逆行注入生理盐水,并观察胆总管有无渗漏。放置引流管并固定,行常规关腹。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用时、残石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其中术后恢复情况观察指标包括术后72h最高体温、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信息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研究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研究对象手术用时为(131.61±30.25)min;对照组研究对象手术用时为(129.87±28.94)min。两组研究对象在手术用时数据比较上未见显著差异(P>0.05)。
试验组术后72h最高体温为(37.52±0.51)°C、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为(1.36±0.45)d、住院时间为(7.65±2.58)d;对照组术后72h最高体温为(37.96±0.62)°C、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为(3.12±0.86)d、住院时间为(15.96±3.78)d,上述各项指标比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由研究数据结果可知,试验组共计术后残石病例10例,残石率为12.20%:对照组共计术后残石病例9例,残石率10.98%。两组研究对象残石率数据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
胆结石即是指发生于胆道系统的结石疾病,该病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胆绞痛、胆囊积液与发冷、发热等,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肝功能损害、黄疸以及胆道出血等症状。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近些年来我国胆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以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居多。胆囊结石在临床上通常都是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单纯的胆固醇结石比较少见,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比较多,其中包括饮食、生活环境、内分泌等与环境相关的因素,还有一些糖尿病、高脂血症、肝硬化等疾病因素[3]。目前,临床上对于胆结石尚无确切有效的预防手段,包括排石、碎石等保守治疗手段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也未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副作用十分明显。所以,目前临床上对于胆囊结石尤其是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那么,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则是许多患者以及医疗工作者所首要考虑的问题。
在临床上,胆囊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比较多,经常选用的都是开腹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需要留置T管来减少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等优点,但是此种手术方式的风险比较大,具有较大的创伤性,针对体质比较弱的患者不是很耐受,导致患者恢复的时间比较长,导致患者对治疗配合的积极性不高[4]。随着临床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改进,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其他手术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并且手术操作技术相对也比较成熟。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要内镜技术与胆囊切除相互结合,在胆囊切除的技术上优化手术操作,开扩手术的视野,降低对患者身体的损伤,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5]。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从研究数据结果来看,试验组研究对象手术用时为(131.61±30.25)min;对照组研究对象手术用时为(129.87±28.94)min,数据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研究对象残石率为12.20%:对照组研究对象残石率为10.98%,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数据表明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难度、手术用时以及术后结石残留情况比较上并无明显差异。这一结果与过往文献资料研究成果相一致。此外,试验组研究对象在72h最高体温、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各项术后恢复指标比较上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之中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理想的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