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玲
锁骨骨折患者在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时,常用的麻醉方法包括颈深浅丛联合臂丛阻滞、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然而阻滞效果却较差,患者生命体征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波动[1]。应用高频超声能让神经阻滞真正实现可视化操作,和解剖手法定位相比较,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更加理想[2]。我院在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骨折患者时,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
1.1 一般资料 66例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①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锁骨骨折;满足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相关指征;签署知情同意书;ASA分级为Ⅰ~Ⅱ级。②排除标准:肝肾衰竭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66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5.62±1.58)岁;ASA分级为:19例为I级,14例为Ⅱ级。实验组(33例)中,18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5.38±1.73)岁;ASA分级为:17例为I级,16例为Ⅱ级。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SA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神经阻滞麻醉:入室后,连接好心电监护,及时构建静脉通路,选择20 mL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协助患者选择仰卧位,于前斜角肌、中斜角肌间的肌间沟顶点进行穿刺操作,进行常规麻醉处理,选择22G穿刺针,穿刺进入患者皮肤时应保持垂直,如果横突后回抽无脑脊液、血液或者患者存在异感,则可注入麻醉药15 mL,10 min后观察有无发生毒副反应。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进行穿刺处理,穿刺时针头应保持垂直,经颈阔肌筋膜回抽无脑脊液、血液,注入麻醉药物5 mL。
1.2.2 实验组 患者选择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入室后,连接好心电监护,及时构建静脉通路,选择20 mL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通过超声检查,对臂丛神经及附近部位进行仔细观察,结合平面外成像来确定穿刺点,选择22G穿刺针,穿刺操作应严格按照超声引导线来完成,针尖成像如果处在臂丛神经干附近,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后,分别注入麻醉药物15 mL,充分浸润神经干,了解有无发生药物毒副反应。通过超声引导对穿刺点进行准确定位,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针头经颈阔肌筋膜处于肌肉和筋膜间,注入局麻药物5 mL。15 min后,对C37神经支配区域进行针刺。
1.3 观察指标 ①选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评估疼痛程度,无疼痛用0表示,剧烈疼痛用10表示[3]。②对麻醉不同时段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舒张压水平进行观察记录。③麻醉判断标准:无疼痛,术中无需镇痛药物则判断为优;切皮时无疼痛,术中牵拉出现疼痛感,所需镇静药物较少则判断为良;术中需镇静药物,术野不充分则判断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做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29±0.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6±1.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895,P<0.05)。
2.2 两组患者麻醉不同时段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舒张压水平比较 与麻醉前相比,麻醉后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的上升幅度更加轻微(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不同时段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舒张压水平比较(x±s)
2.3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实验组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例(%)
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外科手术,解剖学观察发现,锁骨呈“S”形,外侧、内侧分别向着后方、前方凸起,肩锁关节组成包括外侧、肩胛骨肩峰;胸锁关节的组成不仅包括内侧端,而且还包括胸骨柄;颈阔肌充分覆盖了锁骨前上方,皮肤活动自由,锁骨上方所附着的肌肉共有4条,内前下为胸大肌,内前上位胸锁乳突肌,外前下为三角肌,外前上则为斜方肌,锁骨下肌、锁骨下静脉前方两者相邻[4]。所以锁骨骨折患者在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时,应充分暴露锁骨下神经,避免损伤静脉。现阶段在大部分锁骨骨折患者都无需进行切开复位治疗,选择闭合性手术来有效复位和固定骨折,骨痂变化塑形后并不会影响外观[5]。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锁骨骨折患者时,闭合性手术、切开复位治疗法术不连接的概率分别为0.1%、72%。所以在治疗锁骨骨折患者时,治疗方式的选择应科学,内固定治疗则是其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6]。
锁骨骨折患者在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时,神经阻滞麻醉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麻醉方式,将麻醉药物注射在神经周围,实现麻醉支配区域的效果,从而让麻醉区域变得更大[7]。但是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却比较严重,所以在实际的手术操作中应充分了解解剖学。超声引导是指在检查和诊断疾病时,应用超声回声造影成像技术,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清晰显示,能为手术治疗提供辅助[8]。在超声引导下开展神经阻滞麻醉,能保证手术有序开展。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麻醉优良率明显提高(P<0.05)。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麻醉后不同时段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的上升幅度更加轻微(P<0.05)。研究结果显示,和常规神经阻滞麻醉相比较,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更加理想。在超声引导下开展神经阻滞麻醉,能对神经走行、进针位置进行准确观察,使神经误伤现象能明显减少;另外通过超声图像来对麻醉范围进行确定,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剂量,能使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总之,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能使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让其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提高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