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广西留守儿童集中地区的学校、儿童和家长进行安全教育方面的调查,了解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问题的成因,并从学校、家庭、留守儿童自身三个方面寻找解决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 安全教育 关爱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5-0013-03
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9年9月至12月,本课题组对广西留守儿童集中地区的学校、儿童和家长进行安全教育方面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学校安全教育效果差,家庭安全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安全意识淡薄。其主要原因是学校在安全教育资金投入、资源开发、制度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家长文化水平低,安全教育能力和管控能力不强;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成熟,安全意识薄弱。笔者针对这些问题,从学校、家庭、留守儿童自身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调查的方法与对象
调查的对象有:农村中小学教师、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家长。先后给留守儿童家长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3份,回收率为93.3%。给留守儿童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36份,回收率为98.1%。给教师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8份,回收率为95.6%。深入访谈留守儿童及家长各15名。访谈留守儿童班主任13名,访谈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学校校长7名,访谈教育局局长4名。本次调查中留守儿童的年龄为6~16岁,抽样调查的留守儿童平均年龄为12岁。
二、调查的结果
(一)学校的安全教育状况
课题组共调查了15所学校,有7所学校的留守儿童比例已经超过了70%,调查发现,学校的安全教育状况如下:
1.安全教育的师资情况
在调查“你校有专职的安全教育教师吗”,91.8%的教师选择“没有”,仅有9.2%的教师选择“有专任教师”,在问及“学校的安全教育主要由谁来开展”时,选择“班主任”的占90.7%,选择“任课教师”的占45.8%,选择“医院、交通、消防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仅占13.5%。农村学校安全教育的师资非常薄弱,班主任在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很少有医疗、交通、消防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参与到农村学校安全教育中。
2.安全教育的内容
在问及教师“您向学生传授的安全教育内容有哪些”时,选择“交通安全”的占91.3%,选择“食品安全”的占83.6%,选择“消防安全”的占72.4%,选择“自救安全”的占51.3%,选择“拐卖防范”的占46.5%,选择“暴力防范”的占34.5%,选择“心理健康”的占32.4%,选择“性安全”的占13.7%,选择“网络安全”的占12.6%,选择“其他”的占9.4%。由调查结果可知,农村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以交通、消防、食品、自救等传统方面的知识为主,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全面,且缺少时代性和地方特色。随着拐卖儿童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学校越来越重视“拐卖防范”教育,但是问题日渐突出的性安全与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很薄弱。
3.开展安全教育的方式
在问及教师“您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开展安全教育”时,选择“课堂讲授”的占98.2%,选择“让学生看资料自学”的占76.4%,选择“出墙报”的占57.6%,选择“观看视频”的占34.8%,选择“安全演习”的占23.7%,选择“案例分析、讨论”的占14.3%。安全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倍受留守儿童欢迎的安全演习、分组讨论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很少,教师很难唤起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4.安全教育的教材使用情况
在问到“您开展安全教育主要使用什么教材”时,有23.7%的教师选择“自己设计教案”,有61.3%的教师选择“不用教材”,有11.8%的教师选择“出版社的教材”,仅有3.2%的教师选择“校本教材”。由于目前广西还没有统一的安全教育方面的教材,教师通常以自己的经验和社会热点安全事故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留守兒童迫切需要的、实用性较强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却涉及得很少,农村学校安全教育教材使用的不合理和不规范,也导致留守儿童无法获得系统全面的安全知识。
5.安全教育的资源情况
在调查“你校开展安全教育的资源情况如何”时,选择“没有相应的安全教育设备及读物”的教师占了89.7%,这表明农村学校安全教育的资源非常匮乏。农村学校有限的安全教育资源也直接影响了安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二)家庭的安全教育状况
1.家长对待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态度
在对家长的调查中问及“您认为家庭安全教育重要吗”,选择“重要”的仅占30.4%,选择“一般”的占了53.4%,还有16.2%的家长选择“不重要”。安全教育没有得到留守儿童家长的足够重视。当问及“您与孩子交流时,主要交流的内容是什么”时,选择“生活琐事”的占91.3%,选择“学业成绩”的占82.5%,选择“简单问候”的占75.6%,选择“身体健康”的占57.4%,选择“安全教育”的占32.1%,选择“其他”的占24.3%。这说明大部分家长都比较重视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和学业成绩,但很少关注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
2.家长在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
当问及家长“您了解的安全知识有哪些”时,选择“交通安全”的占74.2%,选择“食品卫生安全”的占53.5%,选择“消防安全”的占41.9%,选择“防溺水安全”的占30.6%,选择“自救安全”的占17.4%,选择“心理安全”的占21.2%,选择“网络安全”的占6.8%,选择“性安全”的占12.3%,选择“其他”的占6.1%。这说明留守儿童家长所掌握的安全知识不全面,对网络安全等新兴安全知识了解甚少。
3.家长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的方式
在问到家长“您通过哪些方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选择“口头提醒和劝告”的占了96.3%,选择“让孩子看资料自学”的占了57.4%,选择“看安全知识宣传片”的占了23.6%,选择“安全演练”的占了15.1%。可见,家长的安全教育方式很单一,主要以“口头提醒和劝告”为主,而这种方式是最不受留守儿童欢迎的,他们通常会对家长的提醒和劝告不以为然,当安全问题出现时会不知所措。
(三)留守儿童自身的安全教育状况
1.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情况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较低。当问到“你经常购买商店的零食或小摊上的小吃吗”,选择“经常购买”的占84.7%;在问到“有陌生人给你零食吃,你会接受吗”,有82.1%的留守儿童选择“接受”;在问到“没有大人的陪伴,你经常去河里游泳吗”,选择“经常去”的占78.4%;当问到“你知道网络有哪些安全隐患吗”,表示“不知道”的占84.7%;在问及“有陌生的微信朋友约你玩,你会去吗”,选择“让同学或朋友陪自己去”的有31.6%,在问到“有不熟悉的人说认识你的父母,要带你走,你会走吗”,仍然有48.9%的留守儿童表示会跟陌生人走。总体来说,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非常薄弱。
2.留守儿童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
当问及留守儿童“你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取安全知识的”时,选择“学校”的占89.3%,选择“父母、监护人”的占76.4%,选择“亲戚朋友”的占56.3%,选择“新闻媒体”的占32.7%,选择“网络”的占26.8%。可见,留守儿童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还很狭窄,教师、家长和亲戚等传统的传授主体仍然在留守儿童安全教育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3.留守儿童在遇到安全问题时寻求援助情况
当问及留守儿童“您遇到安全问题一般向谁寻求援助”时,选择“同学或朋友”的占57.9%,选择“闷在心里或写日记”的有30.8%,选择“监护人”的占21.5%,选择“父母”的有16.3%,选择“老师”的有10.2%,选择“网络”的占8.2%。本应承担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需求的主要援助者——家长和教师没有发挥其作用,留守儿童的未成年同学或朋友成了他们最主要的求助对象。农村留守儿童心灵较闭塞,遇到问题较少与家长、教师沟通,这必然会导致各种安全隐患。
三、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原因
1.安全教育投入不足
农村学校在安全教育的师资、教材、教育基础设施上投入不足。学校没有设立相应的经费引进机制和培养专任的安全教育教师,导致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参差不齐、业务素质低、教学效果差等现象。学校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跟升学率有关的学科课程的课后练习资料购买等方面,而在安全教育教材和相关读物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导致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活动时教学内容不全、教学方式单一,甚至无法开展。以安全教育实践演练为例,如果学校没有相应的演练场所和器材,就无法进行安全教育实践演练。农村学校安全教育基础设施得不到保障这一情况已经严重制约了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2.校外安全教育资源开发不力
农村学校的校外安全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但没有真正有效利用和开发。校外安全教育资源对丰富和深化留守儿童安全知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可知,很多农村学校没有立足于当地农村的地理、交通、经济等实际情况,认真分析自己所处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趋利避害,主动获得公安消防、医疗卫生等相关部门以及农村社区和家长的大力支持,所以导致学校安全教育师资不足、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现状。
(二)家庭原因
1.家长文化水平低,缺乏安全教育的能力
留守儿童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父母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超过86%,他们通常觉得自己文化水平有限,难以胜任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重任。而作为留守兒童的祖辈监护人文化水平更低,据调查,在广西马山县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老人文盲率超过43%,老人们对留守儿童十分溺爱,他们不会甚至不敢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这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安全教育内容、形式、效果普遍不理想。
2.家长对安全教育的管控能力不强
在家庭安全教育方面,跟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明显缺少了来自父母的教育、辅导和监督条件。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很难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监管,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很少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和接触,偶尔的电话联系也只是简单地问候和了解生活状况及学业成就,涉及安全方面的话题少之又少。另外,受文化和年龄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祖辈监护人基本上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对留守儿童提供相关安全教育和管控,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影响严重弱化,这导致留守儿童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隐患增加。
(三)留守儿童自身的原因
1.留守儿童不重视安全教育,自我防护能力差
安全知识的获得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安全能力的形成需要留守儿童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主动地关注和学习。据调查,留守儿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很少主动留意和学习安全知识,学校和家庭的安全教育很难融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样会导致他们安全知识匮乏,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得不到提高。另外,因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预防危险的能力较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也会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
2.留守儿童缺乏归属感,人格发展不健全
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感情交流和沟通较少,不能及时享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内心缺乏归属感,当遇到安全问题和其他困扰时,只能求助于同学、朋友或亲戚,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憋在心里或者写日记,这不仅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和安全知识的获得,还会引起更多的安全隐患。另外,因缺乏父母关爱和受到其他非留守儿童的排斥和歧视,留守儿童经常会产生被忽视、遗弃的感觉,从而失去家庭和学校的归属感,同时会导致他们产生自卑感和迷茫、焦虑等不良情绪。他们不愿意跟监护人、教师沟通交流,甚至会对家长和教师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产生抵触情绪,增加了安全教育的难度。
四、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学校方面
首先,加大资金投入,挖掘教育资源。安全教育是农村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其加大资金投入,这样才能确保学校安全教育计划方案及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和实施。学校可设立安全教育专项经费,加大对安全教育配套设施、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投入。丰富的安全教育资源是学校安全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整合安全教育教材,努力开发和编写一套内容具体、学用一致、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安全教育校本教材。同时,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为学生寻找一些与安全教育相关的图文资料、教学课件、影视作品等,不断丰富学校的安全教育资源,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其次,加强教师培训,改善教学方法。在农村学校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地位的作用,他们业务水平及安全防范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安全教育的效果。因此,农村学校应抓住各种机会多组织教师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一定要切合农村学校实际。只有安全教育的师资力量提升了,才能保证农村学校安全教育持续有效地开展。另外,在安全教育方式上,教师应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开展主题班会、观看安全教育专题影片、进行安全演练等。教师只有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安全教育活动中,提升安全教育质量。
(二)家庭方面
家庭是实施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留守儿童的父母应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要尽可能地创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通过各种方式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和亲子互动,适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安全现状,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同时,家长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发挥家庭安全教育的作用。另外,家长要尽量选择责任意识较高的家庭监护人监督和指导留守儿童。家庭监护人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责任意识,承担起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监管重任,尽可能给留守儿童提供安全教育基本常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力让他们免受意外伤害,做到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三)留守儿童自身方面
开展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关键是留守儿童本人的努力。农村留守儿童首先要加强自身安全知识的学习,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网络媒体等渠道,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如基本的防溺水常识、皮肉伤害的处理方法、食品安全、用火安全、用电安全等。其次,农村留守儿童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仅要学习安全知识,也要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能清楚地辨别安全隐患,了解不安全的后果。当身处困境时懂得自救,使用应急处理的方法,同时要学会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存技能。最后,农村留守儿童要加强与父母、老师、朋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发展健全的人格,以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生活。
当前农村学校在留守儿童安全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现状,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对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冬梅.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6)
[2]郭方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式问题及转变[J].教育评论,2017(10)
[3]求苗仁.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10)
[4]强陆平.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现状与“心灵港湾”落地[J].人民论坛,2015(9)
注:本文系2016年廣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补偿机制研究”(课题编号:KY2016YB59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红秀(1978— ),女,广西兴安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教育心理等。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