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互助模式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1-04-01 02:15王玲玲
全科护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肱骨康复训练依从性

王玲玲

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骨折中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肘部肿胀、疼痛、关节僵硬伴功能障碍,除了对运功功能造成损伤外,还对神经、肌肉、血管造成损伤,常见的并发症有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肘内翻、骨化性肌炎等[1]。临床通常采取手术治疗方法,为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需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但是由于患儿年纪小、对疾病缺乏认知、自律性差,因此患儿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低[2]。儿童互助模式是一种新型儿童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儿童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分享、合作方式提高患儿对健康管理的认可度和依从性[3]。该模式应逐渐运用于健康教育、疾病预防领域中,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互助鼓励、团队合作、游戏类康复运动、快乐康复、角色扮演、视频教育等方式提高患儿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率,提高患儿运动依从率,促进患儿康复,为患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因此,本研究采用病例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儿童互助模式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外科学》(第4版)诊断标准[4],且所有病人均经X线检查确诊;②年龄4~12岁;③病情平稳;④患儿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或病历资料不全者;②患儿及其家属精神异常或患有认知功能障碍;③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或伴有神经系统损伤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4~11(6.25±1.53)岁;受伤部位:左侧24例,右侧20例;受伤原因:跌倒伤28例,交通伤5例,坠落伤11例。观察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5~12(6.54±1.31)岁;受伤部位:左侧26例,右侧18例;受伤原因:跌倒伤30例,交通伤4例,坠落伤1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入院时护理人员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病区环境、护士站职能、值班室位置、陪护安排、探访时间、病情的严重程度、检查项目、治疗方法等[5]。术前教育:向患儿家属介绍术前需要注意的事项、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及治疗效果,给予患儿心理护理,告知患儿饮食、麻醉方面的知识。术后康复训练指导:根据患儿的疼痛程度给予止痛药物,给予危险因素预防护理[6]。出院前健康教育:告知患儿及其家属出院后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注意预防皮肤感染、用药指导、康复训练的方法、定期进行复查,根据复查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指导[7]。②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在不同阶段给予康复训练指导[8]:手术后2~3 d进行握拳、手指屈伸运动,每次锻炼时间为15~20 min,每天2次;术后4~6 d进行腕部屈伸、轻微摇晃肩部锻炼,每次15~20 min,每天3次;术后7~10 d进行内收、外展肩部主动运动,每次20~30 min,每天3次;术后10~20 d在吊带保护下做屈伸、旋转肘关节主动锻炼,每次20~30 min,每天3次;术后21~30 d自主做屈伸、旋转肘关节主动锻炼,每次20~30 min,每天3次或4次;术后31 d在护理人员帮助下指导患儿练习穿衣、进食、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以患儿不感觉疼痛为依据[9]。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儿童互助模式进行护理干预。①建立儿童互助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长、6名经验丰富、素质高的护士组成,由本模式研究者对组内成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10]。②选择年龄较大、认知能力及沟通能力较强、依从性高、康复效果好的4例患儿作为健康教育的主体,并将剩余的40例患儿分为4个小组,每组由1名护理人员和护士长及健康教育宣传的患儿组成,建立微信群,提高患儿及家属的参与度[11-12]。③将病人入院到出院的每个环节拍成情境视频,由护士及患儿、家属扮演不同的角色,配合完成制作,并将视频公开播放,将评价好的情景剧作为健康知识教育的视频[13]。患儿拆除石膏后,组织定期进行康复训练,由入院较早恢复较好的患儿带领其他患儿通过做游戏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前期的康复小游戏是手腕和手指的运功,如捏橡皮泥、搭积木等。中期康复训练由恢复较好的患儿指导其他患儿做康复操。后期康复训练有采蘑菇、投球等[14]。④出院后定期组织微信交流,由依从性好的患儿分享康复过程中的感受和康复效果,对积极分享者给予奖励,对依从性差的患儿给予帮助。

1.3 观察指标 ①疼痛症状: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满分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②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评估,满分100分,评分越高活动能力越好。③肘功能评分:采用Mayo评分表对患儿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和功能4个方面进行评估。采取Likert 5级评分制,每项计1~5分,评分越低说明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越好。④康复锻炼依从性[15]:主要对患儿康复锻炼的适应性、活动能力、节律性、持久性进行评价。每项1~5分,总分在1~20分为完全依从,总分在10~15分为部分依从,总分在10分以下为不依从。该项调查的信度系数为0.89,内容效度为0.81。

2 结果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儿肘功能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儿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学龄儿童常见的骨折类型,因为儿童的活动量较大,自我保护意识欠佳,着地时前臂着地,暴力向上传至肘部,使肱骨髁上骨折。对于病情严重不能手法复位的,需经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由于患儿的恢复时间长,易发生关节功能障碍、活动受限、肌肉萎缩、骨筋膜室综合征,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对术后患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关节恢复[16-17]。但是由于患儿年龄小,对健康知识缺乏或由于沟通理解能力差、依从性差,影响康复锻炼的效果。健康教育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患儿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传统的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面对面地与病人进行沟通,语言教育逻辑性差,没有直观性,患儿掌握情况不好,影响护理效果。将儿童互助模式应用于患儿护理中,增加了宣传的直观性、逻辑性及趣味性[18]。通过年龄较大、依从性高、表达能力强、康复好的患儿分享康复内容、康复方法等,从而带动其他患儿参加康复训练的积极性[19]。并在不同的康复阶段给予针对性、专业性的运动康复指导,纠正不正确的运动方式,活动力度以自身不感到疼痛为宜,不仅可以降低疼痛程度,还可预防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患儿的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VAS评分、肘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儿童互助模式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护理中实施效果明显,可缓解患儿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儿童互助模式鼓励儿童之间相互传播健康教育知识、沟通康复训练方法、合作完成康复游戏,给予患儿鼓励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调动患儿参加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及依从性[20]。患儿家长的参与可以让患儿感受到来自于家庭及朋友的关心,也可以增加患儿的安全感,使患儿能够在快乐的基础上完成康复训练。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康复锻炼依从性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儿童互助模式中通过微信群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把健康知识拍成情境视频,提高宣传的真实性、直观性;依从性高的患儿带领其他患儿做康复小游戏,提高患儿关节活动度;恢复好的患儿主动分享自身的康复方法,鼓励依从性差的患儿积极参与活动[9,21]。

综上所述,儿童互助模式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应用效果明显,可提高患儿依从性,缓解患儿疼痛感,促进肘功能恢复,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肱骨康复训练依从性
钢板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右肱骨巨大骨囊肿1例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