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学诚,蔡 冰
(甘肃农业大学 财经学院,兰州730070)
本文以人口和经济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协调发展关系为基础,通过构建人口与经济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18年甘肃省14个市(州)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和类型划分,并对各区域协调程度和协调发展程度的差异进行定量对比分析。
人口城镇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镇聚集或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从而农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同时也是指人口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非农化的过程[2];经济城镇化是指经济的发展导致居民对非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整个社会经济中城镇地域产出总量及其比重的上升状态[3]。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并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甘肃省深居内陆腹地区位,“引进来”与“走出去”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属于典型“内陆边缘化”省份。省内各地区发展不协调,经济规模位势下行压力大。过于狭长的地形、多样化的地理分异及行政分割也阻碍了城市实力的聚集和扩展,甘肃省会兰州市经济要素与增长极功能薄弱,整体使得城市集聚实力逐渐塌陷。基于以上论述,开展人口、经济与城镇化进程的协调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相关数据,2017年底常住人口2 625.71万人,城镇人口1 218.07万人,城镇化率为46.39%。从常住人口情况看,14个市(州)人口空间分布差距悬殊。常住人口超过200万的有7个地区,占全省人口的72.04%。从城镇化率来看,城镇化率低于40%的地区共7个,高于甘肃省平均水平的仅有5个市。近年来甘肃省人口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总体呈现横向比较差距较大,空间差异明显[4]。甘肃省经济运行基本平稳,质量效益持续好转。但从经济发展状况看,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距较大。
表1 甘肃省区域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能够准确的计算出甘肃省14个市(州)2017年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协调程度,分别从人口、经济两方面选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参照已有学者研究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指标选取方式[5]~[7],构建出适用于本文的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指标体系。
2.2.1 权重确定与子系统测度
熵值法主要借鉴信息熵的理论和方法,根据每个指标的指标值数据差异程度确定其权重[8]。在计算权重之前,对搜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离差标准化方式进行标准化处理,经处理的指标值在[0,1]区间内,对于部分指标标准化后数据为零的情况,本文为了避免在权重计算过程中出现ln0,将标准化后值用0.000 01代替[9]。具体步骤借鉴[10],计算结果如表2、3所示。
表2 人口评价指标权重
表3 经济评价指标权重
本研究中涉及m个市(州)的人口与经济两个子系统各n项指标,其综合发展指数测算公式为:
式中:f(Xj)、g(Yj)分别表示第j个市(州)人口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标和经济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x,ij(i=1,2…,n;j=1,2…,m,)表示第j个市(州)第i项指标,标准化值,n代表子系统中的二级指标数,ai和bi分别代表各二级指标在相应子系统中的权重。
2.2.2 协调度模型
协调度是指系统内各要素间总体协调发展程度或水平的高低,是协调程度的一种度量方式[11]。借鉴已有学者对协调度计算方法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公式如下:
式中:C表示二者的协调度,C∈(0,1),f(Xj)和g(Yj)分别由(1)、(2)式可得,一般的f(Xj)和g(Yj)的离差越小协调度越强,相应的C值越靠近于1。另外,k(k≥2)为调节系数,因本文仅研究人口与经济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关系,故取k=2。
2.2.3 协调发展度模型
为了全面反映甘肃省14个市(州)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协调程度,故进一步引入协调发展度模型如下:
式中:D表示协调发展度,T指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其中f(Xj)与g(Yj)由(1)、(2)式可得,α、β为待定人口城镇,与经济城镇化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同等重要,故取α=β=0.5。
2.2.4 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协调等级划分标准
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对协调类型等级划分的基础上[12]~[14],选择适用于甘肃省区域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类型划分的标准,见表4。
表4 协调发展类型评价标准
根据协同论原理,指出系统走向有序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15]。计算出甘肃省14个市(州)人口城镇化综合指数与经济城镇化综合指数,如表5所示。
表5 甘肃省区域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
3.2.1 协调性测算结果及等级划分
根据已建立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如果协调度的计算结果越接近于1,则表明人口与经济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协调性越好。同时,结合表6提供的协调发展类型划分标准,对甘肃省14个市(州)2017年的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类型进行等级划分,如表6所示。
表6 甘肃省区域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等级
3.2.2 协调发展度差异分析
根据协调发展度等级划分类型分析,兰州市作为省会城市为优质协调发展类型,属于子系统高水平发展下的协调类型;嘉峪关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其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二者的协调能力比较强,属于较高水平的协调发展,该市人均GDP为84 677元、人口城镇化率高达93.45%。
勉强协调发展类的城市有金昌、天水、酒泉、庆阳,这些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处于持续发展中,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同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吸引着大量的人力资本并放宽农村居民在城镇的落户条件,让越来越多有能力的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促使人口城镇化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处于濒临失调衰退类的城市有3个市,包括白银、张掖、平凉,这些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比不是很高,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能力相对比较弱。因为这些地区2017年工业生产增速不断下滑、实体企业利润下降、在工业方面的投资也大幅下滑,并且创新能力不足、融资困难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武威、定西、陇南、临夏和甘南这五个地区属于轻度失调衰退类,这些地区不仅基础设施条件差、经济条件落后,而且人口城镇化水平也不高,属于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低水平协调发展。
从人口城镇化的角度分析,兰州的人口城镇化水平最高,其次是嘉峪关、金昌和天水,其他10个地区的人口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从经济城镇化方面分析,兰州、嘉峪关、金昌的经济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而甘南是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的地区。同时,兰州是甘肃省唯一一个人口城镇化水平高于经济城镇化水平的城市,属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城市,其他13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均落后于人口城镇化水平,属于经济城镇化滞后型城市。从协调性等级划分类型分析,各市州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协调度等级均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是,人口城镇化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绝大部分城市处在较低水平的协调发展阶段。
优质协调区金昌、天水、酒泉、庆阳,虽然其协调发展等级处于勉强协调发展类,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率距甘肃最高水准有一定差距,应加快城镇化发展并更加注重质量提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改善生态环境和完善城市功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白银市、平凉市、陇南市、临夏州协调发展等级较低应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提高战略新兴产业经济比重。良好协调区内嘉峪关、定西市应立足比较优势,合理确定产业承接发展重点。中级协调内张掖市应严格控制城镇用地外延扩张,促进闲置土地高效利用,同时加大城市软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市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初级协调区内武威市、甘南州突出区域首位产业和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重点,打造特色鲜明的重点产业,把产业调整升级与城镇化提质增速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