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镇高中语文导学案制作思路

2021-03-31 22:28盘开波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5期
关键词:导学案思路高中语文

盘开波

摘要:高中语文知识面广,知识层次难度较高,乡镇学生基础差,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较差,语文在高中学科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培养学生表达和感悟能力,提高教学成绩,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兼顾乡镇学生学情基础上展开教学实施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导学案;思路

引言: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与大数据模型技术的发展,学生要获取知识是容易的,但学生获取的知识非常零散,缺乏系统性和方向性,并且乡镇学生基础薄弱,自觉性差,导致城乡教育发展失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更是国家重要的教育方针,乡镇教育如何缩小与城市教育的差距,让学生有效的接收基础知识,使知识变成能力,导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先锋官”,其制作思路需結合区域情况、学校实际、学情、教师配置和学科的基本特点。教师设计导学案作为上课的指导,导学案的设计是结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最新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指导学生掌握确定学习方向、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确定学习法、知识迁移运用,本文在学校制定《广南县第二中学校校本精准作业与校本精准教案制作方案》基础上分析导学案设计的五个部分,希望对乡镇高中语文教学有一定指导意义。

一、定向

(一)教师确定学习的方向

需考虑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心智发展的水平;还需结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内容制定学习目标。例如:人教版必修一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重点应该以情感价值观的教学为主,以意象知识为辅。让学生初入高中就应该树立“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生活观和人生价值观,即使高三毕业,仍然牢记奋勇前行的初心,而这是新时代习近平特色社会主义“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党群意识的体现,也是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的典型课例。又如人教版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的教学重点应是让学生感受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感受生活的另一面,即感受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变化,感受底层小人物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感受硬汉与大海风浪搏杀的桑地亚哥百折不挠的精神。

(二)学生定向

主要是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明确那些是已掌握的内容,那些是未知的知识,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主次轻重缓急。过去课堂教学由灌输式到探究式发展,从教师“独唱”到重视“生生合作”,但矫枉过正,忽略教师与学生的合作,造成思想不统一,方向不一致的窘境,这直接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南辕北辙。

二、感知

感知,对标题、作者及写作背景的感知,以期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语文课,其实质是解读文本,导学案能够事先提供给学生作者的简介、标题解读及背景资料,则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也有助于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避免唱角戏,还能让学生和教师有知识上的共振和思想上的共鸣。例如:李商隐诗两首,同样若不了解李商隐的人生经历,也就无法去探究李商隐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内容,相传李商隐有四段感情经历,一是被爱。柳枝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诗(《燕台诗》),心生爱慕,于是主动与他约会。但李商隐失约了。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如果不是李商隐杜撰,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恋;二是相爱却因教规不容。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三是青梅竹马,恋人因病早逝。民间传说他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也是对旧情的眷恋;四是伉俪情深,妻子却先撒手东归。另外,在事业上,李商隐有万般才华,在党争的夹缝中生存,屡遭排斥,郁郁不得志,所以他的诗凄美缠绵,如若学生不清楚,则无法从一个点入手对《锦瑟》及《马嵬》进行赏析。

三、导学

导学,引导学生学习步骤的指导。乡镇高中的学生并非不努力,而是不知道从何努力,大部分仍然觉得一篇课文先注音,后把文章读通读顺,就代表完成一篇文章的学习,此时导学就尤为重要。导学是由教师针对不同文学体裁设置不同的学习策略,内容应该包括如何读?读什么?为什么读?读以后,要解决怎样问题?这一堂课要讨论什么问题?学生的活动是什么?教师的活动是什么?分组讨论问题,组长做什么?组员做什么?在小组展示的时候,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由小组内相应水平的组员代表发言。这些细节都必须在导学这一部分有所体现,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因为无事可做而发呆。例如:人教版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每一首诗的导学都可以这样设置,第一步,学生回忆杜甫及其作品;第二步,初读诗歌,整体感知;第三步,细读,找出诗歌的意象;第四步,分组掌握诗歌内容,并结合已学内容简单赏析诗歌;第五步,教师根据学生赏析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及主题思想感情;第六步,背诵三首杜甫的诗。

通过学生活动及教师活动的设置,学生可根据要求完成每一步的学习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赞许和同学们的掌声,这能极大鼓励学生要求进步,努力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

四、定法

定法,确定学习的方法、答题方法和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成熟的答题方法能让学生应对相类似的题目时,能够处理得游刃有余,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氛围。例如赏析诗歌,就应该让学生知道赏析的是诗歌的步骤,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特点、表达技巧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关于文本阅读,学生应该清楚小说三要素,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新闻的五个“W”。要让学生知其“渔”,然后得其“鱼”,而提前告知教学方法,是因为学生先知道游戏规则,才能保证课堂的效率,可以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款可大可小的游戏,里面有各类模式(经典模式、团队竞技、特种作战、火力对决、创意工坊和极速对决),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潜力,努力营造学习氛围。

五、运用

运用,迁移运用。语文课讲究学以致用,而高考是大决战,平时的小考试及练习题则是小战役,打好每一个小战役就是为了大决战,关于“运用”这一部分的题型选择,若教学内容为小说或散文,则习题设置为现代文阅读或文本阅读题;教学内容是诗歌,则习题设置为诗歌鉴赏或情境情景默写题;教学内容是文言文,则习题设置为文言文阅读题。

关于导学案制作的五个部分:“定向”“感知”“导学”“定法”和“运用”。“定向”明确教学方向;“感知”仿若“开胃菜”,提前预知即将到来的美味佳肴;“导学”是品尝佳肴的流程,不能乱来,服务课堂教学;“定法”则是以小见大,举一反三,传授经验应对未来;“运用”则是为了再次用同样的方法品尝类似的佳肴,迎接高考美味绝伦的大餐。五个部分环环相扣,在导学案制作的过程中,每一个部分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总之,有益于学生学习的导学案才是好的导学案;根据学校实际及学情制定的导学案才是科学、合理的导学案;符合学科特点,能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导学案才是有意义的导学案。

参考文献:

[1]汪生萍.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7(11)

[2]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魏书生.语文教学[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年版

猜你喜欢
导学案思路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我的思路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