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研究

2021-03-31 21:48雷小丽伍红霞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3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雷小丽 伍红霞

摘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研究,旨在探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二者在达成师范院校办学实现“四个服务”效度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更好实现二者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的同向同行、向善向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真正解决好师范院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以便更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与的概念阐释

1.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文明素养等产生影响。其本质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与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它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培养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思政课程

思政课程是指大中小学开设的思政课。具体到高校就是指学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党史》等思政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本质和要解决的问题

1.实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本质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本质上都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实现为了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

实施课程思政,旨在为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能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能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人才、培育人才、输送人才,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水平最为重要的指标。实施课程思政意味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即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其要求教師要在教育中积极探索怎样实质性介入学生个人日常生活,将教学与学生当前的人生遭遇和心灵困惑相结合,实现教育的人文关怀,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和情感困惑,真正触及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索他们认知和实践的隐性根源,从而对之产生积极的影响。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人才培养体系涉及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学科体系、管理体系等,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课程思政就是要建构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法治思维、家国情怀、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教学教书育人的实效这样一个育人蓝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明确要求,即“四个正确认识”,即要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把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把握社会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当前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风云变幻,各种社会思潮观念激烈交锋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更要提炼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书育人,为学生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助其抵制各种错误思潮、错误言论。其次,课程思政展现的是一种创新思维,它强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未曾关注到的。而且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创新思维,以新思维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发展推动新方法,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

2.实施课程思政要解决的问题

课程思政首先要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文明素养等产生影响。努力做到“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与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践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其次是要努力指导教师如何更好的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里不露痕迹的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文明素养等产生影响。从而达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实现“四个服务”上、落实立德树人上、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上的同向同行的育人实效。最终是解决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从本质上都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实现为了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从哲学的层面来理解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育人问题,其实二者要解决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即思政课程所要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这些理论和精神层面的问题需要课程思政这些专业课程的实操亦即实践来进一步更好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的润物无声的问题。

三、实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方法

1.构建协同育人团队

学校要组建年龄、性别、学科、年级等结构均相对合理,团队人员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好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团队。团队组建好后,首先要运用集体备课法,即本团队的成员要加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集体备课意识,并积极落实到行动中去。团队中还要推选两名组长,分别负责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相关成员。组长要熟悉各自成员所受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课程单元,以及课程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只有课程思政的组长对各成员所受课程能够了然于胸,才能够与思政课程的组长对接商讨如何在所授课程中在什么章节、什么节点、用什么方式才能更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潜移默化的沁润到受教育者的脑海和心房中去,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实效。其次要运用专家指导法,即邀请思政教育领域德高望重的研究专家来校开展讲座或进行课堂教学指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专家有的放失的指导能够让课程思政的教师高屋建瓴的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奥妙,从而在自己的专业教学中选择适合的教学章节、恰当的教学方法、契合的教学节点进行行之有效思政育人。再次还有使用自我钻研法,即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课程思政能否真正能够达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实效,其中最关键的是该课程的授课教师是否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好教师。因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总有大局意识和家国情怀,因此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总是会有意识的钻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自觉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解决教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实效问题。

2.构建全员育人机制

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学校要组建包括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思政理论课教师、心理学教师、专任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在内的育人团队,健全校内全员育人队伍。家庭主要是指父母亲,要求父母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形成家校同向同行,合力育人。学校要要求每一位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必须建立家长微信群、QQ群,以便在法定节假日、寒暑假学生回家时,要求家长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报平安,并督促学生在家也要按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社会主要是指由校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等人的协同育人。学校还要经常邀请知名教授专家结合桐城派研究给在校学生开展家风、学风、心理健康等领域的讲座,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学校也要经常在新学期邀请历届优秀毕业生回校给学弟学妹们做励志演讲和报告。学生主要是指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校团委、学生会经常教育引导学生干部做好引领示范作用,树立典型,向榜样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构建全程育人体系

全程育人是指学生一进校门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学校都精心安排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贯穿始终。学校要真正落实从新生入校的入学教育、军训教育、心理普测、PPD的筛选、社团招新、文艺晚会、学生资助、诚信教育、文明教寝室评比、远离校园贷、禁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食品安全教育、文明交通等主题班会教育、后勤保障、校主要领导带头值班值周、特殊节假日值班、学生跟岗和顶岗实习巡查制度化和常态化上落实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等多种形式真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

4.构建全课程育人规划

全课程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各种课程进行课程思政育人。各个课程在实施课程思政时都要着眼建构这样一个育人蓝图: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法治思维、、家国情怀、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教学教书育人的实效。实现在社会大变革、文化大繁荣的新时代,既要树立科学的思维,也要树立创新的思维。

总之,无论是课程思政还是思政课程,其本质上都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最终都是为实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而做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工作就显得异常重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黨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师范院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四个维度研究》(项目编号:SK2020ZD49)、安徽省质量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重点项目《新思想助力新时代师范生坚定“四个自信”研究》(项目编号:2019szjy091)、校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乡村教育振兴与地域文化传承协同发展研究——以桐城师专为例》(项目编号:TCSZ2019SKzd03)。

作者简介:

雷小丽,1981.01.16,女,汉,安徽桐城,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伍红霞,1982.03.05,女,汉,安徽桐城,硕士研究生,讲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31400。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