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的哲学思想

2021-03-30 10:11张琴玉
书画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八大山人隐喻意境

张琴玉

内容提要:本文从八大山人的人生经历和对人生的态度,来阐述他的绘画作品的审美取向以及一种“有我之境”的绘画意境,显现出他简淡天真、禅味盎然的艺术高度,达到一种禅的境界。在绘画形式上,八大山人的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反叛精神,表现为以怪诞、隐喻、悲悯为美的艺术形式;在内容上,绘画的素材不再是名山大川,而是极具荒寒萧瑟意味的残山断水,抑或是有一种独特悲怆意味的花鸟鱼虫形象,与同时代的绘画形成鲜明的对比。

关键词:八大山人;怪诞;隐喻;精神;意境

一、八大山人绘画风格形成的因素

八大山人本名统鐢,后更名为朱耷,与石涛、髡残、弘仁在中国画史上被并称清初“四遗民画家”或“四僧”。八大山人年少时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深受释、儒思想影响,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八大山人十九岁时明朝覆亡,家族没落,因此深受刺激。二十三岁剃度当和尚,后又改做道士,在南昌城外建了青云谱道院,亲自出任住持,以此来求得生存的希望。之后的岁月,他都过着一种凄凉而又难以言语的生活,因此他的作品构图常常是简洁的,营造出一种荒寒寂冷的气氛,内心充溢着躁动的情绪。可见八大山人在遁入空门后潜心学禅之余,未曾放弃对梦想的追逐。

画之风格乃人之风格,绘画风格的形成往往跟创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政治、家庭、教育、人生经历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朱耷的艺术风格受到时代因素的影响尤为深刻。他出身王孙贵族,又才华横溢、颖异绝伦,能诗赋,又善书画,诗章书画怪涩幽奇。八大山人的绘画以自然为师,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追求的笔墨情趣都有着特殊的寓意和情感依据,甚至具体到每一处的笔画或每一处墨点,都被赋予超出作品风格内容本身的人格力量。他师古而不泥古,又通过嬗变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狂怪的画风背后,实则隐藏着他对国破家亡的悲愤情感。他创作出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环境和人们面对遭遇的真实情感。从这种现实意义上来说,八大山人的艺术作品具有深刻的时代印迹。

二、绘画作品的怪诞和隐喻

作画,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是他对客观世界表达个人情思和精神感受的一种方式。八大的绘画总是晦涩难懂的,有时候隐喻,有时候怪诞。他晚年有大量的意味怪诞的作品呈现出来,那是他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阐释。

(一)怪诞

八大晚年的作品日趋成熟,带有一种新的质变,在形式布局上趋于怪、奇且意境深远,他绘画中的怪诞表现,意在表明,世界的变化过程只是一个错觉,不要执念于表象,而要关注表象内部的本质。他的画面中鱼鸟造型奇特,但整体形象还是偏向写实的,眼神是怪异的,他画中的鸟儿很是倔强,一副不屈服的神情,这些形象的呈现是画家自我客观真实的内心写照。如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八大山人1693年创作的作品《鱼鸟图》长卷,是典型的表现形式荒诞之作,画面起首处,一怪石上蹲着两只鸟,中段一条略大的鱼,尾部画条小鱼。八大强调的是画的鱼鸟互转的故事,其思想来源于庄子的《庄子·逍遥游》。《庄子》中文字有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阐述了世间变化万千的表象,任何事物皆没有定数。世间的一切都是变化的,画的是鸟又是鱼,是鱼却是鸟。

八大山人绘画作品中的怪诞形象,是他晚年表现艺术的主要呈现方式。这些经过他精心思考布局创作的艺术作品,不是像很多观点所说的在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下涂抹之作。他的绘画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内涵,充分地体现出了八大的艺术才华。八大山人的怪诞风格面貌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在所选的具体物象上进行夸张变形,打破常人的思考习惯,抓住事物的基本特质,创造新奇特变的物象形态。如有张花果册页,画的是芋头,但是又如鱼姿态,隐约可见鱼之眼。第二类是通过空间设计布局,分割画面空间,建立一种空灵感的美。构图上他既自然天成,而又注意主观意识的表达,画面开、承、合的关系以及虚实的关系处理恰到好处。

(二)隐喻:黑色幽默

八大山人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逸气横生,既有澎湃之势,又有悲冷的感伤之情。在欣赏他作品的同时,也是在体会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和苍凉的情感。他笔下的物象结合他的主觀意识表现出明显的象征意义和政治寓意。尤其是他的花鸟画,运用的象征隐喻的手法颇多,善于借物抒情表现他的艺术个性和风格。如《孔雀图》,具有深刻寓意和政治讽刺意义。此幅画构图奇特,上半部分为石壁,石壁的底部下垂寥寥几片竹叶和两朵将要凋零的牡丹花,下半部分是上粗下尖、显得极其不稳定的顽石,石上蹲着两只造型丑陋无比的孔雀,孔雀的尾巴上画了三根残破的花翎。这画中几个物象是花鸟画创作中的传统题材,但是通过画家特殊的艺术处理突出了具有讽刺意味的、丑怪的风格。画家以丑陋孔雀比喻降清的前朝官僚,尖锐地讽刺了投降新主、屈膝求荣的奴才丑态。八大山人的画,画外有意,用隐喻的作品表达了内心的不满和愤慨。

三、八大绘画的孤独精神

我国的绘画史上,八大山人可谓具有极强独创性的画家,作品带有哲学思考和美学思想,以纯粹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和生命宇宙的思考。他的艺术具有奇妙的孤独精神。这样的孤独感与他遁入空门后对禅宗的认识有关,佛教思想是其创作思想的主流,以至他用毕生的视觉艺术语言来表现它。

(一)生命的真实

孤独是禅宗的重要表现意象,唯有孤独的才是真实的。八大山人晚年在不断地品味着孤独,这也是他对人生价值认识的高度,孤独与生命共存在。我们在八大山人的《孤鸟图》《鱼石图》等诸多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的孤独”。八大山人晚期的作品超越表象,用简约的艺术手法表现已成常态。在画面中,除了孤鸟、孤枝、孤荷、独脚撑持的世界等,别无其他,简易至极,用笔肯定无疑,墨中无滞,老辣沉雄,展现了一个孤独的世界。这也正是八大绘画的意义所在。现存的《莲房小鸟》轴,这幅画将孤独境界、孤独的思想表现得非常清晰透彻。画中,一枝未完全开放的莲花,莲枝无根,从画面左下角斜斜生长出。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就如太虚片云、寒塘雁迹,这幅画便是最好的诠释。八大山人的艺术总是那么来去无痕,总在虚无之中,缥缈不定,没有一个定点,心境如止水,不染一点尘埃,如此纯净。在八大山人看来,所有的物质存在、情感的寄托都是暂时的,人都会在欲求中失去自我,只有孤独才是自由的,才是人性最真实的展示,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二)生命的尊严

对于生命尊严的维护是八大山人晚年绘画作品中所表达的另一个重要主题,他以绘画的方式表达着对生命尊严的礼赞。尊严也是人对自身生命价值的维护,微小的生命也有强大而不可屈服的力量,八大山人在绘画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倾向便是尊严,是人生命价值的最终体现。他的作品中《孤鸟图》并不少见,在其花鸟册页中就有一幅《孤鸟图》。画中只有一只单脚站立着的孤鸟,没有任何的修饰,没有背景,没有陪衬,黑色的身躯,面部背对着画面,仰头向天,这是一种不屈服的姿态,有种不可侵犯的尊严感。他频繁通过各种形式的《孤鸟图》,展现对孤独命运的思考,孤独的形象、安静的画面、干渴的笔触表现出一种枯朽的外表,但并没有丝毫的哀痛和怜悯,却充满生命的气息。八大山人运用禅宗的哲学思想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尊严的维护。八大山人喜欢通过物象之间的夸张对比来进行表现,如《秋花危石图轴》,整幅画面凸显出的是一面巨石,有种摇摇欲坠的感觉,以枯笔皴擦巨石,巨石下面画出一枝淡淡小花、一片细叶,细叶的柔嫩纤细与巨石的粗犷形成强烈的对比。花儿不因巨石而退缩,而是坦然、自由地绽放着生命。客观外在的危险需要用内心的坚定去克服,生命的尊严也不例外。从无限的宇宙时空来讲,人就是一枝枯枝、一枝孤独的菡萏、一只孤独的鸟,一切变得那么稍纵即逝。而八大山人绘画中的孤独精神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他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构图观念值得我们后人研究探索,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其艺术中所蕴藏的可贵的生命智慧思想。

四、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八大山人的獨特人生际遇、超群的艺术才华和复杂的精神世界,使他的作品形成了简远淡真、禅味盎然、返璞归真的艺术风格。他对传统艺术的开拓,促进了中国画艺术的深远发展,并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开创了艺术的新纪元。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傲骨”“乖戾”“怪诞”的“气节”,这是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历史时代背景造就的。八大山人生前的名气已相当响亮,但是嫡传的弟子并不多,有万个、牛石慧等寥寥数人。从更为深广的艺术发展规律来看,八大山人的艺术在当时和后世都备受瞩目,产生了巨大影响,其身后的中国画坛有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晚期的“海派”,又有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还有当代的潘天寿、李苦禅等大师,他们的画风、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的启发都深受八大山人的影响,使得他们能够从个人的主观思想意识出发,在创作中更加关注自我个性、情感的表达。

八大山人艺术思想的高度不仅体现在他的艺术实践创作中,也在艺术理论体系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与其同时代的大画家石涛,也对他的艺术非常推崇。他们之间交往密切,常有诗作来往,共同探讨艺术与人生,友情真挚。石涛曾为八大山人的《水仙图》题诗:“金枝玉叶老遗民,笔砚精良迥出尘……”石涛的题诗道明了八大山人因身世而坎坷和不屈的一生以及对他艺术造诣的认可和肯定。

八大山人以其艺术才能和文人风骨做到了借古开今。他以极少的笔墨、独特的艺术语言、人格化的艺术形象和新奇的构图,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主观情感,借物抒情,以实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八大山人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倾其一生的艺术实践,开创出前无古人的绘画新面貌。八大山人用心感悟自然,借用笔墨媒介、自然之美表达主观情思,挖掘艺术本质。他把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使得中国文人画的风貌达到了一个新高点。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猜你喜欢
八大山人隐喻意境
爱的隐喻
图说书法(179)
春色满园
八大山人:我很惨,但我有胜算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一朵花的意境
弗利尔美术馆解谜八大山人
苦闷后的圆融